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朗月疏影 于 2015-3-20 17:13 编辑
窗外雨意正浓。 雨是夜间开始下的,便如它一贯的风格,在江南,在此时,悄然而至,几乎无声无息地飘飞成一帘幽梦。只有夜梦乍醒时,可以听到几点雨星飘落窗棂,那轻柔而清晰的声音,却也如一支安眠曲,将朦胧的梦中人再一次带进遥远的温柔乡里。
只是我,早早醒来,阅读几页书籍,享受一番雨时晨光里懒床看书的滋味,同时感受着那些透过摇曳素绢与窗口光阴的一缕早春的凉意。有时,思绪飘零,丝絮一般地在清晨的时光里濡湿、漫漶。
忽然生起出去走动的念头。想起友人和他生活的那个小镇,花木环绕的乡村,在这样的细雨霏微之时,会是什么样的一幅图景?
沿着沿河堤岸的乡村公路,我们慢慢行驶。爱人说,也想去小镇,在那儿的花木市场选几盆花草,如果可行,或许还可以采几丛野菜,在这春天开始的时候,享受一番田园里的野趣。只是,我有点担心,在这样一个依旧有点寒凉的早春烟雨之时,花草可选,而那野菜恐怕是难寻的。
乡村的道路不宽,两边树木拱立,或依旧枯瘦,或深黛绿影,连同那些含苞的枝头绿意,将车道点缀成一条飘带,在淅沥细雨里延向远方,远远看去,如轻烟一般蔓延。路上车辆不多,我们便也可自由行驶,或快或慢,有时驻足,看旷野里的风景,在烟雨缥缈里变幻的光与影。
道路的右边是条河。河岸坡度平缓,湿淋淋的枯草残叶自林间绵延到水滨;河水平静,点点雨滴,洒落圈圈涟漪,将岸边树木的身姿荡漾成时而清晰时而朦胧的缩影;有几只鸭子游过,犁起一道波痕,淡淡的向两边扩散,旋即又恢复平静;有一艘小渔舟,渔夫沿着河道撒网,渔婆轻把欸乃,网线或收或放,不时有榔击声响,在雨时的河面上显得格外清脆、安宁。
而在左侧,则是一片片农田,间或有几座相邻的蔬菜大棚,不时还耸立一座村庄,静静流淌着人们生活的气息。农田里是大片的翠绿,麦苗、油菜叶上沾满了水珠,有微风吹过,弥眼是一片轻浪摇曳;平静下来的时候,还可以看到零星开放的金黄油菜花,村头盛开的梅花和环绕村庄的如浪柳烟,点缀在翠绿之中,闪过亮丽的光芒。
爱人久未下乡,更难得雨意朦胧的时候看见这样的景致,不时一惊一乍,在车里更是左顾右盼,似有目不睱接的感觉。我笑她有点“陈奂生进城”的样子,更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她却笑我说错了,是久居水泥森林的人,看到了乡村本真的画面,感觉了到一丝清新的气息。
我们在一座塑料大棚前下车,大棚的门口撑着伞,那里有一小筐一小筐的草莓,鲜红,清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我正欲询问,爱人却下车与主人交谈,一会儿手提竹篮,一边招呼我一边往大棚里走。原来,我们要在这大棚里自摘草莓。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塑料大棚采摘果蔬。棚里温度较高,与棚外形成鲜明的对比,弥漫着一种潮湿温润的气息,仔细聆听,还可以听到雨打棚面的细微声音。大棚里草莓生长茁壮,果实累累,香氲弥漫。我们一边挑摘,一边与主人闲谈。原来,主人来自外地,在此租地种植,连春节都未能回家。至于收入,主人淡淡一笑,有点憔悴的脸庞,镌刻着生活的风霜。他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可他的脸上泛着愉悦而又沧桑的意味。
时间过去一个多小时,雨,仍在飘洒。结算好采摘的果实,临别时,主人特地送我们一些清洗好的草莓,让我们在路上品尝,一瞬间,好像在心里更多了一份温馨的气息。
车子行驶不多一会儿便看见了那座小镇,远远望去,小镇弥漫着雾岚,与细雨一起,悬画为透明而朦胧的帘幕,轻风吹动,将村庄潮湿的线条,构勒成一幅画卷。偶尔会听到一阵钟声,隐约,柔美,仿佛某种自然的旋律,值得传入到旷野之中。仔细谛听,那钟声在远方的林木上空,糅进了某种嗡嗡的颤动,好像那些树枝是它拂动的琴弦,微风细雨和一片翠绿,都幻化成浪,成为一曲跃动的旋律传入我的耳中,又经过调整回荡在旷野之间,尽情展现着大自然的迷人魅力。
小镇只有百年多的历史,有宽窄不一的老街小巷。小镇的建筑以砖瓦结构为主,街道总体不宽,大多青砖铺地,两侧许多建筑经过修葺,已经多少失去了当年的风貌。只是,小镇的格局尚在,风格依存,沿河而建,枕河而居,好像还能感受到旧时光阴里的滋味。
我们在村口下车,撑着雨伞,走过一座桥,便可以踏上老街的道路。桥是水泥制的,与早年木板桥相比,宽大结实安全,却有时会让人觉得多少少了一些意味。只是过了桥,那些老屋便在身边,雨水也正顺着屋檐悄然滴落,有时落于肩头、脖子,有点凉酥的感觉。
潮湿的青砖老街,清亮,少有积水。行走其间,可以感觉到老街上有风,虽然不大,却依然可以听到它的声音,穿过屋子与街道。这风如同扫过旷野的风,带来断续的旋律,像一曲音乐中的片段。微风不停地吹拂,那连接屋檐与地面的雨丝、薄雾,便不停摇曳,如一曲动人心弦的音乐连续不断,在老街蕴着古意的空间里,温柔地触动着我们沉静的心。
