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层林尽染 于 2023-2-16 10:41 编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书法家张鸿达对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数十年如一日,积极传承中华文明独有的书法艺术,用手中笔、砚台墨、案头纸,弘扬优良传统、抒发家国情怀、宣传党的政策、丰富人民生活,深得社会各界好评。 张鸿达善于用书法作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他读到“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段话让他心潮澎湃,立即挥毫写下“风华正茂”的八尺横幅。 当他看到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激动不已,连夜写下贺词中的名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书法艺术不仅是文明与文化的载体,也在不断推动着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人文情怀的传承。为了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文化艺术交流,发展文化艺术产业,“2023聚焦两会,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栏目特推出陕西实力派书法家张鸿达的系列作品,献礼两会,献礼全国人民! 张鸿达,曾用名张志龙,一九五五年出生于陕西杨陵,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鸿达书画院院长。他幼承家学,酷爱书法。初学欧柳,兼学篆隶,书法基础扎实,注重学养,笔耕不辍,结构严谨,力透纸背,规范工整,彰显神彩,字型养眼,大众喜爱。其代表作是小楷《心经》。 张鸿达的书法讲究运笔、结字,尤其注重中锋运笔、豪端发力,因势利导、流畅演变,从而赋予书法金石韵味,飘逸气质、端庄形态、正直秉性,将书法艺术的人文表达体现得淋漓尽致。张鸿达在创作中还非常注意运笔节奏,将魏碑之雄放、唐楷之端严、行书之流动有机结合,整体呈现端庄静穆,古雅平和,朴拙雄厚,圆融蕴藉之风貌。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一眼就能感受到摩崖石刻般的磅礴气象,龙飞凤舞、虎踞龙盘,雄鹰俯瞰、骐骥腾跃、呼之欲出。这正是化古为今、厚积薄发,篆隶楷三种笔法融合生发的时代美学风范,恰如他的一幅字:养浩然正气,极天地大观。 陆放翁《剑南诗稿》有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张鸿达在书法之外,常常从高山流水、抑扬顿挫的险劲,泉石激荡、滞涩枯润的律动,静水流深、沉着痛快的悠远中,获得灵感,化于豪端,融入书法,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特点,心源律动,酣畅淋漓、飞流直下、一气呵成,思绪千载,纸笔一定,落墨匀称、潇洒从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鸿达以关中汉子的朴实,黄河文明的厚重,史家的眼界,哲学的感悟,诗人的浪漫,开怀畅想、纵情抒发,为了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踏浪瀚海、运笔春秋,清风徐来山水美梦、皓月当空生辉妙笔,特立独行、孜孜不倦,赢得桃李遍野、墨香九州,鸿鹄展翅飞,山高水长流。 张鸿达在创作道路从未止步,他还在不断追寻生命的真谛与价值,探寻书法艺术与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内在联系。他将书法传承与弘扬当做了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日新月异不断升华的复兴梦想。 [size=21.3333px] 作 者 简 介
李鸿印,笔名曲直、层林尽染等,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信部评标专家,中国电信陕西公司员工,高级经济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西部文学》副总编,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陕西省国防职工摄影协会理事。业余创作的八百余篇作品发表于《人民邮电》报、《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通信信息报》《西部文学》《陕西工人报》《新丝路》《文化艺术报》《陕西邮电报》《陕西电信报》《延河》《陕西诗歌》《青鸟》《五月》《艺坛》《网络诗选》《商洛报》等数十种报刊。两千余篇文章390余万字发表于人民网、央视网、求是理论网、新浪、搜狐、榕树下、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在线等数十家网站,读者访问量1800余万人次。百度图片自动生成了“李鸿印”词条。有作品入选《诗品短诗两百家》《陕西文学年选诗歌卷》等,诗文、摄影在省内外多次获奖,出版诗集《人间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