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中篇励志小说《大江滔滔》连载之
(网络图片) 第七章军营生活 三十八军驻地--吉林省通化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级城市,早在远古时代,通化地域内即已有人类活动生存的迹象,相传,也曾是历史上满民族和大清的发祥之地。 它并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设治,始称 “ 通化”。那时,通化地区下辖通化、浑江二市,及通化、抚松、柳河、海龙、辉南、集安、靖宇等7县,以及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然而,三十八军,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钢铁的部队。它是由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的,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汇入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后,逐渐发展而成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其名称为:“ 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于1946年11月,才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 在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因表现特别出色,被彭德怀总司令电报嘉奖道:“ 第三十八军万岁!”,之后,自然也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首肯和称呼。 从此,38军就有“ 万岁军”的称号,而驰名中外威震四方。而在朝鲜的松骨峰阻击战,则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魏巍,那篇举世闻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通讯的主题。朝鲜战争胜利后,于一九五六年回国,驻守于吉林省通化市,隶属于东北军区。并由此,一直担负着守卫祖国东北部边疆的国防任务。 而该军,在南宾县征招的这批三百余名新兵,到达部队后,全部分配到该军的112师所属各团,以及师直各分支部队。唐其伦、唐春逸、唐术祥、唐祥杰、栗万祥、唐武祥等,则在参加了师部新兵团三个月的集训后,正式分配到炮团的指挥连、加炮营、迫炮营、榴炮营,以及团直属警卫排服役。 唐华,则因他聪明伶俐,又能吟诗诵赋,所以成了该团各营争抢的新兵。最后团部决定,将其分到榴炮三连指挥排侦察班,在部队的基层锻练后,再作考虑。自此,唐华即在榴炮三连指挥排侦察班,当起了方向盘(炮兵侦察仪器)手。 这时,唐华才有机会,第一次认真地观察了炮团驻地一番。只见整座营房,座落在通化市郊与浑河山水相依,并与著名的通化葡萄酒厂相连接。修建在通化葡萄酒厂,后面小山上的营房,则是按苏联式营房规制,全部用土坯砌成,上面盖着灰色水泥瓦而成的。 一排排依小山依次整齐排列,犹如是军纪严明的队伍排列在小丘陵似的,而营房的上端,则建有一座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礼堂外面是一个大操坝,以供官兵们平时操练之用。 在营房的中间,是一条由上而下的大通道,直通附近的国道,营房两侧,分别设有食堂、操场、炮阵地,及厕所、菜地、地窖、武器弹药库。在营房对面国道公路的一侧,则是兄弟部队坦克团的驻地,炮团与坦克团,只是中间隔着一条约八米宽的公路,它们却是相依相伴相邻的友邻部队。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因而,全国的形势较为稳定,到处是学习《毛选》、“学雷锋”、“学政治”的活动,军营更充满了浓浓地政治气息的氛围。 部队的生活,则是半天学习政治,半天学习军事知识及训练军事技术,周日才休息。但外出营房到市区,则名额是有限制,每个连队只允许五名人员请假外出。因为那时的三十八军,是全军的全日制值班部队,平时都是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随时都可能有军事任务。所以,既使是周日或节假日,部队都是不允许随便离队外出的。 唐华,是一名志愿积极报名入伍的战士,早就有一颗从军报国,在部队锤练自已发展自己,以实现他自已的从军报国的梦想。 所以,他进入部队之后,犹如龙入深潭一般,如鱼得水,激情四射,十分活跃。不论是在学政治、学文化,还是在学军事技术,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等方面,他都十分地刻苦用功积极参加。正因如此,自然他在各个方面进步很快,也深受连队首长,和新老战友们的好评与赞扬。 部队,聚集的都是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激情,处处散发着青春韶华而活跃的年轻人,爱动、爱唱、爱蹦,这些都是他们的特点和优势。而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春节等节日,部队都要以连为单位,官兵在一起搞文艺庆祝活动,借以活跃部队的文娱生活。 唐华,在这方面也是积极的活跃分子,每次都要与班长刘继川、老兵魏景文一起,来一段《三句半》,或者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是一个兵》等歌曲。亦或是朗诵一首古诗词,搞得气氛十分活跃,惹得全连官兵齐呼:“唐华,好样的,唐华,好样的,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每次,当唐华遇到这种欢迎他的场景时,他总是十分高兴和爽快地说:“好的,好的,那我就再给大家献上一首,来自家乡的土家族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吧”。或者又再朗诵一首诗,以满足全连新老战友们的要求,不然的话,大家是不会就此而罢休的。 