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华 于 2015-4-3 19:31 编辑
烟花三月,老同学梅眼向江南,心生缱绻之意,要骑鹤上扬州。我虽非地主,但客居扬州多年,做一回导游还是够格的。梅善解人意,她说,知道你忙,到了扬州,不用你全程陪同,但有三个景点你必须作陪。 梅要看的第一个景点是驼岭巷的唐槐。扬州千年,南柯一梦。读书的时候,是知道的,当年,能够知道扬州,除了李白的千古名句,再一个就应是这唐槐,我说这景点要看。第二个景点梅说是史公祠,我也表示赞许。“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景点代表着扬州城的一种风骨,关键梅还知道史公祠是坐落在梅花岭畔,单是这一点,来扬州,就该去看。 接下来我心里猜测,梅要看的第三个景点多半会在瘦西湖、大明寺、个园或者何园中挑选一个吧,可梅的选择有点出入意料,但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梅要我作陪去看茱萸湾。 其实,许多年来,我一直都不知道茱萸的真实容颜,我只知道,这世间是有一种花木,它长在一首唐诗中,熠熠生辉了千年,可用之念人、抒情、聊寄乡愁。花本寻常,却因诗人的眷顾而被赋予了不寻常的内涵。当然了,不是我不想去一睹芳容,真的,有多少次都曾想着去窥视,去探个究竟,可偏偏这茱萸竟是不同于那些梅、兰、竹、菊,更有异于桃、杏、蔷薇、月季……一般的花木园林中根本见不到它的踪影,寻常街畔墙角更不是它的落脚处,有时我就想,这茱萸难不成是养在深闺的尤物,只能给人意会,而难睹真容?它只在传说里、在诗歌中、在文人的遐想间,动情、妖娆、妩媚、传情? 后来驻足扬州,才知在千年古城竟有一处以茱萸命名的地方,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才了解到这小小的茱萸花不但与扬州渊源已久,更有缠绵故事呢。茱萸湾旁有茱萸村,是因遍长茱萸而得名,盛于汉唐。而茱萸湾这名字自身就含诗意,再有“挹江控淮”的独特地理位置之故,多为文人雅士青睐。“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和王维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刘长卿曾在扬州任职,离开后依然念念不忘芜城,难忘茱萸湾。“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殷殷牵挂之意,在诗句中尽情舒展。偏偏在那时候,自己的子婿将往扬州,于是,茱萸湾畔的早梅、春草、茱萸、鸟雀、山泉,让刘长卿心生无限遐想和向往。茱萸,曾经和繁华的扬州一道声名远播呢。 可是后来,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扬州的茱萸湾竟成了有名无实的所在,竟是遍地无处寻茱萸。就算是在扬州人眼里,茱萸也成了神秘之花。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扬州开始筹建茱萸湾公园,才从南京中山植物园用扬州蜡梅换回五棵茱萸树。后来,又历经三次种植,才有今日茱萸轩前的茱萸林之规模,茱萸湾重新名至实归。 老同学扬州之行最终在茱萸湾之旅后完美收官。在茱萸轩,梅和茱萸数度合影,梅说,这样的看见好比是与心仪经年的恋人相遇,那些相思、憧憬、与期盼铸就了相逢瞬间的惊艳;一树繁花,枝干却是疏朗,无叶,和梅似乎又有共性,直恨自己不是丹青妙手,不能执笔描摹。老同学还留下承诺,说要等秋天再来看茱萸果。我说茱萸与梅有共性,那茱萸果则和红豆好有一比。梅大笑,说,若有相思,也是针对扬州城。 老同学要离开扬州了,我念高凤翰的句子“记取茱萸湾上路,雁声无际寥花红”送她。梅说句是好句,只是太过离索,假现代交通的便利,往来无羁绊,看茱萸,下扬州,来去一念间。 我说诚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