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青春无悔
此时的唐华,心中甚是高兴,他现在才二十六岁,正是青春韶华展翅飞翔之时。所以,他心想:“真是有志者事竞成”啦!
早在两年前,工程处党委就要调他到宣传科工作,只因要办学校师资急缺,而改变了原有的决定,才阴错阳错地将他调去学校执教。但现在命运又回转了,他又要调到了工程处机关了,这可是他展示自已的好时机啊。
唐华想到这里,内心踌躇满志,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好像是刚刚喝了酒似的,脸庞红通通的,眼睛也放射出了光芒,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似乎是格外地有精神。
从他的表情看,却丝毫未掩饰其内心的喜悦之情。所以,他想到这时,心中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准备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来,也不愧对自已的青春年华。
唐华想到此,心中异常地兴奋,高兴得手午足蹈,一边往工程处机关走,一边竟然情不自禁地轻吟起了李白的诗句来: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话说,唐华他就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到第五工程处团委报到了。处团委,是与工程处机关各部门同在一处办公的,都是设在白涛镇后山腰一平坦的山坪上,所修建的一座四合院的平房之中。在这所四合院平房中,设有工程处党委、行政业务管理的领导,以及党委办、行政办、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技术科、后勤科、劳资科等众多科室,以及工程处广播站、打印室、收发室。
在其坡坎梯子下面,是一处平之地,修建有职工大礼堂、食堂、澡堂,以及蓝球场、车库、厕所之类的配套建筑。再往山上延伸,则是沿公路依山坡修建的医院,和供若干个施工队办公住宿用的建筑,以及全工程处已带有家属子女的,干部职工们住的几栋家属院。
工程处团委,在两间平房之中办公,一间,是刚结婚不久的团委书记李洪涛在办公,并兼作会议室。另一间,则是青年女干事小李、小边,唐华调去后,自然也与小李、小边在一间办公室办公。
唐华一到处团委,书记和两位二十上下年龄的青年女干事,自然是非常地热情,他们都怀着各自的心思,欢迎这位已是风生水起的风云人物的到来。但俩位青年女干事的想法,与书记李洪涛的想法,则有着天壤之别。
她们想的是,随着唐华的到来,可以看出工程处党委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团委领导结构,使之摆脱目前舆论的被动局面。同时,或许可以攀上唐华这位青年明星,找到自已心仪的,未来幸福美满生活的伴侣。但她们哪知,其实此时的唐华,却早已经结婚,这又怎么可能有那种机缘呢?
然而,书记李洪涛则有一种忧虑,他担心的是:“这次调唐华来,莫不是因我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婚姻问题上,工程处党委要撤换我”?
但是,此时的唐华,他并不清楚她们各自的这些想法,只是一门心思地想把工作搞好,以图他个人在事业和仕途上,而有所发展。
直到有一天,团委的小李,以及机关的一些同志,悄悄地给唐华说:“唐华,你可能还不清楚,你们的那位团委书记,可是‘大名人’啦,全工程处都吵翻了,他处心积虑地去挖了他大学同学的墙角,骗取了他同学已恋爱多年的女朋友,与他结了婚。”
“对方气不过,在他们结婚的当天,邀约了一帮大学同学,特意送给他们夫妻一幅对联,帖在他们新房的门上。” 这时,她们停顿了一下,想了又想,才又说:“ 哦,想起來了,好像那幅对联的内容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一对新夫妇,下联是:俩个烂行头,横批是:男盗女娼’。”
唐华听到这里,感到既新鲜也非常地吃惊,但他心里想:“或许,是双方都痴情,而什么都不顾了吧? 为了爱情,虽可以什么都不顾,但也没有必要,将她们自已搞得这样狼狈不堪吧?!”