在政治学习方面,他利用假日到通化市区的新华书店,购买了一套《毛选》、《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以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及唐诗宋词等方面的书籍,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来,爱不释手地认真学习。 尤其是《毛泽东选集》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被当时人们称之为所谓:“老三篇”。他反复阅读,甚至还背诵得滚瓜烂熟,并能很好地结合思想和实践去应用。 由此,使他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即被评为连、营、团三级学习《毛选》的积极分子,而受到了上级的嘉奖。其他方面,如军事训练、学雷锋做好事等工作,他更是不怕苦不怕累,那怕是严寒酷暑的恶劣气候,他都未能中止过。 他经常利用中午、晩上、节假日,缠着班长刘继川,让他带着老方向盘手魏景文,以及炮对镜手邹长城一起训练。将附近的山上设定为炮兵的观察所,用军事仪器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独特的景物,仔细测量目标,反复演练精确地计算座标距离,这样来苦练军事技术。 东北的冬季,是十分寒冷的,一般均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尤其是在冬季野外训练,因方向盘类似于测地仪器,体积和转扭较小,不能戴皮手套操作,只限戴线手套。由于如此,往往在训练中,双手十指冻的与线手套粘在一起,手指关节更是冻的疼痛难忍。尽管如此,但唐华咬着牙依然坚持住了。 而且,在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方面,他也格外地积极,经常主动铲扫连队营房门前的积雪和卫生,拉着爬犁到公路上拾马糞,为连队的菜地积肥。同时,他更不怕脏,时常拿一把十字镐,下到简昜的厕所池里,挖开已冰冻了的大糞。常常是一镐下去,冰冻了的大糞四处乱溅,使他的头、眼、鼻、口、脸,及全身衣服都溅满了糞渣,但他却并不在乎。 从而,使他在军队这所大熔炉“大学校”里,不仅开扩了他的视野,提高了文化、政治、思想、军事素养。而且,也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了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既使,是一九六七年二月,部队移防到河北省高碑店市,他也调至营部为通信员,不久后又升任为代理营部书记。尽管时间变了,地点变了,岗位和职务也变了。但他仍然保持那种勤学苦练,拼搏向前的精神,因而也受到了团、营的嘉奖,多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连、营首长尹国华、楊海波、王培范、于永忠等,都夸他是一名好的“干部苗子”,并正式列入了后备军官名单,予以重点培养。 一九六七年“七一”前,他在连长尹国维、排长靳成彦的培养和介绍下,经连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委审查批准,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即调营部为代理书记,后他又返回榴炮三连,担任代理二排排长职务。 真所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八章 邂逅牡丹 军营的生活,固然单调,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乏味吧? 但纵观而言,它确实又是一座大熔炉,也是一所大学校,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正处在青葱韶华的唐华那一批年轻人,如同是一块毛玉石一样,不经反复地雕琢和打磨,定然是不会成其一玫好玉的。而军营,正是一座好熔炉好学校的场所,它自然能够尽快地让他们成长和成熟起来,使之能肩负起捍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当然,单调而枯燥的军旅生活,也并非是完全泛味或苦行僧式的生活。或许,在某个时候,也如像在一片绿色的森林中,偶然开出了一簇鲜花点缀其间一样,自然也会使人眼目一亮,给人以不同地视角和美感。军营亦是如此,偶尔,也会充满着男欢女爱的甜蜜幸福的情调与气氛呢! 这不,唐华在榴炮营营部代理书记的期间,就曾与一美女邂逅,顿时相互心生爱意,而留下了一段使人心旷神怡,终身难以磨灭地甜蜜幸福的时光。 初夏,北方的天气仍有些寒冷,但天却要比南方亮的早一些。清晨,燕赵平原就露出了微微的斑霞,一队队鸟儿鸣叫着,排成人字型的队形,娇健愉快地飞过了营房的上空。 然而,这时在营区宽阔的大操场上,在营房围墙外的白油马路左右两边。只见:一队又一队的战士,戎装并发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值周军官的带领下,在“一、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口令声中,在发出“嚓嚓”的整齐娇健脚步声,正在早操中跑步。 只听一声:“齐步走”的口令,队伍又缓慢地行进下来,由跑步的行军姿式,改为迈步行走。不一会,队伍就分别朝各自营房的方向行进,又在一声:“立定”,“向左转”, “ 稍息 ” 的口令声中, 队伍整齐的排列在营房门口。在带队军官一声“解散”的囗令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早操,就此结束了。 这时,唐华从解散的队伍中走了出来,他边走边摘下军帽,又解开束在腰间的手枪套和武装带,朝着以砖瓦结构构建成的榴炮营营部,他自已的宿舍走去。此时,他准备尽快洗漱完后,就到营部食堂吃早饭了。 上午,八点未到,唐华就提前来到营部办公室,准备打扫室内的卫生。这时,营首长王培灿、于永华他们也从团部的家属院,陆续来到了营部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房间并不大,是以两间房子组合而成的,只是中间没有隔墙而己,大约只有35平方米左右。 但却住着营长王培灿、教导员于永华、副营长王宣诚、洪礼贤、祝玉祥、张玉刚,以及副教导员贺胜等,七位营首长在此办公。 