本帖最后由 夜莺飞过 于 2015-3-13 17:48 编辑
湘云醉卧芍药,憨态可掬,一片天真烂漫,委实招人怜爱。而我,不是湘云,却斜倚长椅,在袅袅香兰之中,与《草尖上的太阳》相遇。
不经意间,就被里面的文字吸引,大量浓缩的欢悦因子,就把捻页展颜的矜持撕破。仿佛山涧的一股清泉,从高空跌下,晶莹的雪花在心空自由飞舞,缓缓地凝结成一粒朱砂,氤氲成一枚朱砂眼,贴在心尖,黯淡了尘世的喧嚣和斑斓。
我之所以把《草尖上的太阳》,带给我的愉悦,称之为朱砂眼,是因为作家毕淑敏有文这样说过:“朱砂原是一味药,有镇痛,安神,祛风辟邪的作用。
而古代孩童入学,要接受“破蒙”的入学仪式,破蒙也就是开蒙礼,要由礼官为他们在额头上点一粒大大的朱砂眼,点眼的具体位置是在鼻根上方印堂的中央,名曰开智,象征着这孩子从此脱离了茫昧的混沌,睁开了天眼。因朱砂色艳如血,有金属般的光泽,美艳无比且触目惊心,被点化过“朱砂眼”的学童,之后才能学写‘人’字,然后谢恩,开笔石上练字,初背三字经……破蒙如同破晓,人生从此曙灵乍现。”
有了朱砂眼,就可以更好地大量大千世界。为“灵魂塑造一只穿云破雾,洞察秋毫的心眼”而草尖上的太阳,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朱砂眼,让你在混沌的尘世中,看清时弊,渗透人生滋味。书中诗人的灵思妙悟,虽说不上句句精警。但读来应景,也实在令人感动。
在这儿我也不能免俗,故作理论家的样子,来一番引经据典,但还是要寻章摘句一番,目的来个抛砖引玉。正如诗人所言:“抛出去的是砖,不一定引来玉,还有可能砸到人。”只要看官的石头不把我砸得头破血流,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也算对得起《草间上的太阳》给予我的光亮了。
光鲜可爱的游鱼,在清水中吻着它快乐一生,而作者却透过这快乐的表象,看到了鱼鳞下涌动的悲惨世界。他这样写《鱼》:“鲜活时,喜欢逆流而上,死去后,才会随泼波逐流”,这样平常而又内涵深邃的句子,高度浓缩了鱼的一生,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一些人命运的总结。屈原如此,梵高如此,司马迁如此。反观我们平庸之辈,我们大多数人,不也是因为随泼逐流,没了尊严,没了人格,如行尸走肉一般,不是“死”去了么?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想荣华富贵,而富者不贵,贵者不富的又比比皆是,纵观古今商界,政界,娱乐圈那些被捧被吹的“明星大腕”。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
作者以蜘蛛比拟他们:“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网”。因而存款机上的钞票也就像“天平,谁给多一点,就像谁低头。”而为数不多的几个贵而不不富者,却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嫉妒的实质,作者如此剖析“嫉妒,是在向别人,表示自己不如别人。”说得多么在理啊,可又有几人做到呢?
这又让我想起那个写下“禁门宫树月痕过,眉眼唯看宿鹭窠,斜拔玉簪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的张祜,只因皇上对他的间接垂询,元稹嫉妒心起,便以“雕虫小计,壮夫不为,如激奖之,恐有害于陛下之风教”回复,贬之抑之,害得张失意而归,晚年筑室隐居,悲凉一生。真印了张自己的诗作“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结局。
而这元稹自己呢,所撰传奇文《会真记.》,就是依据《西厢记》的名曲,为自己粉饰,还把自己比作那个张生,其诗文照样写得特别艳丽荡心,他就没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属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是不是也一样的伤风败俗?
真是可恨!怪不得依靠宦官,弄个宰相也当不长久,两三个月就被摘掉官帽,告老还乡,落得后人讥讽,活该!要不是他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话来,我真恨不得对他碎尸万段!这个假文人!这个“文人相轻”的典型!害人又害己!
真文人该是怎样的呢?作者写到:“真正的文人,与诗含情脉脉,同文字百年好合”。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都应该敬重文字,护惜文学,诚如作者所言:“文学是沙漠里的一滴清泉,可以让一棵干涸的心,得到滋润。”而不是让心变得荒芜,黑暗!
是的,“人说,文人相轻,其实,相轻者都不是正真的文人”。可谓一针见血,说得又很诚恳!文人应该是惺惺相惜,才对,应该如朋友般相待!“李杜,王孟”“竹林七贤”就是文人的榜样!而不是当做自己的敌人来防备,来祸害!且听作者说言:“把朋友变成敌人是一种愚蠢,把敌人变成朋友是一种智慧。”情商高,朋友多。有情还不够,酒肉朋友也是情,但缺智,真朋友是需要宽广的胸襟去接纳。
当然了,这儿就有真朋友,和假朋友之别了。怎样辨别?“很多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相信,朋友,不需要”,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或许就是常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在《草尖上的太阳》中,这类对生活经验的积淀或者说感悟,是沉痛的,也是深刻的,语句不华美,也许够不上微型诗的量化标准,但引人深思!让读者感同身受!