所以,这时的唐华,他既对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感到遗憾,但同为年轻人,他又对李洪涛书记有一丝的同情。所以,他才转而说道:“哦,有这样的事呀,我们学校离处机关较远,我并不知道这件事。”
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李洪涛书记即调走了,调到第三工程处担任技术科科长去了,而工程处党委即任命唐华为副科级团委副书记,并主持团委的全面工作。唐华此时,虽志得意满,但他在与李书记半年多时间的交往中,还是有些情感的,反倒对他有些留念。
因为,唐华并未影响他,他也并非因在此问题上被处理,反倒是成就了他所学专业对口的正道,让其在技术领域发挥更 大的作用。
至此三十多年之后,唐华了解得知,原来这位团委的李书记,后来发展很不错,在技术领域和管理岗位上,工作一直很出色,最终做到了工程处主任职务才退休。当然,这只是后话。
却说,此时的唐华,如鱼得水梦想成真。犹如一只雄鹰,展翅在高空中翱翔一样,正在砥砺前行,去实现他的鸿图远致。
他根据工程处党委的要求,围绕当前工程任务的需要,带领着全工程处2000余名团员青年,正如火如荼地奋战在八一六厂区工地。
一方面,他积极组织并亲自带领多支“青年突击队”,抢时间、抢任务、抢进度、抢质量,日夜奋战在工程施工第一线。
另一方面,他按工种分类,联系技术、水电、修理、焊接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多期短期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训了一批急需的青年技术骨干。
再一方面,他还部署要求每个团支部,都要积极开展歌咏比赛,搞好企业文化和文娱活动,同时,他也带头搞起了文学创作。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组织了青年业余宣传队,以诗歌朗诵、独唱、午蹈等多种文艺形式,慰问奋战在施工笫一线的工人。他的这些举措,很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和称赞!
所以,工程处党委对团委的工作很是满意,给予了很高地评价,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表扬团委和唐华。称赞唐华:“开创了青年工作的新局面,是党委的好助手,是优秀的‘青年领袖’”等等。
由此,唐华被工程处党委树为:“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也被二十二公司团委表彰为:“优秀团委书记。”
不久,核工部第二十二工程建设公司团委书记王积润,就向公司党委强烈要求,由于他已41岁了,属超龄从事青年工作的干部,急需寻找合适的人接替他的位置,以便于他转行工作。
为此,他向公司党委,及公司组织部极力推荐唐华作为接班人。后经公司组织部考察,他们也认为:“唐华不论从年龄,还是思想品质,才能实绩,组织号召力,以及与上下级和群众的关系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优秀接班人。”
由此,经公司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正式选择确定,唐华为核工部二十二公司团委书记唯一的人选。
尽管那时,第五工程处党委李长生书记,对唐华印象深刻,爱惜人才不愿放人,但也拗不过公司团委书记王习润,他三番五次地跑去要人,并搬出公司党委及组织部的意见,最后五处党委只好同意放人。
于是,在征得工程处党委的意见后,唐华即处团委的工作,交予机关年轻漂亮的一名叫梅花的女同志接任。唐华则随着组织上的调动,即正式调往公司团委工作了,在未召开团代会改选之前,他暂被任命为公司团委正科级秘书科长,只等待召开公司团代会改选了。
唐华在公司团委工作期中,在书记下基层劳动的几个月里,唐华还受公司党委的指令,临时主持了公司团委的日常工作,包括参与了公司在第二工程处,开展的整党整团的试点工作。后来在全公司开展的整党整团工作会议上,他受公司党委专门指定,还专题在会上代表公司团委,作了全公司整顿团组织工作的安排布署意见。
依照公司党委意见,似乎是只待公司召开团代会正式选举后,唐华既可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担任公司正处级团委书记了。
然而,唐华那时,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家庭,他不顾公司党委常委们的再三婉留,提出了调离申请。甚至于,公司党委还提出,愿意在极为有限的“农转非”指标中,专门拿出几个名额,将唐华全家都转为非农业人口,并承诺,将其家属安排工作的优厚条件。
这些,显然也未能挽留住唐华,他仍然决然地放弃了,在二十二公司“青年明星”的政治生涯,也放弃了他在中核企业中的美好前程。
一天的周日上午,唐华特地从公司住地,来到仍然住在砖厂的同乡战友唐春逸处,正好唐其伦等一批同乡也在。唐华就他即将调回老家工作一事,告诉了他们,大家都为唐华能调回家乡工作而高兴。
但是,唐春逸似乎有些失落,但则带有酸楚地语调说:“你就好哟,终于调回老家去工作了,我们这些人舍,恐怕还要继续在这里苦苦煎熬哟。”
接着他又说道:“唐华,今天你就不要走了,我们几个同乡战友聚在一起不容易,你这次调走了就更难相聚了。我去街上买些酒菜和肉来,大家在我这里聚一聚,专门为你的调动庆祝一下吧。”
此时,唐华见唐春逸既是充持着悲伤,但又有欢候的成分这样说,知道他是真心实意地在挽留他,也在替他高兴,自然也不便拂他的深情厚意,也欢喜地留下来吃了中午饭才再走了。
下午,唐华回到公司住处,简单收拾了行装,抓紧办理好有关工作调动的手续,随后,又分别与在公司要好的朋友们打了招呼,并相继留影作念。随之,唐华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中旬,终于调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一中共南宾县委机关工作了。
第十六章 转行入仕
古诗曰:“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此时的唐华,在辞别八一六厂区之时,不禁想起何逊《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那首诗来。是啦,人是有情感的,人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明明要走了,却又有些依恋不舍的感慨。由此,自然也而引发出了唐华,他那多愁善感的殇绪来了。
他回想起自已:“自从一九七0年三月入厂以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建设三线国防事业,在此地历经八年多的漫长岁月,风歺露宿辛勤工作,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自已又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发展为了科级国家干部。”
“这其中,除自己勤奋努力之外,又不知倾注了企业党组织、各级领导,以及众多同事及朋友们,多少培养与关怀和帮助啦!”