此外,代理书记唐华的办公处,则在这间办公室靠窗户的右下侧,右上侧是副教导员贺仁的办公桌,旁边靠墙处的中间横放的一张办公桌,则是通信员小郑与小贾,他们俩人共用的一张小桌子。而且,还要在那张桌子上面,摆放一些水杯、水瓶、茶叶、香皂、牙刷、毛巾等物品。 恰在这时,门口却来了一位,大约只有十八、九岁年纪的妙龄女子,人虽未进入办公室,却给室内飘来了一阵阵入鼻的芬芳。只听她那一声,宛如莺莺般式的娇滴滴的嗓音,亲切婉转地叫道:“王伯伯,您在吗”? 营长王培灿听到呼喊声,则挪动着他那魁梧的东北大汉的身躯,边应答,边往门口走去。抬头一看才说:“啊,是玉琴呀,找我有什么事吗”?这时,该女子就抬腿迈进室内,对王营长说道:“王伯伯,我妈妈让我来问您一下,看看我爸爸他在天津“支左”,有信来没有,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王营长听后,说道:“啊,这个事呀,玉琴,你给你妈妈讲,你爸爸在天津给我来过几次电话,汇报过他那边的工作情况。听他讲,虽然天津市社会上有一些动荡,但总的情况还好,尤其是你爸爸“支左”的系统,目前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请你们一家人放心吧,如果有什么情况,我会让唐华随时告诉你们的”。 那个女孩听到王营长这番话后,总算松了口气,才放下心来。说道: “啊,是这样啊,那就暂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谢谢王伯伯了哟。” 正当那个女孩转身欲往回走时,王营长却叫住了她。关切地说: “玉琴,你不忙走嘛,既然来了,你还是问问唐华,看他那里有没有你爸爸的信件,你也可以问问他,看他是否知道,你爸爸那里还有什么情况没有吧?” 然后,王营长指着一直站在一旁的唐华,介绍道:“他就是唐华。自从李清竹书记去保定‘支左’后, 他就代理营部的书记了,这些具体事务性地工作,是他在管,你再问问他好吗? ” 那个叫玉琴的女孩见此,就很客气并谦卑地说: “好的,王伯伯, 那我就不再耽误您工作了,我再问问唐书记吧。” 这时,唐华见王营长这样介绍他,心里很是高兴,顿时,在他英俊秀气地脸上堆出了泛红的笑容。而此时的唐华,是第一次近距离地面对陌生的女孩子,自然显得反倒有些羞色,表现出了既想见,又有些怯场的羞色表情。 但既然是营长亲口交待了,他只好鼓足勇气,却又不失风度地打着招呼: “来,来,来,请过来这边坐。”边说着话,边拉过一把木制座椅让女孩坐,又忙着热请地去给她倒茶水。待女孩落坐后,唐华那内心激促跳动的心,才稍稍地平静了下来。 这时唐华,才敢抬起头来用他那一双眼眸的余光,扫视着跟前的这位既漂亮又逗人喜欢的女孩子。只见:眼前的这位女孩子,约有不到二十岁的样子,中等身材,胸部格外地突兀,将花格子衣服的乳部都撑得老高。脸呈椭圆型状,脸颊左右两边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头发梳理成,两条翘起如蜻蜓展趐的小辮子,眉梢弯曲秀美如钩月。一对眸子转动起来,好像是一泓泛起涟漪的秋波,传目传神而楚楚动人。 由于脸部稍稍显黑,人一笑起来,活像一朵盛开的黑牡丹似的。窥视至此,唐华那颗情窦初开的心,浑身热血涌动,似乎有些微微地懵情懵动,如像一见钟情似的,不觉顿生了一丝爱慕之心。 顿时,唐华那张稚嫩充满了青春活力的脸部,也情不自禁地悄悄泛起了红润,但又怕她看出,所以,才装出一幅镇静的样子。 稍后,唐华回过神来, 恢复了往常的表情神态,请她坐下后,才开始了与她近距离的交谈。 现在,唐华才敢正面看着眼前这位叫玉琴的姑娘,压低八度的音量,轻声细调地对她说道: “啊,张玉琴同志,是这样的,我这里有一封,昨天才收到的你父亲寄来的信。本来,我准备今天给你家送过去的,你既然来了就顺便捎带回去吧。刚才王营长已将情况都给你讲了,我这里暂时还没有其他信息,如有新的情况,我会及时到家属院转告你们的。” 然后,唐华稍稍地又停顿了一下,又以关切地口吻说道: “你父亲张玉刚副营长,是我们营的首长,他奉命到天津“支左”去了,家里只留下你们母子四人,你又在高碑店百货公司上班。如果家中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要办的事,你可要及时告诉我哟,我会派人帮你们解决的,请你们不必客气哟! ” 而此时的张玉琴,也双目不停地注视着唐华,有时四目相对如闪电似地,双方又迅速地将目光移开,生怕对方窥视出内心地懵情似的。 然而,此时的张玉琴,见唐华不仅是一位有文化年轻英俊帅气,而且还有发展前途,甚至说出话来不仅儒雅,也这么谦和体帖亲切,自然也骤生了一丝爱意。不禁,在她那张漂亮地脸蛋上,也泛起了片片红润。 随之,她见完全无多话可说了,毕竟双方才第一次见面接触,她也就起身说道: “唐书记,感谢你们的关心哟,欢迎你到家里来玩。” 她说完这句话, 就羞达达地走到外面,骑上停放在门囗的凤凰牌坤型自行车,像一朵白色的云彩飘然而去,急匆匆地就奔向高碑店上班去了。 自此以后,唐华就有一些蒙胧的小意识,心里对她总有那么一丝丝的牵挂,是既想见她又羞于见她, 总有一种心欠欠地感觉。但最终,唐华还是战胜了那种胆却的心理, 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他自已的心事。 也曾到访过她家几次,并趁去高碑店市区办事之机,专门到她所在的百货公司柜台,满怀热情地去看望过她。 然而, 当时不知出于何种原故,对于青睐爱慕对方的只言片语,双方始终都未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直至唐华退伍,他都未向她明确表白他内心那份爱慕的情感。 然而,日月如梭,似水流年。晃然间,时间已到二00八年间,这件事也已过去了四十年了。但在唐华心中依然搁着,依然不时地也想起她,甚至也牵挂着她。 几经碾转打听,后来, 才经在保定市生活的老战友们那里得知,张副营长随后转业在天津市工作了。而那位叫张玉琴的昔日心中的佳人,亦可是曾相识有意无缘的旧识,则与一位在政法机关工作的同志结了婚,并也已双双退休,早已迁居在保定市区安度晚年了。 当唐华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很是高兴,心中瞬间也即释然了。当然, 唐华是一位重情感讲信誉之人,自然也讲究感情和礼仪,不忘给她们父女俩分别打过电话,也主动介绍他自退伍之后,这几十年来的工作生活情况,并送上他深情地问候和祝福的话语。 至于,过去唐华曾经想向她表白的话,因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他觉得时至今日,就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了。他们双方都不是当初的境况,何况曾被唐华顿生一丝爱慕之情的她,人生都很美满幸福的,那岂不是更好,不也正是唐华他所希望的吗? 如果说,曾经在韶华青春时期,双方均在个人情感上还未有结果之时,有那么一丝的爱慕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还是让它隐藏于铭记于各自的心里,或许更为恰当吧?
