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骊山 于 2015-3-30 15:59 编辑
作者 薛维锋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类似这种意境的歌曲每天都会在旬阳县敬老院里响起。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见到了贾守德院长。贾院长出生于1969年,从事民政工作20余年,铸就了她热情周到、朴实内练的性格和作风。谈起敬老院里的话题,“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每天做的都是很细微的事情。”贾院长说。“要让200多位老人吃得满意,住的踏实,玩的开心,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必须用心去做才能做好。”
做敬老工作,要用爱去做用情去做用心去做。敬老院里总共有200多位老人,这些老人们来自全县范围内的每个乡镇和边远农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首先是老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大差异。其次是体质差别较大,大多数老人年老体弱,有智障残疾的,还有患各种疾病的。群体结构也不同,院里整体管理分为托管老人和五保老人,托管老人大多是退休的国家职工干部,五保老人多来自农村,多为孤寡残疾智障,文化结构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老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年代,生活水平低,条件落后,生活方式和各种习惯与现在社会有些不相入。特别是五保老人中有许多根本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刷牙、不剪指甲、不洗澡、不晒衣被、不开窗通风、不讲究公共卫生等等。不刷牙,贾院长就把牙膏挤到牙刷上,现场“监督”硬性要求,直到习惯。不剪指甲,也得给细说,甚至干脆给垂范剪上几次。更难的是个别老人养成了不穿内裤的习惯,夏天总想赤裸着往床上一躺,说是随性自由,就得苦口婆心的“做工作”,让他们慢慢“规范”自己。老人们上了年纪,有的是养成的习惯,有时候是行动困难,就想来个“简单化”。冬天“懒得”洗脚,夏天又嫌洗澡麻烦,就得亲自把热水器打开,烧好水后“使唤”他们去洗。特别是才入院的一些五保老人,连拉撒也成了让人头痛之事,有的不习惯“讲究”的蹲便器,干脆就在楼道角落或者院子僻静之处方便。遇到这种让人“来气”的事情,却绝对不能发脾气,只能晓之以理,巧妙迂回的对待。 “我们得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这些老人,但也不能把他们当孩子看待,爱并要尊敬。他们大多来自农村,饱经风霜,一生艰辛,更多的是在理解宽容中去关爱他们。”贾院长说。四季交替,衣服的增减也得去“操心”,这些看起来非常细微的事情,却是关乎老人们身体健康的大事,不合时宜的生活习惯可能就会导致一些诸如感冒之类的疾病,对体质弱的老人来说是个“顽缠事”。智障残疾老人有的连衣服都穿不整齐,扣子扣得七上八下,每天你都会看到贾院长在楼道里或者院子里为老人们扣扣子整理衣服的情景,那瞬间让人觉得她更像一位慈祥而富有爱心的母亲。 一日三餐,更是众口难调。老人们体质弱多疾病牙板差,所有因素都得综合考虑,科学合理的搞好伙食。给老太太们理发已经成为贾院长的一项份内工作了。男同志里有几个老人懂得理发技术,自愿做起了“理发师”,这女同志的活贾院长就“承包”了。我们去的时候,她正在给老太太们剪头发,已经剪好了两位。张婆婆满面笑容的对我们说:“她比我的亲生女儿还亲,以前在家里,女儿也没有为我剪过头发。”午间的阳光正暖,我们身后的阳台上晒满了整齐的被褥。93岁高龄的鲁大爷说:“这是贾院长帮我们拿出来晒的,我们老了,行动迟缓,诸如此类的活,她经常帮着我们干。” 这里就是老人们的家,充满温馨。这里的敬老院是按五星级宾馆的标准建设的。每个房间内的生活用品,如彩电、空调、席梦思床、沐浴设备、烧水器、洗手间等一应俱全。走进每个房间如同于家,但比家更温馨。各种设备的运用,贾院长经常给讲解说明,既要让老人们经常用、正常用,还要保证安全性。在这里,冷了开空调,热了就舒服的淋个浴,困了就睡个安稳觉。清静安逸快乐自由。在这里,老人们是主人。他们可以去多功能室里读书看报看电影;可以在健身器材上少许运动,打打乒乓和羽毛球等;可以唱歌跳舞;可以秀刺绣或画画;可以挥毫泼墨练书法;也可以敲起锣打起鼓扭起秧歌来……任老人们的兴致。每每在这些场所,你都能看到贾院长的身影,和老人们一起开心的说着笑着。 在这个大家庭里,老人们之间也少不了一些小摩擦。有一次,双人间里的两个老人为电视遥控器的“主宰权”闹了别扭。贾院长让两个老人坐下来先各自摆摆自己的缺点,再唠唠对方的优点,她再耐心地开导一番,最后两个老人握手言好。诸如这样的小摩擦,她总能用耐心去化解,让老人们笑着离开办公室,心情舒畅地走进自己的房间。“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人们有时候真得和孩子般闹着别扭,这需要认真对待,让老人们每天过得开心是宗旨。”贾院长说。心理疏导也是她必修的课程,老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都会产生,院里请不起专家,这些工作自然落在了她和院里工作人员的身上,不是有了问题再去疏导,而是平日里就把沟通写在了行事日程上。