在老街上踯躅,可以看到老街两侧的房屋有时斑驳,有时明亮,有时,那些墙头墙壁含芳或依旧疏瘦的藤蔓,起伏蜿蜒,像是孩童不经意里涂鸦的作品。而越过门廊,不时可以看到院子里有株石榴树、山茶花,或者是抽绿的桃树、紫藤,枝叶上沾满了水珠,旁边站着一位老者或者是孩童,有时还可以听到他们的对话,有一段收音机的旋律,自门窗的光影和天空里的雨雾里飘逸。
正是临近中午的时分,我听到了淘米做饭的声音,锅碗瓢盆的相互碰击中,传来一阵阵饭香菜香。这样的景象,少了一缕炊烟,如果能够添上这漂浮的一笔,大概便如许多年前的乡村上空,那悬停着的淡墨变幻,在凝空拟摹着一幅草书。
老街上行人不多,偶尔有人撑把伞走过,脚步声声,打破这古井一般的气氛,却又在短暂的波动之后恢复往昔的静谧,凝滞着我们前行的身影,直到朋友电话声响,才在一片宁静里醒来,循着小巷走进庭院。
庭院不大,也是青砖铺地,雨水里的地面,显得格外清亮,靠近院墙的地方,放了十多盆花草,除了分不清品种的几盆兰花,其它大多不识,但都青翠怡人,那些正欲绽放的花朵,散逸着一缕淡淡的幽香,在雨帘飘动里,时有时无。
席间的时候说起小镇的静谧,在小镇中学做老师的友人说,与以前相比,现在居住在小镇老街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有时,还有外地来的一些观光客,一些写生的学生,而小镇里原有的年轻人或在花木市场干活,或者工厂打工,平时居住在河对岸的新居。
友人说,他在河对岸也有新建的房子,但租住给了外地来的花农,平时都生活在老街的房舍里。一是因为父母,他们在这生活了几十年,一切已经习惯;二是因为这里的安静,平时备课、批改作业或者辅导学生,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氛围了。
他说,其实现在的老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房屋的基本状况改变不多外,室内的条件改善多了,一些现代化的电器、卫生设施等都已经到位。因此,居住在此,便更加适意。空闲的时候,如果天气好,可以在院子里放张躺椅,沏一壶茶,随手翻阅闲书,有时陪父母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说话,摆弄摆弄花草,便可以自由自在地度过闲睱的光阴。在这里,四邻都很熟悉,一家做饭,四邻闻香;一家来客,众人拜访。有时便也端着饭碗串门,或者聚在一起下棋、打牌、喝酒,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面红耳赤。大多时候,虽然人们的关系比以前复杂了,利益追求也多了,但大家往往和睦相处,有事互相帮助,还留有一份质朴安宁的气息。别看小镇看上去很安静,其实许多时候,大家还是想在这过于平静的生活里翻腾起一点浪花,也会搞点热闹的花样,如搞个乡村歌唱比赛,弄个适合小镇居民生活的体育比赛什么的,这时候,小镇里便会热闹起来。
下午的时候,雨依然在下。我们来到河对岸,经过由一幢幢小楼聚集而成的居民新区,感叹着乡村生活的变迁与蕴藏在平凡之中的惬意,我们来到了花木市场。这里各式花木应有尽有。正是春季植树的好时节,来这采买苗木的人还不少。而在离市场不远的野外,我看到有许多大型车辆正在装运苗木,有高大苍绿的树木,也有造型有致的盆栽,一切都水霖霖的样子,充满着生机。
我们随着朋友在花木间行走,挑选着自己喜欢而合适的花草。爱人对这事格外上心,恨不得将所有花草都挑选带回。只是车子空间有限,最后在我的坚持下,带了一盆蕙兰,两盆君子兰,还有其它三两盆好养活的盆栽花草。
时间飞快,爱人去挑野菜的愿望不能实现了。不过,也好,友人说,再过几天野菜才会多起来,天气晴好,便也有再来的机会了。而我在临别的烟雨朦胧里,眺望着对面河岸上老街的影子,忽然想起正在重读的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中一些场景,或许老街里所掩藏的正是那种俭朴、简约的生活追求。
或许还如梭罗所言,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最有意趣的场景,便是在朴实无华的小屋与村落之间。而那些房子只是人们生活的外壳,是人们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房子的表面特点、街道的布局而使乡村别具一格,真正有趣味的,是居住在街道之间、小屋之中人们的生活中所具有的下意识的美。这种美,即便因为漫天的阴云和连绵的细雨,带来了早临的暮色和漫长的黄昏,也会让人们的思想在时间的长河里扎根、发展。
只是,大多时候,我们并不能认识到这些,或者,虽然有所知晓,却在滚滚红尘的喧嚣中,在水泥森林里待久了,人们之间隔阂得有点远,无法透过雨丝与雾岚的帘幕,看到那些朦胧之后的本来面目。也许,这雨应该更大一些,将覆盖在房屋之上,街道之间的尘垢冲洗清洁,而我们应该走出来,在经历一路跋涉之后,心灵更加宁静一些,单纯一点,大概便可以领略到乡村蕴含着的本来风貌。
那时,花会更多,更香,更美,无需采购,便开放在我们的眼前,也盛开在我们的心里。拈一枝相送,你拥有花的美丽,而我浸染着花的余香。而那些雨水,在枝上、叶面、花瓣之间,会有熠熠生辉的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