这正是:“有花堪摘直须摘,莫等无花空摘枝。”
第九章 代职军官 话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情况错综复杂。西方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而且中苏两国又逐渐交恶,两国的关系也趋于紧张。 随着中苏两国“珍宝岛”事件的发生,苏联又分别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阵兵百万虎视耽耽,致使中苏、中蒙关系如同雪上加霜,形势就更加严峻和紧张了。三方所处的军事态势,都处于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似乎连空气都散发着硝烟的味道。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妥善地处理和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果断地做出了英明决策,从政治、外交、军事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地应对措施。除了实施政治、外交等手段外,在军事上,也重点地釆取了以军事防范为主的措施。为此,为了国家的安全,中央军委急速地作了军事战略的调整,以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勒令东北、北京等军区,派遣部队加强对边界的防范,加强对边境出入境人员地检查,以防止对方敌特人员趁机潜入我国境内,搜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情报,或实施干扰破坏活动。 而此时,承担着中蒙边境的军事防范,和保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首都北京安全重任的北京军区,也采取了重要的军事举措。 首先,加强了对中蒙边境的军事防守工作,以防止任何军事势力对我国的渗透,其次是紧急调动三十八军之一部,驻防张家囗一带,以作军事战略上的防备。再次,是抽调部分军事干部,加强了中蒙边境军事检查站的工作。 因此,在这种一系列军事变动的情形下,作为在三十八军112师炮团榴炮营部,担任营部代职书记的唐华,那么他命运又如何呢?毫无疑问,作为中国现役军人,他自然也涉列其中了。 一天的上午,身为营长又对唐华有知遇之恩的王培范,见办公室暂无其他人在,他就来到唐华办公桌前,找了把木椅坐了下来。专门找唐华,谈了一次既十分严肃,又格外关切温馨的谈话。 他亲切地对唐华说:“小唐,鉴于目前的形势,恐怕我要与你分别,而各奔东西了。这一次,我们团的干部变动很大,有一批干部要调往内蒙边境,借以加强中蒙边境军事检查站的工作。我已接到了命令,即将调往内蒙边境地区,去担任一团级边防检查站站长。” “另外,团里的各级干部也要作统一调整,仅就我们榴炮营来说。其中,三连的连长尹国华、指导员楊海波,将分别升任为榴炮营营长和营教导员。三连的连长和指导员的职务,将由温文虎、高文富俩位同志接任。” 当唐华听到王营长说到这里,心中一惊,特别是对王营长的调离,他心里实在是难以接受,很是有些依依不舍。 所以,他倾刻表现出了极度惋惜地表情,眼泪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抽泣地说:“营长,我是你和尹国维连长亲手培养提拔起来的,我离不开您啦,我要跟随你去内蒙边境工作,去照顾您护卫您,和您在一起工作我很坦然安心。当然,我也同样可以在那里履行我的从军报国,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的神圣职责的心愿嘛”! 此时,当王营长听到唐华这一番既重情重义,又非常明事理,而且又敢于承担一个军人职责任务的话语,很是感慨。 他内心暗想:“我还真没有看错人,唐华这个小伙子,既有好的思想又有好的品质,更有一颗报德感恩的心。在生死离别的关键之时,他不是考虑他自已的前途命运,而是首先顾及提拔扶持过他的人的安危,以他自已的生命作为代价,愿意勇敢地去维护他的首长的安危,承担起保卫国家边界安全的职责。” 所以,王营长听了唐华的话,叹了口气才又说道:“唉,唐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完全理解你此时的心情。虽然,我也有心带你一同过去,但不行啦,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明确规定不允许跟随一个人过去。” “你还很年轻,聪明伶俐又有文化,任重而道远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啦,这里更需要你。营党委已研究决定,并已报团部批准同意,你不在营部工作了,将你安排到基层连队去锻炼,那样或许对你今后的发展会好些。所以,我们决定安排你重返三连,任三连炮兵二排代理排长职务”。 随后,王营长又话重心长,既是交待又是关切地对唐华说:“你到三连后,要尽快苦练好军事技术,学会组织管理工作,认真搞好官兵关系,与排里的战士们打成一片。希望你一定要搞出成绩來,不辜负组织对你的期望,只有这样,你在部队才可能有发展前景。” “你尤其要注意与连长温文虎的关系,他这个人虽然文化程度高,也很聪明,鬼点子又多。但他也是一个非常势利狡诈的人,这种人,是很会耍手腕搞两面派的,一旦得罪了他,打击报复人起来也是很利害的。” 我对你在这方面担心,你这个人年轻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为人又忠厚老实,如果不注意处理好与他的关系,稍有不慎得罪了他的话,你很有可能就会裁在他的手上啦!” 过后不久,唐华即与他所敬重的老首长王培范,从此即双方分别,而天各一方了。 