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君散文】我随太太上大学

[复制链接]
查看736 | 回复2 | 2021-10-25 16: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随太太上大学(散文)
老1.jpg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一进一出的,是欲望的表达,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
年年岁岁的忙活着,被各种事务搅扰得烦不胜烦。总是想,哪一天能彻底地歇下来,便合掌念阿弥陀佛了。
终于,熬到退休,甩掉那一堆堆、一桩桩早就干厌了的乱七八糟!
不承想,两三个月下来,手便闲得发痒。更为闹心的是,夫妻俩本来相敬如宾和和睦睦的。蜗在家里,无间隔地过日子,倒生分了,常常为一句话、一件事,合不到一个点上,口角不断,争执不休,似乎……
忽然的一天,她说:“哎哟喂,我去上大学,不跟你‘穷斗’了”。
一时间,我有些怅然若失。转念一想,一人在外,一人留家,倒也不失为好事一件。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吗?各忙各的,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
早年间,她的头部被一辆从我家门前飞驰而过的“小三轮”给撞了。住了几天医院,却不知道是医疗水平问题,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医生没有认真对待这一“撞”。就这么着,彻底落下病根了。先是脑部血流不畅,形成梗塞,经常头晕。现在呢?局部成梗死了。血栓压迫神经,导致记忆减退,逐步发展,就是痴呆。
眼下,还未发到不可收拾的那一步,却已是丢三落四,忘东忘西,明显是记忆弱化。常常,回家找不到楼层在哪里。药吃过了,转身又要重吃。
她去上大学,一个人?
古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想留在家里,只能是一厢情愿了。我得送她前往,还必须步步相随,做个贴身称职的书童。
老年大学还真有意思,一个区域的分校,居然也开设了十几个科目、几十个班级。她报了书法、京剧演唱、汉语言文学、中医理疗。我的天哪!这么多的班……
不用说,我们的生活又回到了曾经,忙忙碌碌,赶点赶班。烧饭、做作业、整理家务,忙着忙着……时间倒不够用,不好安排了。最忙时,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原本,她对书法说不上喜欢。学校毕业以后工作,一直都是用自来水笔写字的,几乎没用过毛笔。即便字写得不错,却不懂得书法,只羡慕字写得好的人。到了课堂上,听了几节课,看着老师现场挥毫,才知道书法这门艺术不简单,“水”深得很呢!
学习书法,重在练习。不练习,不临帖,是根本没有收获的。好在她做事认真,学习自然也不差。每天,瞅着空挤时间的练习。先是从点横撇捺开始,一笔一画的练,每一张纸都涂鸦得密密麻麻,根本找不着空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三个月下来,不仅能把古老的汉字写得有模有样,还有了一丝艺术的氛围。当然,这是我这个外行看自家人的感觉。
幸运的是,有个负责任的老师。老师祖籍山东,40多岁,读小学时便接触书法,读中学读大学,更执着于书法,几十年不间断。走向社会以后,四处拜师,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著名书法家王家炎先生的得意弟子。
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有引领初学者起步的方法与节奏,让“老学生”们不仅有的放矢,更主要的是培养与启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上课前,老师是要检查作业的。而她呢?悄悄地钻进教室,扶着桌角坐到位子上。三四节课了,躲着不让老师看见,不敢交作业。自认为“字”拿不出手,怕同学们笑话,更怕老师瞧不上眼。
怎么怕,怎么躲,老师早已看见了,只是没好意思叫她。然而,躲过初一,躲过初二,却躲不过初三。老师还是说话了:“S阿姨!”
面对一帮“老学生”,老师不好意思直呼其名,只能叔叔阿姨地叫着。说:“作业还是要看的。不看,怎么知道是否有进步呢?”
