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老汉遇到热心书记 文/孙明亮 村西头的张大爷今年70多岁了,老两口小日子其乐融融,下下棋,打打牌,串串门,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就度过了。在城里的孩子隔三差五回来看看,对生活也很满足,对村里的事情,以己无关的,也不关心,也不打听。这不,农村忙着脱贫致富,美好乡村建设,这可是关系到所有人的事情,有时候想躲都躲不了。 一天,村里来人告诉张大爷,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厕所进行改造,并来到张大爷家使用的厕所进行检查,感觉张大爷家的厕所气味难闻,通气不好,也没有冲水设施,对此,村里干部告诉张大爷要对厕所进行改造。并宣传了国家提出的厕所改造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为民做的好事。可是张大爷,对此不以为然,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也没有说会怎么样,张大爷不想改造。 当村书记刘书记得知此事,没有着急。农村工作复杂多变,有时候光凭热情,可能很难将任务完成,这里也需要动脑子,动真情。每个群众的想法不一样,不能一刀切,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旱厕改造,是一件为民做好事的德政工程,可是一些在家独居老人不理解,不配合,不愿意别人来家修厕所。刘书记知道了这件事,感觉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王书记登家走访,了解情况,和这张大爷促膝谈心,宣传改造厕所的好处,卫生清洁,利于健康。可老人不想麻烦,对农村陋习已经习惯了,就是不愿意改造。工作陷入僵局。王书记没有气馁,和老人谈起了家常。得知老人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平时节假日回来看看。 刘书记好像发现了什么问题,于是就问老人,孙子们平时回来,都在家里上厕所吗。老人好像若有所思地回答,他们回来,上厕所都是跑到外面去,从不在家里面。刘书记说,老人家,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老人说,不知道。王书记于是开导老人,你可想让孩子们平时多回来看看啊,当然想啊。既然想孩子们多回来,那就赶紧把厕所改造好,孩子们就愿意回来了。为什么啊。 你想啊,你家厕所,孙子们不愿意上,每次上厕所都去外面找,这多不方便,他们怎么会愿意回来呢。老人好像明白了什么,于是使劲地点头,说道,是啊,是啊。他们每次回来,总是去外面找厕所,那时候也没有多问,现在明白了。还没有等王书记再次开口,张大爷就满口答应王书记,愿意配合政府改造厕所。 刘书记会心一笑,老人家这样就对了,政府一心为民,都是为老百姓做好事,有时候不能怕麻烦,现在辛苦一点,以后会越来越好,这也是为子孙后代做的好事。老人也由衷地感谢刘书记的开导,让自己的死脑筋得以开窍。 事有凑巧,村里面要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张大爷家的土稻场一遇刮风下雨,就难以下脚,到处都是泥巴,给出行带来不便,也给环境造成影响。为此,刘书记动员张大爷进行改造。张大爷也是不愿意。遇到的问题和改造厕所差不多,就是不愿意,怕麻烦。于是刘书记就和张大爷谈心,因为知道老人有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平时回来看看。刘书记好像又想到了什么。于是问张大爷,孩子们平时回来有地方玩吗,张大爷说,都不出去。刘书记说,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出去玩吗。 为什么啊。 因为外面环境太脏,现在的孩子都知道讲卫生,爱干净,这样的环境他们怎么会喜欢啊。孩子们当然没有地方玩了。 张大爷好像也明白了什么,若有所想,是啊,孩子们回来后,把门一关,就不想出去了,原来是他们感觉外面环境不好,既然是这样,那就改成水泥的,把环境改造好,让孩子们有地方可玩。 刘书记说,就要你这句话,改造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居住,何乐而不为呢,这是政府为民服务的举措,都是为了老百姓好。张大爷使劲地点头,是啊,是啊,感谢政府想得这样周到,处处为民着想。 刘书记遇见掘老汉,摸准心思,工作迎刃而解,在当地成为一道美谈。 2021年7月17日 孙明亮,诗人诗评人。现任【诗人名典】执行主编,诗歌评论员。诗观:唯美意境透露出深刻,简单的语言和浪漫的天真融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