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光散文】再读《玛丽恩巴德悲歌》

[复制链接]
查看2059 | 回复3 | 2020-6-9 16: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谷 于 2020-6-9 16:31 编辑


                     

           一般认为《玛丽恩巴德悲歌》,是歌德人生的一个转折。
           这一过程,被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当作“决定人类历史的10个瞬间”写成文章,并辑入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
           说老实话,初读此书,我很不理解。
           不就一首诗吗?虽说这是歌德晚年重要的爱情诗篇,也不至于重要至此啊,把它抬到“决定人类历史”的高度,是否言过其实?!但被誉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的斯蒂芬.茨威格这样做,一定有其道理。我带着思考再次细读了《玛丽恩巴德悲歌》。

          秋日,天空湛蓝。收割完了庄稼的田野旷远而宁静。
          在卡尔斯巴德通向埃格尔的乡间公路上,一辆轻便旅行马车载着歌德和他的两位随从缓缓前行。三个人一路无语,没说一句话。坐在车里的这位萨克森——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冯.歌德老先生根本就没有心情说话,识趣的秘书和老仆人知道,这个时候他们不便说话。
          已经74岁的歌德,此刻正经历着再一次失恋的痛苦。
          说“再一次”,是因为歌德先前有过许多次热恋的欢愉和失恋的痛苦。有人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歌德”,少说歌德也有过十次八次的爱情经历吧。从他16岁遵从父命,去莱比锡学习法律,因经常到一家饭馆就餐,认识并爱上了餐馆老板比他大三岁的漂亮女儿开始,直到1788年他39岁与克里斯蒂安娜.富尔皮乌斯(伍碧丝)同居前,歌德至少同七个女人有过恋爱关系。歌德与伍碧丝同居18年后才结婚,婚后的伍碧斯还不得不忍受丈夫的出轨。这个多情才子,一生中到底有过多少个女人,她们都是谁,乃是个哥德巴赫猜想。

          歌德的这次失恋,是为了房东阿玛尼.莱佐佛太太19岁的女儿乌尔丽克。
          最近二十年间,歌德几乎每年都要去卡尔斯巴德和玛丽恩巴德旅行或疗养。在玛丽恩巴德,他就寄居在阿玛尼.莱佐佛太太家中。他先是爱上了这位房东太太,多年之后,歌德又爱上了房东的女儿。
          正值青春妙龄的乌尔丽克,经常陪歌德散步,她天真活泼,对歌德几乎无话不谈,有时候还像搀扶父亲般地搀扶歌德。歌德也在信中称她为“亲爱爸爸的忠实而漂亮的女儿”。可时间一长,歌德老先生就对乌尔丽克萌生了爱情,心中激情荡漾,很想娶乌尔丽克为妻。
          坠入情网的老年歌德,比当年的少年维特有更炽热的激情。
          在玛丽恩巴德,歌德“经常去和年轻人聚会”,“深夜还在和女人们散步”,他“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男孩,林荫道上刚一传来笑声,他便急忙放下工作,不戴帽子也不拿手杖,急匆匆地跑下台阶去迎接那位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并像一个少年、一个男子汉似的向她献殷勤。”
          1823年7月,歌德请朋友代他去乌尔丽克家求婚,他得到的只是房东家委婉的敷衍。8月,乌尔丽克一家人从玛丽恩巴德去卡尔斯巴德。迫不及待而又心中没底的歌德也尾随而至,并在那里过了自己74岁的生日。他本想再作一次努力,但仍然希望渺茫。生日那天,歌德虽然收到了来自乌尔丽克三姐妹签名的礼物,但她们对求婚一事只字未提,刻意回避。夏天即将过去,依然没有任何承诺或暗示,歌德知道事情已划上句号,该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清晨,在“喧闹的告别声”中,乌尔丽克来送行,虽然还把“最终”的一吻印在了他的双唇上,但歌德仍难掩心中的悲情,他黯然神伤带着随从坐上了回魏玛的旅行马车。

          1823年9月5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这一天,坐在马车里的歌德虽然嘴上无语,心中却有波澜起伏。乌尔丽克那迷人的笑容,那可爱的倩影,他怎么能忘得了,当然他更忘不了的还有乌尔丽克那滚烫的红唇和今晨告别时那最后的一吻。一路秋风萧瑟,歌德悲不自胜。在缓缓行进的马车上,在僻静的小驿站里,歌德心绪纷乱。惆怅与烦恼、希冀与失望、极乐与悲伤的情感缠绕在一起。既然上帝让他“倾诉烦恼”,于是“疑问、痛苦和挣扎”在歌德的心里都变成了诗句:
        “如今,花儿依然无意绽开,
          再相逢,又有什么可以期待?
          在你面前是天堂,也是地狱,
          我的心啊,竟是如此辗转往复!”
          诗歌开篇就是一个伤感悲情的设问,接着便是哀怨的倾诉。歌德心中的情感波澜,如同一股关不住闸门的激流,汹涌地流进了《悲歌》——这首他晚年著名的情诗中。9月5日启程,就开始了《悲歌》的创作。路上走了多日,整个旅程中,无论坐在车里还是息在驿站,歌德都在思考、推敲并不停地写下他从心中迸发出来的诗句。到达目的地魏玛时,这首诗歌也就完成。
          对于老年歌德爱上一个19岁少女这件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首诗,读者也未必都像他那样喜欢它。老实说就诗本身而言,我并没有感觉到读它时有多么的令人感动、震撼,也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伟大。

          但对歌德和德国文学史来说,它是个不寻常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玛丽恩巴德悲歌》的诗句,从歌德的心中喷涌而出,德国才有了这部被人称之为“伟大的”爱情诗篇。歌德自己把这首诗称作“内心状态的日记”,是“激情到达顶峰的产物”。这是歌德晚年最重要、最发自心灵深处的诗,也是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斯蒂芬.茨威格说:“那一天堪称纪念日”,他的理由是“因为在此后德国的诗歌中,再也没人像歌德那样把情欲冲动的时刻描写得如此绝妙,把最亢奋的激情倾注进如此充满精神力量的长诗”。

          在我翻阅了歌德生平和相关资料,了解了他的作品对德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和歌德在德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后,再读《玛丽恩巴德悲歌》,也深感9月5日那一天“堪称纪念日”。
          那一天,歌德实现了从欲念到戒欲的人生转折。
          因为这个转折,歌德在《玛丽恩巴德悲歌》之后,心境才变得平静,从此无意于浪漫爱情,也就没有了失恋的痛苦和烦恼,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年时光里,又能专注于《威廉.迈斯特》和《浮士德》的创作。他勤奋写作,80岁以前,完成了《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81岁时,续又完成了《浮士德》这部伟大作品。如果没有这一天歌德的人生转折,没有晚年歌德把倾注在19岁少女身上的爱,移情别恋到写作上来,世界也就不可能有《浮士德》这部在欧洲和世界文学史上对后世有如此影响力的伟大作品。坦率讲,我更乐于从这个意义上去认可它“堪称纪念日”,去接受它是“决定人类历史的瞬间”这种说法。
         作如此理解,能不能说得通?!我权且自圆其说一回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0-6-9 22: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0-6-11 16: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静水深深 | 2020-6-12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