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耄耋之人的老徐,我听说他还有一群青少年朋友。
这群朋友既不是微信圈的,也不是围着他听故事的,而是尺牍之友。这群小朋友中,既有他自己的两个孙子、也有侄子、外甥和几个唸小学的外孙女,还有两个素不相识却得到过他帮助的山村小姐妹。老徐体弱多病,还坚持给这么多“娃娃”写信,我好奇地向柳钗老大姐索要信件,想看看这些忘年交的朋友写信,彼此都说些什么。“这就是老徐和孩子们的信。”柳钗老大姐递给我一个大纸包。
我随手抽出一封信打开一看:“徐可,我的好孙儿,我的好朋友,光荣的人民战士,你好!”这是他给参军不久的小孙子的回信。这个长长的不同寻常而又亲切的称谓,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不拿长辈的架子,把小孙子称为“我的好朋友”,他那一代的老人中,还是件稀罕事。
其实,老徐早在孙子上小学时,就把他当好朋友了。有一阵子徐可沉迷游戏,对学习没兴趣,甚至不想读书,父母管教不听,老徐便担当起教育孙子的重任。这个老政工,拿出了在部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用结“对子”的办法来帮助孙子。他不打不骂,只伴他读书、写字,陪他打球、下棋,跟他谈心、说理,他跟孙子约定,“我努力做个好家长,你努力做个好学生......”双双争当学校的先进。一片苦口婆心,几场春风化雨,老徐终于让孙子戒了“游戏”,认真读书,进步很快,成绩又回到班上前列,得到老师的赞扬,老徐也因此被学校评为优秀家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做了“如何教育孩子”的典型发言,实现了老徐心中的“一帮一,一对红”。
给别人的信中,虽然少有“好朋友”的称呼,但老徐心里也是把他们当做朋友交往的。他称呼三个小外孙女,不是“亲爱的大b小b和凯琳,好孩子”,就是“三位亲爱的小公主”,孩子们一听这称呼就觉得暖心,就很有话给舅公说。她们写信不仅介绍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表现,更向他倾诉成长的烦恼、请教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大b问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可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小b说我考试经常失误,怎么改掉粗心的毛病?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老徐认真地解答。说:“对...的问题,我的方法如下:一、二、三......你看行吗?”这种朋友般的口吻,娓娓道来的道理和中肯的意见,孩子们都乐于听取接受。
老徐的外甥黄家骅是位留英博士后,他在一篇文章中说:“父母因为工作忙,我就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学习的许多想法说给姨丈听,有时候还写信向他求教,姨丈总是耐心细致地和我讲道理,他善于把大道理化为小道理,把小道理变成大道理,使我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可以说,姨丈既是我和这个大家庭里众多人的人生导师,也是我们最贴心最愿意与之交流、沟通的朋友,他不居高临下,不颐指气使,更没有教师爷的架子。”
老徐八十多岁了,毕竟病痛多,每年都会闹病住院,遇到这种情况,他给孩子们的回信,只会因住院而延迟,但从不缺席。有一回他在信中抱歉地对三个外孙女说:“一直没能回信,我先向你们检讨,因为身体欠佳,我去福州治病、修养,头尾四个多月。现在好了,出院了,我又可以给你们写信了,希望我们多交流、多沟通。”
孩子们也心疼他们的舅公,在信中写道:听外婆说,你只要一笑,病就好了。那我们就给你讲个笑话吧:小刚上历史课睡着了,老师把他叫醒问“文成公主嫁给谁了?”同桌小声告诉他“松赞干布。”小刚没听清,张口就答“宋朝干部。”“舅公,你说好笑吗?要是觉得好笑,就大笑吧,一笑病魔就逃跑了。”
小外孙女讲的笑话,还真让老徐笑了。
孩子们亲情满满、天真活泼,老徐笑在脸上,更笑在了心里。
这群尺牍之友,乐意与老徐书信交流,既因为他的亲切、随和、谈得来,更因为他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聪明睿智,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丰富的长者,他善于倾听、长于分析、乐于助人,跟他交流,孩子们思想认识上每每都能受教获益。而老徐呢,总是鼓励说:“来信讲讲你的想法。”“我们多沟通、多交流。”“真有困难,我会帮助你。”
要学会“做人做事”,这是老徐经常给孩子们讲的话。他既关心孩子们的文化学习,在信中改病句、错字,讲解书信格式和生僻词的含义,更关心他们怎么做人。他对读书的孩子们说:“不论你的学习成绩有多好,你首先得学会做人。读书做人,全面发展。”对参军、工作的孩子们,他说:“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做人与做事是相辅相成的。工作环境和谐,才好做事。和谐就是人和,人和就靠做人,你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他对当班干部的外甥女说:“当班干部不容易,要管理人,你首先要尊重人,团结人。不仅要尊重、团结表现优秀的好同学,还要尊重、团结有缺点、毛病的同学。”长大了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说:“当然是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
那两个山村姐妹,当年学习成绩不错,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因父亲突然病逝,母亲是个残疾人,小姐妹吃饭的费用都很困难,那年老徐回乡探亲,听闻这一情况,便走访了她们的家,为她母亲写报告,并在县里四处奔走,牵线搭桥,争取到了黄仲咸老先生的教育基金的帮助,才上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两姐妹写信深表感谢。老徐在回信中称赞她们是“能吃苦、有抱负、有志气、肯攀登的优秀少年”,并提出了“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报答党和人民对你们的培育,也为你们的父母和自己的家乡争光添彩”的期许。
孙子徐可参军后,第一次写信,把他自己在部队的收获、体会向爷爷报告。而老徐回信时将孙子体会中的妙语锦言逐条列出,你说“当兵就要不怕苦、不怕牺牲”,你说“我爱连队,是由心而发...”,你还说......最后,他对孙子说:“你说得多好啊,一个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战士,就能悟出这么些道理,爷爷这个老兵都为之感动,你应该得到我的称赞。”一番鼓励后,他不忘提醒孙子要“戒骄戒躁、不断努力,提高政治、军事素质,争当优秀士兵。”
老徐的侄儿徐烨上大学后,认识到自己不成熟稳重,毛病不少,看形势总是被问题迷惑眼睛,便写了一封2000多字的长信,恳切希望得到伯父指导。老徐回信,先是肯定了侄子的坦诚、自知之明和勇于自我解剖。同时告诫他看形势,首先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方法看;要看主流、看全局、要发展地看、辩证看,不要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建议他利用假期做一次农村调研,从个别到一般,综合进行分析,你的迷惑或可得到解决。然后针对侄子的孩子气、性情急、懒惰、虚荣和浪费五个问题,逐一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洋洋洒洒写满了七页纸的一封回信,比侄子的来信还要长。信后,老徐还全文抄录了诸葛亮的《诫子书》附上,叮嘱他认真读读。
我读了老徐跟孩子们之间的大部分信件,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来,老徐对这般青少年朋友关爱甚笃、用情挺深、寄望很厚。他说:你们生逢盛世,遇上振兴中华的伟大时代。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锻炼才干、提高本领,要为国家做贡献,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真是尺牍情深啊!一个耄耋老人,身体欠佳,握管乏力,还这么认真地给他的“小朋友”写信,予以热情的鼓励、教育和引导,精神真是感人至深。这种深情看似是一个爷爷对孙子、姨丈对外甥、舅公对外孙女......的亲情,它又何尝不是一个老党员、老革命对祖国的花朵、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深情关爱与厚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