然而,世事真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岁月如梭,人生苦短”,很快四十年就过去了,唐华也早已退伍转业到地方工作了。几经碾转和礳砺,他也早己成熟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再也不是四十年前,在部队的那位青涩小青年了。而现在的唐华,已在川江省南宾县人民政府机关工作,况且,他也已在局长的岗位上履职多年了。 但是,唐华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这位敬重的老首长。经他长期多方打探,终于有了王培范的准确消息。当他得知,他那位景仰的老首长早已转业,现在已从辽宁省安钢企业中退休在家时。当即,唐华就决定,要专程前去探望老首长一家,以解他长期的思念。 随即,他向南宾县人民政府请假,经准许后,唐华就携同夫人喻秋韵一道,风尘扑扑地奔赴数千里,带着地方上的土特产,和他那一份浓浓地感恩之心。专程前往辽宁省的鞍山市,去看望了他的老首长王培范,借以了却他数十年的心愿。 当唐华看到他日思夜盼的老首长王培范,以及他的夫人杨姐时,真是有说不出的喜悦,道不尽的家常,但一时却又无从说起,双方只是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不放,长时间地注视着,好像要看个够似的。随之,唐华特意邀请老首长一大家子三代十多囗人,专门到市区一家高档饭店,招待了老首长一家子。 宴席中,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情谊。让他这位老首长特别满意和赞不绝囗的,并非是唐华奔赴数千公里的路途,而专程去看望他。他赞不绝囗的,是唐华那种高尚的品德,以及唐华始终不渝对事业的追求,并且在事业上还非常有建树与成就。 当然,唐华与夫人喻秋韵一道,同时也沿途看望了同样转业在辽宁省和河北保定市等地,现已退休的那一批老首长、老战友:于永忠、尹国华、楊海波、靳成彦、李清竹、沈长富、程文功、郑京铃等。 随后不久,唐华又得知,他那位敬重的老首长王培范,以及老教导员于永忠已分别离世了。噩耗传来他悲痛万分,唐华立即发去唁电,并寄去慰问金,以表达他沉痛地悼念与慰问之意。当然,这些只是后话。 话说,唐华听到这里,心里既激动但又很沉重,他深切地感觉到:“这是老首长在临别之时,又一次对自已的关心和教导啊。”但他心里沉重的是,他担心他这种诚实正直,且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能否应付得了,那种极为复杂而多变的人和事呢? 古言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久,唐华就按照上级的命令,怀揣着一种使命感和忧虑而复杂的心情,就被调到榴炮三连,去担任炮兵二排代理排长去了。 “壮年忽己去,焉後知前涂。”那么,等待唐华的又是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他又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厄运,他的人生命运又如何呢?
第十章 平息武斗 时间,已进入到了一九六九年的春天,但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常来的要晚些,天气也格外的寒冷,整个华北大地白雪皑皑一片。 此时的唐华,趁周日休息之机,戴着棉军帽披着棉军大衣,正闲步在营区外面一条宽敞的大道上。他一边散步,不时也给熟悉的首长和战友们,相互敬礼打着招呼,但一边又在不断地沉思和暇想。 他想,今年的政治局势和天气气候异呼地寻常。眼见他脚下的这片广袤的燕赵平原,也早己是风萧萧,雪寒寒,风雪交加,寒风刺骨,叫人直打冷颤。然而,冰冻下的大清河,河面虽然风平浪静,而冰冻河岸下面的河水,暗流则在不停地涌动。好像己预示着,将要有某种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发生似的。 果然,不久即从河北省保定市,传来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坏消息。盘据在“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的那帮人,为了在即将召开的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使所谓的“左派”代表人物,占据中央的主导地位,趁机夺取中央大权的谋图。 为此,他们处心积虑地在广西的柳州市,四川万县地区的万县市,河北保定地区的雄县等地。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地,策动了大规模地群众造反组织的的武斗,制造社会动乱,妄图从动乱中火中取栗,重新夺取各地方的政权。 尤其是,河北省保定地区,他们策动组织了全地区十个县,近十万人的非法武装人员,集中去攻打雄县,情况处于十分危机。 消息传到北京,立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为彻底平息武斗动乱,以确保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政局的稳定,以便顺利地召开全国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按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决策,为此,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对于河北省保定地区雄县所发生的武斗动乱,责令由三十八军负责平息,并要求要认真地做好全地区各县的工作,尽快恢复该地区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 三十八军接到北京军区命令后,军长与政委一起,立即在驻地保定市军部会议室,召开了有各师师长、政委,以及军部各处长参加的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具体分配任务。 军部会议不久,一一二师又在驻地高碑店师部会议室,召开了有各团团长、政委和师部科长参加的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和具体安排。