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在安置长孙皇后的石洞口及接近山顶的地方,凿石扩地,修建了房舍、游殿,供墓主人灵魂游乐,用栈道与墓道口连接,使守陵的宫女能够"供养如平常"。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待太宗葬毕,为了保护陵寝安全,设计昭陵建制的山陵使阎立德奏道:"谨按故事,惟有寝宫安供养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望拆除栈道,固同山岳。"但高宗"呜咽不许"。长孙无忌等大臣又援引《礼经》等有关侍奉亡灵之制,重新上表请拆除栈道,高宗依奏,才将栈道拆除,"灵寝高悬,始与外界隔绝。"现在依然能看到栈道拆除的痕迹。
我们站在九嵕山北侧,抬头望九嵕山象一尊石虎,静静的卧在礼泉县城西北,镇守着整个山脉的南门,南侧是广袤的平原,一眼可以望见长安城,北侧是连绵不断的山脉。由于昭陵依山而建,至今没有一点被盗的痕迹。
唐时昭陵有宫人供养,官兵守卫,护陵军官的军衔为将军,还专门设立五品陵令管理。每年春二月,朝廷还要委派重要的大臣来昭陵祭祀。遇有太宗诞日、忌日,还安排大臣到昭陵侍奉太宗灵魂"起居"。
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都委派官员代表朝廷祭祀昭陵。由于昭陵正南方献殿前的空地不多,加之道路崎岖,石料搬运不便,所以,历代的祭陵碑都立于北司马院内,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北司马院称为"祭坛"。已知历代皇帝祭陵碑30余通。最早的祭陵碑是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后所立,碑上尚存"监察御史赐绯鱼袋臣韩云卿述并书"15字。其次是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员所立的"御制祝文"碑。在30余通祭陵碑中,立碑最多的是清代康熙皇帝,至少有7通,其次是清代乾,听讲解员讲,每年李的后裔有几百人来祭祀,到现在一直延续着。
昭陵祭坛东西两侧置有六匹石刻骏马浮雕像,即著名的"昭陵六骏"。每边三具,皆背靠后檐墙而立。据记载,原石在每块上角有欧阳询书太宗自撰的马赞诗,随后另有殷仲容隶书刻于座上,如今俱不可见,原诗收入《全唐文》中。
六骏的名分别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飒露紫"色紫胭,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唐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关于"什伐赤"的名称,日本学者原田淑人认为,"什伐"或译作"叱拨",是波斯语"阿湿婆"的缩译,即汉语"马"的意思。另外,用近似古代唐音的现代粤语来读"什伐"和"叱拨",两词读音非常近似。什伐赤是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南败窦建德时的坐骑。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读完昭陵六骏赞美词,为唐太宗李世民文武皆备倍加赞叹!
如今,昭陵的参观大门开在北侧,沿着新修的台阶而上成两个平台,做祭祀用,在往上就是山石路,为保护陵园没有修台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下雨泥泞不堪,很少人上到海拔1188米的陵顶。
站在唐太宗祭祀台上,忽听到不远处隆隆的炸山声,几个绿色的山头变秃了,破坏正在进行,现在实行河长制,河水变清了,实行路长制,路宽了绿化更好了,什么时候能实现山长制,让山更绿。作 者 简 介: 吴康权 陕西临潼人,航空企业退休干部,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经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未央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在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百余篇,出版诗集《流韵》,短篇小说集《人生如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