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这个地方了。居住的小城离记载“济北都城”——北安故城遗址所在的安城村也就四五公里,导航也明明标注着就在附近,有人说在一个荒废的校园里,可周围一片全是房屋和树林,遗址就是找不着!
这个村子在新一零五国道东边的一个山坡上,一条小路通向国道,自西向东贯穿了整个小村庄,南面的山坡上只有十几户人家,都是清一色石头到顶的老式平房,高高的石墙院落,可能是午后天气炎热的缘故吧,家家户户都关着大门,小巷里很难见到人的影子。
据记载,遗址就在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安城村安栾河东,季节性沟河自东南向西北从遗址两侧流过,使遗址呈高台地状,当地俗称“东台子”。西侧的国道处已没有了河道的影子,村东是一大片密密的杨树林,再向东不远一条东南、西北方向的大沟呈现在眼前,也许这就是已经干涸的安栾河吧,不过与曾经的描述已大相径庭了!
我是一个非常好奇的人,就是想知道这么个偏僻的小地方,却怎么隐藏着这么个显贵的名字,“济北国”、“济北王”、“济北都城”,在这个神秘故城的过往里,又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和故事!
围绕那些不同年代的“济北国”,一代又一代的“济北王”闪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国运,不同的命运,在跌宕起伏的时间长河里,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却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点缀!
秦末济北王田安(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引兵降项羽,项羽立田安为济北王,置济北国,都博阳(今山东泰安),后因田荣造反而被杀。
西汉济北王刘兴居,汉文帝即位后益封二千户,文帝二年割齐济北郡封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治庐故城在今长清县南,后因叛乱被俘自杀,国除;公元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安都侯刘志被立为济北王;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中济北王刘志坚守不出,兵变平定后,汉景帝将其改封为淄川王,次年汉景帝又封淮南王刘长(刘邦第七子,吕后抚养长大)次子刘勃为济北王。
东汉济北王刘寿,永元二年(90年),和帝封皇五弟寿为济北王,分泰山郡置济北国,都卢县(今长清东南),辖境相当今茌平、肥城、平阴等,长清及泰安东部等地。直到建安十一年(206年)才废除济北国。
……
回到“济北都城”所在的北安故城。那么,哪一位才是“济北都城”——北安故城最后的“王”呢?据平阴县志载:“北安故城,《续考古录》云:在县城东十里,今安城铺。《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济北王宽,自刭死,国除,为北安县,后并入庐(在今长清)。两汉俱有庐县,济北国除,则宽所都非庐明甚。《地理志》卢下注:济北王都,叶氏谓为刘兴居所都”。综合史料的描述,西汉的几位“济北王”与故城遗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济北王刘宽!
刘宽,汉高祖刘邦玄孙,淮南厉王刘长曾孙,济北贞王刘勃之孙,济北式王刘胡之子。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胡去世,刘宽继承济北王的王位。十二年后,刘宽因与父亲刘胡的王后光、姬妾孝儿通奸,悖离人伦,又在祠庙祭祝时诅咒皇上,有关部门请示治罪诛杀,皇帝就派遣大鸿胪利召刘宽问罪,刘宽拿刀自刎而死。封国废黜,改设置为北安县,归属泰山郡管辖。
这么一个荒淫无道、有违人伦、大逆不道的济北王,丢尽了皇家的脸面,落得如此下场,其实也是死有余辜!那么刘宽死后会葬在哪里呢?1995年,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藏物甚多的古墓,考古人员对济北王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经研究这是一座西汉的陵墓,其主人为西汉最后一个诸侯王,济北王刘宽。这次考古发掘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称为“济北王墓”。“济北王墓”距“济北都城”北安故城遗址不过三十公里,这跟很多历史记载高度吻合。
再说一说山川河流与地名的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济南就是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而位于济南西南的平阴“济北”也许就在“济水”之北吧,虽然方位看似有些不对,但河流的走向、历史的变迁中,有很多超乎我们认知的东西在里面,又有谁说得那么清呢?
在村头见到一位背着一捆柴火的老人,向他打听关于“北安故城”遗址的事,老人摆摆手说不清楚,问原来的学校在哪里,他指了指说就在村东的大院子里。在这里生 活了一辈子的人们,如今不知道,在这个平淡无奇的小村庄里,却有着这么厚重的历史色彩,在这个远离繁华的校园,又有谁会想信它曾经是“王”的都城呢!同时代,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设济南国,首府东平陵。“济南”一路走来,曲折也不少吧,辉煌也不少吧,故事也不少吧,可如今已是一个人口近千万的繁华大都市了!一个和济南相呼应的“济北”,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只留下荒凉寂寞的城址和无人记起的故事。
一个国家、一个王族的成败兴衰,有人为的因素,也是历史的选择,也许暝暝之中自有定数吧,也许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走进尘埃也是必然!
作者简介:巩义胜,笔名铁石,山东东平人。文学爱好者,长期从事大数据、网站规划和网络信息编辑工作,作品散见于西部文学网、《散文选刊》、《参花》等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