随时随地的聊天、拉家常、陪运动散步中,都渗透着沟通的理念。 关乎老人们的每一件事,无不渗透着关爱。在这里,每个老人一年有12个生日,一个老人过生日,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快乐。每每这个时候,贾院长和大家一起筹备生日宴会,老人们一起大团聚,唱着歌,送上节目,她亲自给老寿星敬酒并送上祝福。那瞬间,老人们会感动得眼睛泛着泪花儿,在老人们的心里,院长就是他们心中的女儿!夕阳虽已近黄昏,无限真情在其间。温馨的大家庭里,有些老人之间互相谈得来的,最后发展到谈婚论嫁。有一次,她亲自为两对老人举办了婚礼,都是她亲自开车带老人们去民政局领证,然后回来举行婚礼仪式,安排专门的节目为其庆祝。王贵英老人的丈夫和女儿都在意外中离世,袁治省老人是一生未娶,他很同情王贵英的遭遇,相互产生了感情,老大爷决定和老太太完婚。婚礼仪式上,院长问他能为老太太做什么?大爷拉着老太太的手真诚的说,他愿意照顾老太太一辈子,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感动。结婚后的老人,院里会给安排一个单独的小家庭。王贵英老人说:“真的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享到这样的福!” 无限风光夕阳志,幸福的土壤让老人们再度绽放精彩。这里不乏文人墨客和多才多艺的老人,他们也有晚年的心愿、理想和梦想。93岁高龄的老人鲁继亨是县文化宫的退休干部,在贾院长的支持下,组织起了一支秧歌队,很有专业水准,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还参加过一些活动演出。秦维宦老人创作诗词30余首,在圈内也是很有名的。彭元华老人是一位人民教师,在边远的南阳山地区工作三十余年,平时爱好创作,入院后更是如鱼得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写作上。不懂电脑,不会打字,贾院长就手把手反复教,直到会用为止。到后期快完稿时,老人更是加班加点地干。她一边要关心老人的身体情况,一边要打下手帮忙,经常陪鲁大爷熬到深夜。老人患有高血压,体质差。创作出版有关事宜,她亲自到出版社联系。后来,彭元华老人创作的《南阳山草》、《南阳山传奇》、《太极鱼鳞》等作品顺利出版。彭大爷也成为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中华对联文化研究员。只要老人们有什么心愿和理想,贾院长都会尽全力去帮助。 以心换心,父女之情母女之情难分割。对200多位老人来说,贾院长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有时候她去开会或者出差几天,身上的电话就会响个不停。这些电话自然是老人们打来的,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问她在哪?啥时间回来?有时候老人们明明知道她忙着有事情,也知道她在哪,也会打电话问。就像父母亲时刻牵挂自己的女儿一样,更确切的说是老人们和她之间产生了亲情和依赖。“只要她在院里,我们心里就踏实!”鲁继亨大爷说。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接,有的老人就是不愿意回去。去年春节前,院里放假,张太太硬是呆到了腊月二十七才回去,回去呆了七八天就又回到了院里。县城大河南93岁的张文举大爷刚过春节,就打电话给贾院长,说要回来,她就开车专门去接。在老人们的心里,这里是他们真正的家园,一句:想回来!是他们最真实的心声。踏过敬老院整洁的大院,正是午间12点左右,不烈的阳光洒满庭院。我看到三个智障点的老人正在互相逗玩,恰似儿时调皮嬉闹的孩童。一字儿排开的石凳上,老人们或聊天或独自享受阳光的明媚。一个老人手里拿着录音机,半寐似的听着音乐,旁边另一位老人跟着节奏用手在石桌上拍打着拍子,好个悠闲幸福的模样!李大爷说:“在这里,我过的很开心,我们离不开这个院子,更离不开贾院长。” 尊老敬老是永恒的话题,心存善念,爱就永远不会枯竭。在敬老院里随意走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一切工作为了老人,心中时刻想着老人,全心全意服务老人。”的名言、标语不断映入眼帘。在其它地方,看到这些话,你也许认为它是一种提示和警醒,而在这里,这些话听起来是那样的真实而贴近实际。因为贾院长和她的队伍就是这么做的。她们就是群众路线最忠诚的实践者!这里已经成为爱心教育基地,旬阳县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的师生们以及安康市义工联等前来参观并开展教育活动。2013年7月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戴俊良前来院里进行调研。贾院长说:“尊老敬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我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我们有必要有责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敬老工作,进而呼吁全社会关注关爱老人,人人献出一点爱,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