然后,将整体稳定保定地区政治形势,平息武斗的工作,大体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和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实行“恩威并重”的方针和策略。 首先,由三十八军军部牵头,保定地区军分区与各相关师参予,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恩”的方面,则以召开保定地区党、政、军,以及地方两大派系头头参加的联席会议。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讲清形势,摆道理讲事实,讲清利害关系,反复做个别人员的工作。要求要顾全全国政治稳定的大局,让与会人员充分地认识到,此举,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保定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护和关心。 其次是,对拥护中央指示又积极配合工作,在干部群众中威信较高,又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干部,以及派系组织负责人,则增补为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成员。
再次是,切实实施“威”的措施。经发动广大群众检举,对犯有组织鼓动群众武斗,打、砸、抢罪行累累,而民愤又大的人员,则立即予以逮捕。按照从重从快从严的原则,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审理,分别实行抓一批,关一批,杀一批的办法,以儆效尤。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镇压其反动的嚣张气焰,以稳定保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 第二步: 开展大张旗鼓地宣传活动。 这个方面的工作,则以一一二师为主开展宣传工作。要求以连为单位,分别组建“军宣队”,按照具体承担的单位和任务,迅速下到各县、公社、街道、企业,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政策,和中央的重大决策,认真做好两派的和解工作。条件成熟时,应将基层的政权组织--“革命委员会”,迅速建立起来。 唐华所在的三连,就具体参予承担了这项,组识建立“军宣队”开展宣传的任务,以及帮助基层组织,建立“革命委员会”的工作。 北方的二月,依然十分地寒冷,唐华他们穿着棉衣棉裤,背着军式挂包,带着统一印发的宣传资料,打着一面面红旗,徒手未带任何武噐,乘着军用“解放”牌汽车就出发了。 他们斗志昂扬,一路欢歌,一路风尘,从新城县高碑店出发,沿途经过保定地区的安国、蠡县、高阳、定县、阜平、易县、涞源、涿县、徐水、唐县等地。 而此时,唐华正带领着他那有28名战士组成的二排,分乘两辆军用卡车,与全连干部战士们一起,历时二十余天,行程近2000公里,几乎将保定地区转了大半个圈。而每到一县,均按照连负责公社,排负责大队,班负责生产队的任务开展工作。 首先,是召开所在地的群众大会,进行政策和形势的宣传,然后,又举行派系组织负责人座谈会,进行深入地意见交流和协商。在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按照名额各自推举出候选人,然后,经群众大会选出“革命委员会”后,任务即算完成。 唐华,因他是代理排长,自然每次会议他首当其中,既是会议的组织者,也是会议的主讲人。虽然连续工作,他身心早已疲惫,但他在大风大浪中得到了锻练,也发挥了很好地作用。待此次任务结束后,他也受到了营、团的嘉奖,因而,他内心还是甜蜜蜜的。 第三步:以大军压境围堵劝说的方式,去强力平息雄县的武斗。 然而,这方面的工作,是最为棘手也是十分迫切地,它也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党中央所下达任务的关键所在。所以,军部果断决策痛下决心,在当年的二月底,军部就要求一一二师,以及所有参加此次军事行动的部队,除一部分人员在营房留守外,几乎是三个师的建制,数万人倾巢出动,全部开到雄县县城周围,以大军压境的方式展开围堵和劝说工作。 而唐华所在的三连,也参加了此次军事行动,他们连队主要负责,保定市通往雄县县城的主要关口,即桥头镇与柳西公社一带驻防。以此,去围堵非法武装人员进入雄县县城,劝说他们返回原地,防止他们参与武斗。 那时,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虽然已接近尾声了,但在个别地方,也仍然是打、砸、抢活动处于最疯狂的时期。而保定地区所发生的“雄县武斗”事件,就是一个最具典型的例子。 所以,中央军委早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就发布了军队参与“三支二军”工作,一律实行“五不准”的命令( 即:不准携带武器、打不还手、骂不还囗、不动气、不动武)。 然而,此次雄县所发生的武斗,对方则是有组织有预谋地,精心策划煽动了全保定地区十个县,组织了对外号称为十万人(实则为五、六万人)的非法武装力量。就人数来讲,当时参与平息武斗的三十八军,也只有近三万人,显然,在人员数量上是不成正比的。 更何况,三十八军全部都是徒手,并未携带任何武噐,同时还有中央军委“五不准”命令的约束。所以,那帮武斗人员,则更是猖狂之极,根本没把这支部队放在眼里。因当时三十八军对外番号为4800,所以,他们就公开大骂三十八军,是“两个臭鸡蛋”。 而且,更为恶劣的是,他们见唐华所在的三连,堵住了他们入城的主要通道,使其无法入城参予武斗。所以,他们竟然脑羞成怒,采取了极端的恶劣方式来对抗,竟用枪指着唐华他们的头部,强行扒倒了他们身上的棉衣棉裤和皮带,抢去了他们的全部食物和炊具。又将唐华他们撵到数里外的沙滩,反倒将其团团围困住,使其不能左右。 但英雄的三十八军,毕竞历来就是英雄部队。唐华他们不怕围堵,不畏生死,也不惧寒冷饥饿,一直坚持着与之坚决地斗争。唐华他们用草绳束着腰间的单薄衣服,口中不断地喊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口号。 无奈之下,唐华只好组织整顿好部队,以跑歩活动身子的方式,来增加身体热量的办法,去克服寒冷的气候。又靠挖田地里的野菜,捧饮抽水井的井水来充饥解渴的办法,带领队伍一直坚持斗争。 