“若不是年迈的母亲一再催促,家中儿女也需要我照顾,我还真舍不得离开这里,毕竟我是与他们是有着很深厚的情感啦。而此一别,又不知何时再相见?” 他想到这里,不由得鼻子酸酸的,也不知从何时起,他的两个眼眶早就涌出了泪水......
嘀、嘀、嘀,嘀嘀嘀,此时唐华,站在滔滔乌江的白涛镇码头江岸上,正面对着欢送他的人群。当他听到停靠在江边机动船上,传來急促的汽笛声时,知道班船在催促乘客们上船了,船也即将起锚了。
不得已,唐华只好噙着泪水,依依不舍地走上甲板面向江岸,向着欢送他的公司团委书记王积润等人群,挥手告别致意。尽管岸上欢送他的人们,或许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但他口中仍默默地念叨着:“再见了,白涛,再见了,八一六,再见了,我亲爱的领导和朋友们!”
机动船,在发出突突地轮机声中,顺着乌江急流而下,乌江沿途两岸独特的风景,如诗如画美若仙境,不时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此刻,唐华却既无兴致,也无心情去欣赏这些江岸景色,他坐在船仓独自发呆。船航行近两个小时后,机动船就顺利平稳地,停靠在涪州市乌江轮船公司的码头上了。
这时,唐华背着一口大木箱子,手提着旅行包,随着下船的人群,朝着一个大斜坡,用石板铺就的梯子拾阶而上。来到长江轮船航运公司涪州售票大厅,购买了一张,第二天上午十一时的三等船票。然后,又背起箱子提起旅行包,找了街边一个小食店,简单地吃了一碗豆花饭。他这时也无心去观赏城市夜景,就到“涪州旅社”办好登记手续后,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六时不到,唐华早早地就起床了,一刻也未曾停留就退房了。背上行装到街上吃了早饭,又早早地就赶到“龙王庙”长航囤船码头,在长长的候船队伍后面排上队。他在河坝望眼欲穿地等待中,焦急地足足等待了三个多小时,才在上午十一时左右。长航“江渝”号轮船,才拉着震耳欲聋的气笛声,慢慢地靠到囤驳船上。这时,人们才争先恐后地上了船。
不一会,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地长长的气笛声,“江渝”号轮船就驶出了“龙王庙”码头,顺着长江湍急的水流,朝着下游忠县方向直驶而去。而涪州这座中等的江畔城市,渐渐地,就只留下了隐隐可见的身影了。
这时,唐华的伤感愁绪情绪早已缓过来了,他也未到客仓休息,而是绕有兴致地站在船头甲板上,抬目远眺,观赏着长江两岸沿途的美丽景色。他望着江上的漂浮物擦着船身,顺着流水漂流而去,很快就不见了踪影。他就十分地感慨,他联想到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就像江上的漂浮物,抑或是一颗流星一样,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也只是一瞬间罢了。
因而,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就个体生命而言,它却也是要经历着一个很漫长的岁月的过程。
这时,唐华就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他在想,在人生生命这个漫长的岁月过程中,要怎样来度过呢?是如像大江中的漂浮物那样,顺江一流而过,不但未给社会留下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反而在下游堆积成灾,而要由专业队伍清理才行。
当然,他不愿做这样的漂浮物,给社会和历史留下一个“垃圾物”的印象。而那怕是如太空的流星那样,尽管只是一瞬间,但也要在瞬间流逝的这个过程中,不时划出长长的迹痕发出耀眼的光芒。
此时,唐华在想,他这一生自然是不会像漂浮物那样,不但丝毫没有一点价值,反倒给社会和人们增加累赘。那么,即使要像一颗流星那样,在生命即将消逝之时,也要在历史上留下“耀眼地光芒和长长的迹痕”,这却并非是一件易事。
忽然间,他骤然地明白了,他记起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这一批伟大领袖人物的光辉楷模形象。
同时,他也隐约地记起,在《左传》中就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这段名言的记载。这可是古往今来, 大凡胸怀大志试图要干一番宏伟事业,而名载史册千古流芳的人们,一生孜孜不倦地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的目标和境界。
当然,唐华也知晓,它其真实的含意,或许应当这样来理解: 太上:即指最上,最高,立德:就是树立德行, 立功:可以理解为建立功绩,而立言,即是要建立学说,著书传道。
诚然,也还可以理解为,是现今成功人士的“三步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或卓著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所以,他认为,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悠久灿烂文化的精髓,而且它也无时无处,无不体现出高尚人生观的价值理念,充满了辩证而深邃的人生哲理。因而,它是值得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和景仰的高尚精神!