无奈,只得从包里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作业”,低着头走到老师跟前,轻轻地放在书案上。
老师轻轻地打开,并依次摆了出来,眼睛从左至右地扫了一遍。忽然,抽出其中的一页抖了抖,又挂到了黑板上。这是一幅行楷长卷,临的是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老师上下左右足足看了一分钟,脸上露出了微微地笑。说道:“不错,超过了我的想象。手有点生,用墨也很粗糙。但是,框架有了,结构也把握得很好,有进步。只要认真、努力地练习,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老师的话言简意赅,自然诚恳。没有批评,却指出了不足;不做表扬,又掩饰不住那份满意之情。
她心头的那块大石头,落地了。有了一份踏实的感觉,也有了些许的兴奋,如同吃甘蔗似的,嚼了几口,品尝到了丝丝的甜味。
一个星期,一节书法课,从不缺席。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丝不苟地完成。同时,还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一些比作业全面些、工整些的“作品”,送给老师批评指点。
一年下来,居然有几幅“作品”参加了相关部门举办的展览,还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当然,老师本就是书法家,硕果累累,桃李满园。我是“老学生”的书童,有幸与老师结识。我喜欢在文字里穿梭,创办了一份微刊《淝上文学》。请老师为我题写刊名,老师二话不说,立时便一挥而就。而且,不收润资,我感激万分。
可惜了,老师工作认真,事业执着,累得生病,竟在壮年倒下了。令他的这些“老学生”们肝肠寸断,也让我唏嘘不已。
京剧,是她从小就喜欢的,算是个业余爱好者吧。只是没有时间跟专业的老师学,更没有机会登台表演。现在,能在教室里,有专业的老师指教,岂能放过!
学习京剧的方法,不比其他,要跟着老师唱,才会很快入门。不过,怎么唱,唱什么,得听老师的。一个学期,老师只教一到两个段子,不贪多,不走过场,以学会、学精为目标。
老师先是领着这些“老学生”们,一句一句的唱。唱得有些上路了,才操起京胡,让大家跟着他的“思路”一起唱。这个过程很长,可能要好几节课,甚至是几个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按部就班,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着一个调,几句词,仿佛和尚念经似的。感觉有点意思了,才让“老学生”们一个一个地唱,老师认真地听着,哪一句不对,哪个字不准,哪一板不在眼上,随时叫停,立即纠正。直至唱顺了,唱得圆润了,才进入下一个阶段,丝毫不含糊。
说京剧班在上课,倒不如说是在唱戏。一节课,一个半天,不停地唱,唱得山呼海啸,地动山摇,一栋楼都在电闪雷鸣之中。
京剧班的课程也不都是呆板的课堂模式,还经常地参加社区和社会上的一些活动,鼓励和引导“老学生”们上台表演。她从未上过台,可嗓子好,身材也不错,又学得用功,算是班上的佼佼者,几次都被指定为领唱,让其他人好生的羡慕。
有一回,老师还率领她们到京剧的故乡——徽州,去参加联谊活动,真正地成为活跃的“票友”了。
从我家里到她的大学,也就十几分钟的车程。每次,我驾车将她送到学校,她去上课,我便是自由人了。但是,我不敢离开,车子就停在教室的楼下,随时上去瞧上一眼,才感觉放心。当然,大多时候我是闲着的,要么,待在车里看书、写东西。要么,在附近的大街小巷、商场超市里闲逛。看天,看地;想东,想西,真正地优哉游哉。
恰在此时,脑子里总会想起待在家里的那些日子,仿佛是一场梦,却又不是梦。不是么?真实的生活,就是一个有辉煌有落寞的过程,也是一段有闲暇有紧张的时日。当有了新的目标,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心境的事情,也就无须考虑“进去或出来”的问题了。
2021年9月28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红叶无霜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1-10-25 17: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老师本就是书法家,硕果累累,桃李满园。我是“老学生”的书童,有幸与老师结识。我喜欢在文字里穿梭,创办了一份微刊《淝上文学》。请老师为我题写刊名,老师二话不说,立时便一挥而就。而且,不收润资,我感激万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叶无霜 | 2021-10-27 15: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到老,学到老,相伴到老。老年大学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也陶冶了人的情操。娓娓道来,滋滋有味,写的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