尽管如此窘境,但唐华所在的三连,他们依然斗志不减,抖擞着精神手挽着手,始终坚持守住了通往县城的主要通道。为了宣传和鼓午全连干部战士的斗志,他们以宏亮的声音,不间断地高唱着《三十八军军歌》: “钢铁的部队, 钢铁的英雄, 钢铁的意志, 钢铁的心。 平江起义上井冈, 铁流向北方。 嘿! 大战平型关, 敌寇心胆寒, 南征北战, 艰苦奋斗英勇又顽强, 跨过鸭绿江, 碧血洒邻邦, 血染战旗红, 威名天下扬。 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 跟着伟大的共产党, 嘿! 勇猛地向前进 !” 唐华他们就是这样,唱着军歌,克服着寒冷、饥饿等种种困难,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饿、不怕冻、不怕死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始终勇敢地坚守在通往雄县县城的重要关口一一桥头镇,忠实地执行着平息雄县武斗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经过七天七夜艰苦地搏斗,又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进行了拉锯战,最终,唐华他们所在的部队,还是成功地阻止了由保定方向来雄县参加武斗的数万人,并成功地劝说他们,全部解散自动返回原地。 整个雄县武斗事件,经全军上下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地阻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较肖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给三十八军,这项既特殊又艰难且十分光荣的任务。 而唐华所在的三连,因在执行此次平息雄县武斗的事件中,表现出了特别地英勇和机智,大力地彰显了三十八军这支英雄部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英勇顽强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因而,他们也十分荣耀地,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报表彰! 这正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十一章折翼军旅 军旅生涯,让唐华那从军报国理想的翅膀,有了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他踌躇满志,正满怀着憧憬和美好的未來,在认真地履行着一个战士保卫国防的神圣职责。 这也正如,法国著名将军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或许,这也是大多数曾经有过当兵经历的人,不可排除的一种美好的梦想吧? 然而,此时的唐华,也许他还没有想当将军的梦想。因为他知道,在和平时期的军人,是很难取得耀人眼眸战绩的。而将军,这个威风凛凛使人格外仰慕的军阶,则大都出自于军事院校毕业生,并且,要在军事上有着非凡的建树和战绩。然而时下,他还不具备那种条件,所以,他暂时也还没有这个梦想。 但是,他更愿意通过自已的艰苦努力,去构建自已的一条宽阔的人生发展之路,最终能获得一个较好的前程,这倒是当时,他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想法和奋斗的目标。 所以,他从踏入军营的第一步起,就视为是他人生发展的重要起点,他对此充满了无限地激情和希望。从思想到行动,从政治学习到军事训练,从学雷锋做好事,到参加地方“三支. 两军”,以及在成功平息“雄县武斗”重大军事行动中。他都样样走在前面,事事都表现得很优秀。 因而,他赢得了连、营、团各级机关和首长们的肯定,也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好评。他不仅在入伍的四年中,年年被评上“五好战士”,受到团、营多次嘉奖。而且,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他还被提拔为代职军官。那时,全团上下数千名官兵,几乎都把他看成是部队的一枚“政治名星”。 然而,俗话说的好,“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正当他踌躇满志,正欲以他那青葱韶华的年华,去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施展他那从军报国的人生梦想之时。他却在无意之间,在一件事情上与连长结下了怨恨。 由此,唐华即遭到了为人诡异心胸狭窄,时为三连连长温文虎的打击报复,使他折翼于军旅。自此,使他失去了在军队的,一次发展的大好时机。那么,唐华是在什么问题上,与连长温文虎结了怨,而惨遭他的打击报复的呢? 当然,事情自然还得从当时,部队实行的“政治挂帅”制度,与部队执行平息“雄县武斗”的重大军事行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还是从产生这个问题的缘由,来从头叙述起吧。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军队的建设,主要是以当时红极一时的国防部长林彪,他提出的:“政治挂帅”、“突出政治”为主,所谓的“军队建设方针,”至于部队的军事素养,则摆在次要的位置。因而,在全军的基层连队,普遍地都开展了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的活动。而每到年底之时,全军各部队均要以连队为单位,进行一次广泛地总结、检查、评比工作。 而唐华所在的三连,为增进连队的所谓建设,连队党支部要求每个战士,都要大胆地给连党支部和连首长,提出连队改进的意见。 唐华,他作为代理排长,又是连队党支部委员,自然要坚决按上级的要求和支部的决定去执行,这是他所承担地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然而,恰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却出了“问题”,在毫无意识之中,得罪了连长温文虎,由此,而引发了他对唐华的挟私报复。 