唐华想到这些,心中也就豁然地开朗了。他暗暗地告诫自已: “这次由企业转行为政为仕,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人生的关键节点上,自已一定不要迷失方向。并要在为政办事的过程中,既要牢记党的宗旨,又要向伟人先贤们学习。同时,也要以历史上先师先贤们为榜样。”
尤其是,“要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决不是去做官当老爷,而是要坚定地脚踏实地地,做一名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干部。或许,这才不枉自已的一生。”
不知不觉之间,船已航行到忠县码头了,唐华随即下了船,走上岸去,沿着河岸沙滩上人们踏出的小路,来到了街上。在忠州镇二马路下方,找到一家掛有: “忠县人民政府招待所”牌子的住所,在登记处递上介绍信,作了住宿登记。
此时,唐华知道,这是他若干年来,从八一六厂区回家探亲往返的必经路程。当晚必需在忠县住宿后,明早才又从忠县码头乘机动船,顺江下行约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近百公里下游的欧家河下船,再沿着江岸上的崎岖小道,爬坡上坎,行走一个多小时后即才到家。
第三天,唐华起了个大早,早上六点不到即到忠州长江码头,上了一艘机动船,在一路轰轰的轮机燥杂声中,直到下午一时左右才到欧家河下船。
此时,岸上的大哥唐其斌已等候多时了,他见幺兄弟唐华如期而至,心中很是高兴,话未说几句,背起唐华的那囗大木箱就往家里赶。一路上,熟悉唐华兄弟俩的人不少,人们都纷纷给他们兄弟二人打招呼,相互喧寒问候。
唐华母亲及妻儿女,见兄弟俩已到家了,都微笑着迎上前来。母亲说:“唐华,我终于将你盼回来了,我老了,希望你在家乡工作,我能经常看见你,这样我才心安噻,将你调回来你不要责怪我哈。”
唐华望着已七十九岁高龄,白发苍苍满脸绉纹的老母亲,又看了一眼那幼少的一对儿女,不觉一阵阵心酸。这才说道:“妈,我理解您老的心愿,我也应该好好孝敬您,调回南宾县工作,全家老幼可以经常团聚在一起,让您好好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件好事啦,我怎么能责怪您老人家呢?!”
母亲接着又说: “唐华,你不要在家耍久了,休息一天就行了,还是赶快上县里报到吧,不要把公家的事给耽误了哈。”
唐华觉得刚到家,母亲就这样要求他,虽有不悦,但也只好应允地说: “好的,好的,我亲爱的妈妈,您老就放心吧,我明天就赶到县上报到好吗?”母亲见唐华,这么爽快地就答应了她,在她那沧桑的脸上,也非常愉快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当唐华调回南宾县工作一年之后,他那位可亲可敬而善良慈祥的老母亲,在她刚满八十岁周岁之时,就不幸离开了人世了。这让唐华好生的悲伤,他觉得老母亲的离世,犹如一座大山坍塌一样,使他在心理上感情上,长时间都无法去接受这个不幸的现实。
尽管如此,但唐华仍是有一丝可以慰籍他自已的,那就是按古时的说法:“百善孝为先”嘛,毕竟他给他老母亲尽了孝了,并亲身送老母亲归山了。就此,唐华也是没有留下人生遗憾的。自然,这也是特意在此,交代的一句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