尽管诗集中有很多“痛的领悟”。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还有诗意,还有亲情的温暖牵挂,左右我们飘荡的灵魂,安顿我们的肉身,让我们看见阳光,雨露,鲜花!
在这个行色匆匆的年代,我们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来自物质世界的恐慌和焦虑,它们压迫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自觉地淡漠了对生命内涵的凝眸和体察,而终日周旋于物质的旋涡。本该属于我们的诗意生活以及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的眼皮子下,或无动于衷之中和自己擦肩而过了。
正如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诗人的眼中,诗意的生活一定超越于现实的物质和功利之上,它是人类精神的舞蹈。
我幸运在这样的年代,看到作者——梦中琴弦的一次次曼妙舞蹈。
虽然一路走来,坡坡坎坷,曲曲折折,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是个苦命人!”但是他并没有抱怨生活赐予的苦难,而是向他喜欢的诗人——泰戈尔那样坦然对待。“世界以痛吻我,我以歌回报”。
因而在他的诗集《一滴秋水》中,你能感觉到诗人对生活如歌似梦的低吟轻唱,对故乡亲情的低眉颔首,也让读者触摸到一个温柔敦厚,多情善良,可亲可敬的“城里乡下人”的形象。
而在这部微诗集《草尖上的太阳》,有很多短章,让我们领悟到诗人更多的富有理趣机智的哲思。比如他说:“天黑并不可怕,因为,天一定会亮的”,“每一道闪电,都是送给惊雷的秋波”,“夜景,再美也见不得阳光”每一朵乌云后都有阳光”等等,这样隽永精美灵动的句子,不胜枚举。我也不愿累赘。是花是果,读者自己辨析!
“一枚成熟的果实,是挂在树上,还是掉到地下,都不重要”。那到底什么才重要?诗人戛然而止,留下悬念,但答案不言而喻,耐人寻味。跟泰戈尔的,天空不留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说,诗人都是自然的儿子。只有亲近自然,才能释放自己的灵魂,才能在流水的倒影中,照见内心的清洁,纯净和纤尘不染,才能有如此清许,婉约的句子:“一条河流与我交谈,一眼我就看到了水中的鱼虾,以及我在天空中逍遥的倒影”,“流水的花园里,梦是几只飘飞的蝴蝶”在我们心底恣意流淌,一路芬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黑马山的钟灵毓秀,滋润了诗人的诗情诗性。诗人也总是不遗余力地讴歌他的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在他的心底摇曳。
你看“萤火虫扛着风声,把月光拖来拖去”,一幅乡间月夜图就这样扑面而来,让你猝不及防,就随诗人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起享受《这个夜晚很静》的甜蜜:“风儿停止了走动,月光默不作声,秋虫不说话,身旁的稻草人也不说话,只有星星看花了眼,生怕一群狂乱的野兽,从四只眼睛里,蹦出来”。安宁,静谧,纯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乡土风情,就在读者的眼前一一舒展,诗情画意,妙不可言!
读他的诗歌,你的心弦总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呼吸,节律跳动,在舒缓的节奏中,亲人的眼泪总是在月亮的眼眶里蓄满,亮晶晶的,让人读来潸然泪下。
月亮就是父亲,父亲就是月亮:“亮亮的,那么孤独,就像父亲的魂,睁着圆圆的眼睛望着我,却再也不能,和我说上一句话。”“每当我看见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我就想起那些与柴禾一起燃尽的灵魂”不说思乡,却字字是伤,不说乡愁,却字字是愁。此时无声胜有声,刻骨铭心的思恋,缅怀,又怎能是几行文字就能承载的?
珍惜当下,珍惜爱我们的和我们所爱的人,诗人免除了说教,用细腻的心思,多情的文字,指引我们向着阳光明亮的地方走去!
纵观这部微诗,我不敢妄自揣测评论优劣,但作者涉猎的题材是广泛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传统的继承,有新诗创作的探索。这是难能可贵的!
更重要的是,作者沿袭了以前诗作《一滴秋水》的情感脉络。有对陈规陋习的嘲讽评判,有对底层弱小者的关心同情,有对道德伦理的拷问,有对亲情友情眷恋,有对自然风物的热爱亲近,有对苦难灵魂,人生温情的体悟,无论哪一种情感的流露,都是作者灵魂的歌唱,都是表达作者“简单神秘的精神世界”,是诗与人的真正结合,是真正的诗人!爱自己,也爱他人,然后爱这个世界!
行文至此,脑海里突然冒出作者的一句诗:“全是真话的不是好诗,好诗往往是,无数行废话加上一句真话”。同样的道理,我在这儿寻章摘句,断章取义,这么多废话,还不如看官自己摘一颗草尖上的太阳,在快节奏的旋律中慢下来,享受思考的理趣,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聆听的意趣,享受回眸的情趣,享受文字温暖的拥抱!或许,这就是《草尖上的太阳》——这枚朱砂眼于我的意义!2014.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