问题,恰巧就暴露在,上一次部队奉命执行平息“雄县武斗”的军事行动上。在这个问题上,全连绝大部分干部、战士,反响强烈,都对连长温文虎有很大的意见。 战士们认为:“连长温文虎为了想得到提拔,一门心事媚上,有意识地讨好军队高层首长,为他自己寻找靠山。从而轻视工农家庭出身的战士,而处心积虑地去袒护部长级高干子弟,或大学生入伍的战士。在执行平息‘雄县武斗’的军事行动时,明明知道此次行动非常危险,而他却有意识地,将那部分部长级高干子弟、大学生入伍的战士,留在营房保护起来。” 然而,在执行此次任务之中,他还为了上爬肆意作秀给上级看,本可避免的事情,他不但不设法去避免,反而故意多次将连队带入危险地带,使全连干部战士挨冻受饿,吃尽了不少的苦头。甚至于,全连官兵的生命,都多次受到非法武装人员严重地威胁。 面对战士们反映的如此尖锐的问题,如若是一个社会经历丰富,或处事圆滑之人,或许会想方设法去绕开它,不去触及这枚“炸弹”,以免摸了连长温文虎的“逆鳞”而伤及到自身。 然而,唐华他却是一位正直、诚实、率真,且党性极强又敢于担当的年轻人。所以,面对如此大的意见,他没有回避和躲闪,而是将战士们的意见,如实地向连队党支部作了转述性的汇报。 所以,恰恰就是这个问题,唐华他在这种情形之下,触发了这枚“炸弹”,摸了连长温文虎的“逆鳞”,使连长温文虎怀恨在心。 身为连长的温文虎,对此,不但不作检讨或解释,或者自省自明自改,反而将怨恨移嫁于唐华身上,好像是唐华有意与他为敌似的。由此,在连长温文虎的心中,既已埋下了要对唐华实施打击报复的仇恨。 正巧,每年的年末,是部队要确定当年一部分干部、战士,要退出现役军人序列的名单之机。这时温文虎心中窃喜,他认为,这正是打击报复唐华这个“不识时务”之人的好机会。于是,他竟执意地将唐华,作为退伍人员名单上报,以此既断了唐华的前程,又解了他心头之恨。 所以,当营首长们看到这个名单后(其实,那时营部通信员小郑已暗中将此事告诉了唐华),都感到非常地意外。他们认为:“唐华,这个同志是我们营、团,最优秀的后备干部苗子,甚至连团后勤处高主任正欲招他为婿呢。更何况,他在代理排长期间,各方面表现也很突出,我们已上报正在办理干部任命手续,怎么非要将他作为战士退伍呢?” 此事,经过营党委研究后,一致认为:“应从加强和有利于部队建设出发,纠正三连的错误做法,也应催促尽快提拔唐华同志,以极力挽留住唐华,让他在部队为国防事业继续效力。”于是,会议决定,由营长尹国维亲自找唐华谈一次话。 第二天,一大早,营部通信员小郑就跑到三连,给三连连长温文虎、指导员高新富讲:“请通知你连二排代理排长唐华,迅速到营部去,尹营长要亲自找他谈话。”当连长温文虎听到小郑这么说,自然心知肚明,知道是为了何事,不觉脸上微微地露出不快地表情。 然后,高指导员就布置连通信员小贾,说道:“小贾,你现在就去通知唐排长,叫他立即到营部去,尹营长要找他谈话。” 当唐华赶到营部办公室时,随着唐华一声:“报告”,室内应允一声: “请进” 后,唐华随声就进到了营部办公室。随即“嚓”的一声立正, 右臂一抬,就向营首长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而此时,营教导员兼营党委书记楊海松,就亲切地对唐华说:“唐华,你来了,尹营长是你的入党介绍人,他要亲自与你谈一次话, 你们彼此都很熟悉,你就不要拘束了啊。” 他的话音刚落,营长尹国华就操着东北囗音,热情地与唐华打招呼: “小唐,过来,过来,来我这里坐,我们随便唠唠坷吧。” 或许,此时的尹营长,已猜想到连里上报的意见,唐华已知道了。所以,尹营长才说: “小唐,你还是留在部队吧,你年轻聪明,思想品质又好,历年来也表现很不错,我们也都很看好你。团后勤处高主任还给我说,让我们做媒,将他在银行上班的二闺女介绍给你哟。” “你如若不愿与温文虎连长共事,我们建议上级重新安排,你就到新建的火箭炮营去担任排长,可以马上下达正式任职命令。你看怎么样,考虑好后,三天之后再答复我们,你看好不好?” 当然,当唐华听到尹营长这番话,既是首长,但又更多地则像一位兄长似地在劝说他,很是让他格外地感动。但由于连长温文虎对他的做法,伤了唐华的自尊寒透了他的心,也或许是,唐华正值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那宁折不弯的性格所决定,也或许是他很负气吧? 所以,随后唐华就说: “谢谢老首长们的关心,我用不了三天,我现在就答复你们,我就随他的意吧,我同意退伍回农村去!” 尹营长见劝说无效,又听到唐华这样绝决地回复他,也只好说: “那好吧,你既然决定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你既然坚持退伍回原籍,当然那样也不是没有出路,就看你自已的机遇和造化了。不过,我还是真心地祝愿你,今后有一个好的发展和前程”。 不久,唐华就正式退出了现役,从此,他即结束了他人生中的唯一的一次军旅生涯。而此时的唐华,他现在所处的境况,犹如是游乐场的一辆过山车,已由高处跌落到了人生的低谷。 然而,历史它往往总是给人开一些,让人匪议所思的玩笑,也或许,是历史的轮回的律率发生了效应的作用吧?如若,我们转换一种视角,由此时起,将时间延伸到二十五年之后,或许,展现在你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也可能会跌破人们的眼镜呢! 我们将时间的镜头,推向公元一九八五年的秋天,那时的唐华,已是川江省南宾县人民政府的科级干部了。他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他应邀借此返回部队,去看望仍在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们。 唐华,他在老战友冉和清、栗万祥等的提议下,他们陪同唐华一道,一同前往同在一个大营房的一一二师师部,去看望他们均熟悉的老首长,并现已擢升为副师长的温文虎。 然而,那时虽已贵为副师长的温文虎,只不过他已是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停职等候处分的身份。唐华倒是不记前嫌,反倒关心起他的老连长来。可唐华这位昔日的老连长,面对原被他挟私打击报复而退伍,现已是一个县级国家机关局长的唐华。他们相见时,温文虎却十分地错愕,也显得格外地尴尬和羞愧,几乎不敢用眼睛正视唐华。 或许,这正如古诗所云:“苍苍不是巧安排,自受皆由自作来。善恶理明难替代,影形业在怎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