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怀居旭峰乡土记忆】陕西方言纪实:上粮、给几辈人...

[复制链接]
查看77 | 回复2 | 2023-4-24 10:2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TXX_MH20230422_184521071.jpg

       说起 “上粮”,对于如今八零九零后的娃娃来说,似乎没有一个能弄明白的。要知端底,听老汉慢慢道来。
downloadfile-2.jpeg

       “经商纳行,种地纳粮”,自古有之,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天经地义,谁也不敢违抗,谁又敢违抗呢?特别是在解放前的近代几百年里,谁若是抗纳皇粮,轻则一顿饱打,重则可能还要招致牢狱之灾,家破人亡。
downloadfile-3.jpeg

        “上粮”这事,对乡下四零五零六零版的人来说,谁都不陌生。作为农民,缴纳公粮,是为对于国家应尽的义务。但在那个时代,由于整体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粗放型的耕作方式,加之又不懂科学种田,大多使用“黄铵”一类氮肥,较少使用农家肥,说是“肥料”其实奏是“白撂”,更少懂得农业生产的三要素“氧、磷、钾”,一味地按照传统农业的经验“参shen不落、地不冻、拉个老牛慢慢种”,把庄稼种不到“高产期”,根本奏不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道理。导致同样付出的劳动力,而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亩产七八百斤都是好年景,弄的乡下人上过粮之后留给自己吃的奏所剩无几了。

14d56fed494b48b0a79d7a86ad8dc228.jpeg

         产量再低,但给国家该上的“公、购粮”、好长时间还叫“爱国粮”一斤都不能少,每逢麦子上场,前五六场碾哈(下)的麦子和老百姓没有一点关系,都上交给国家献了爱心了。抢净晒干,百拾公斤重的麻袋,倾生产队的全部力量,三套子马车拉的,精壮劳力用架子车拉的,高高兴兴地拉到镇店的“粮站”,队长衣裳口袋特意装上一般人抽不起的“大雁塔”牌子的香烟,面带微笑,眼窝(眼睛)含着乞求的目光,双手递着一支香烟给“质检员”,希望能验得上,二看是否能给验个“好级别”。说且(起)粮站质检员,奈权力可大的很!干潮(湿)、脏净、质量等级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可怜的队长一边递烟,一边恭维着质检员的人品,还不时地套着近乎,一旦质检合格,又给个合式二等级别,(当时一级麦子每斤价格是0.136元)奈奏高兴的不得了,好像立咧大功一样,恨不得跳起来吼几句秦腔的高兴劲,大家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总算落地了。否则验不上,或者说是杂质大要求“过筛”,再或者说是麦子不干拉回去重晒,奈奏成咧“拿的爷像摆队伍、太费神了”。
20210927012527_edf1c4bb41ea5bb6df39175197d6a194_3.jpeg

       质检员给了天大的面子,粮验上了,得过好几镑秤,圆包蛋的麻袋,死沉怪沉的,全部耍的硬棒劳力,队长一声吆喝,小伙子们和莽莽牛犊一样,有肩膀扛的,还有用胯托的往粮食仓里搬运,运气不好的还要上桥板。我当时也算硬劳,扛着200斤重的麻袋,踩在像独木桥,而且坡度还蛮大的桥板上,嘴里喘着粗气,双腿打颤,往复不停的上下劳作,汗水顺尻渠子往哈(下)流呢!经过几个小时奋战,终于完结了上粮的整个流程,手里拿着空口袋,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拉着架子车回到村子。高兴的是上粮能多挣2分工,也奏是当天比不来上粮的人多挣了一毛多钱。
downloadfile-5.jpeg

       到了包产到户后,原来的集体上粮变成一家一户了,每逢这个时节,我都细心的把要上的粮抢、扬、筛、簸,唯恐质检员弹嫌,争取做到稳、准、狠的把爱国粮交给国家。当然有时也耍个小心眼,在夏忙前奏注意打听谁会去当“质检员”,到时候也能走个后门,行行方便。记得连续几年我的远房老舅被临时抽调当“质检员”,一听这个消息,我奏把“石头放在心呢(里)了”,不但保证能验上,还能给个好价钱。
c078fe4ba359436cbe0bff5190ef887f.png

        一家一户上粮,有男劳力,但还有去的是婆娘女子,要抬,要过镑秤,要入仓,要上桥板,软弱劳力根本奏挪不动,这时候奏看你的为作(人缘)好不好。不过,庄稼人还是质朴厚道,奏是平时谁有个颠颠不到今出咧门咧也不计较,还会伸出友善的手,献岀怜悯的心帮别人一把,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奏是这个道理。入仓了,结账了,扣除“农业税”和“三统筹、五提留”后,所剩票子无几,最多的家家一千多斤粮食往回拿也奏三几十块钱,奏这只要顺利的交上,奏算烧咧高香咧!否则,死沉怪沉的还得拉回弃(去),再晒一个日头沉甸甸再拉到来,不但费时费工,关键这神劳不且(起)。还有当天谁家的粮没验上,奏成咧头号新闻咧!如果往回拉,见咧熟人觉得好像自己做了一件很羞耻丟人的事,也成咧乡党们近一两天街谈巷议的话题和笑柄。
583834884a094a7ca7e6969af9a22c10.jpeg

        虽然拿回家来屁大一点钱,但做为乡下人也是一件极大的喜事,咋!平时又没有个收入,更谈不上月工资了,一说工资奈都是人家干公家事人的专利,农民和工人、干部最大的不同奏是,同样是劳动,农民叫“上工”,而工人、干部叫“上班”,农民叫“年底决分”,而公家人叫工资和“年薪”。不管叫啥,反正奏是拿回来这一点钱,半年了屋呢总算有点进润(收入),借这相给老人买个孝顺,串上几个油饼,或包上几个油糕,娃娃也能跟上粘个光,给嘴过个生日,最多可怜的给自己买个粽子哄哄嘴,粽子还要吃慢一点,要让香味甜味在口腔里多停留一会,不然,狼吞虎咽的吃哈(下)弃(去)有啥意思呢!

14d56fed494b48b0a79d7a86ad8dc228.jpeg

       慢慢的政策对农民好咧,打破咧几千年来“种地纳粮”的规矩,广大农民喜出望外!不但不纳粮还给农业补贴,这在奈时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现实了,加之机械化代替了人力,一哈(下)把农民给解放了,天天都能吃上白馍,吃上燃面。好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华丽转身变成“农民工”一族,打工挣钱,养家度用。昔日上粮的事已经被历史的长河淹没的无影无踪了,只成了一种历史的记忆!
文:卫旭峰  、校正:任佰绳

图文编辑:刘英武(老脸看西安)(图片来自网络)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3-4-24 1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添加图章,优秀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3-4-24 13: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