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峰乡土记忆系列】谁把年味偷走了?

[复制链接]
查看406 | 回复6 | 2023-12-28 19:4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adcffa150547598c5a2a12f7e06ef8.jpg

       冬月已半,眨眼步入腊月,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也最讲究的节日。辞旧迎新,接福纳财,阖家团圆,亲朋聚会,褪去一年来的劳累晦气与不快,以新的心情新的姿态新的精神和劲头,融入新的生活新的追梦及新的征途。每逢年节,不论乡城里外穷家富户男女老少,无不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
      在过去,娃娃们总嫌年前这段日子过的慢,天天掰着指头算,巴不得明儿个就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小年一过,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杀猪宰羊,置办年货,贴春联,放鞭炮,穿洋洋,吃香香,走亲戚,串门子,接压岁钱,看大戏,跟社火,小骡驹似的撒欢尥蹶子,一派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年的味道。
     奈时有句俗话,“一过腊八人就糊涂了”,这话一点都不假。意思是人们喝了腊八粥就有年节迫近的感觉。平日里买啥都舍不得,一到过年,就把寻常日子节俭的习性忘了个一干二净,“宁穷一年不穷一节”嘛,况且还是过年呢!这也是老百姓——尤其是乡下人一年中最舍得花钱的时候。外头家(男主人)操心的是给过年把钱翻乱(弄)回来,交给屋呢家(女主人)有计划的使换(花销),今琢磨买个这,明思量着买个那。人常说,“男人是个耙耙子,女人是个匣匣子。不怕耙耙子没齿,单怕匣匣子没底”。一年日子过的瞎好全凭屋呢家(女主人)捋顺呢。现如今,女人家也都经济自主了,再把男人抠紧点,拿着手机可使劲地刷,似乎花的是那个瓜怂的钱,还有几个“匣匣子”呢??????? 日子婐(wo)偞(ye)(好的意思)点的人家,除夕前就把过年待客的碗子压好了。条子肉、粉蒸肉、酥肉、糟肉、方方肉、八宝甜饭等等。这些碗子压好后,一是待客当天不忙乱,二是有这几个硬菜既汪实又上档次。我奈时随父亲到五家坡舅爷家行两三家门户,父亲早早就打听看谁家的碗子多,油水大,就把我拎到谁家吃席。那年月,人们肚里油水少,自然是喜欢肉肥汤汪,而今吃着吃着吃回来了,清素野菜成了最爱,谁还稀罕那厚厚的肉片子肥腻的压碗子呢?
IMG_20231204_133353.jpg

       屋呢家(女主人)要给娃们缝联过年的新衣裳,拿引锥绱新鞋,用袜板绱新袜,拆洗被褥,打着屋子(搞卫生),蒸行门户的枣糕子,油塔子,再蒸过年吃的包子和旦旦馍。一过腊月二十三小年,女人家忙的“勾鞋顾不得拾帽子”。给娃们捋顺衣裳都是借天黑人静时在灯下熬眼(夜)备当呢。现在你上大街看看,哪个还穿拆洗的衣裳自做的鞋袜?
       奈时过年,一般家里待客最少都有五六家亲戚,姑、舅、姐、姨、丈,谁家都少不了,亲戚关系是多元化的。一般的亲戚至少要礼尚往来三四代人,且亲戚关系越远还要招呼的越热情。吃哨子面先给远房亲戚捞一碗然面,给足老亲戚面子和里子,现在倒好,过年的亲戚连三代人都走不完,好多后辈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根脉来路。亲戚间互相走动的亲疏远近与目标、频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人们功利倾向影响以外,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知道,谁还有那么多的几大姑几大姨呢?更不要说姑奶姨婆奈一辈人了。?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到:“炮烛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有“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还有更多关于鸣放烟花爆竹的诗句对联胜不胜数,都说明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带给人们的喜庆和欢乐。特别是除夕零点到鸡啼时分,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大年初一地毯似的红彤彤一地炮皮,何其喜庆,何其热烈!可你听听,近年来随着地方一纸“禁燃”,没了噼啪爆响的声气,没了满天绚烂多彩的烟花,更没了那红红火火的生气!
      早些时接到的压岁钱是一毛两毛。我小时候最多的是去舅爷家一个我叫大妈的老人给了五毛钱的压岁钱,回来高兴咧几个月,接下来时不时的还把奈五毛钱拿出来亮一亮,稀罕的看一下。但前题是不管接多少钱都得给长辈磕头作揖行大礼。而如今给娃娃们发压岁钱,奏咋没睡灵醒,焉求不睬的。有的家长对娃没教养,连人都搁不住,弄的发压岁钱的人是也不是。更可笑的是,手机一点,面都不见,红包到手。钱数倒是多出了十倍百倍,甚至千万倍地增长,大人娃娃似乎没了什么仪式感,压岁钱的传统文化,被现代化的电讯工具取代的连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当年行门户,用竹笼子提着礼馍,包一封白皮点心,给丈人爸再孝顺一瓶西凤酒,这就算是重礼兴。况且一天只走一家亲戚,吃两顿饭,两顿饭之间再啦啦家常,说些掏心窝子的话,和知己人共同分享一下过日子的经验,给亲人诉说一下自己为生活所受的的委屈,挺亲切己常。现在可好,开上车装一后备箱礼兴,一天走七八家亲戚一顿饭都不吃,回来还要给老婆说干紧给咱下面,把人饿失塌咧。走亲访友简直成了一种负担,没了该有的那么一种发至内心的亲情感!
       想当年大一点的村子年节都会叫戏班子唱大戏,主人会把七姑八姨接来看戏,既联络感情又借机拉拉家常甚或给谁家娃提个亲说个媒行行好事。可惜现在没有这场面了,不是不想有,而是娱乐模式多样化了,家中有电视,随身拿手机,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也不是人情社会了,现在连一姑二姨都没有了,人与人称谓早已出现断代现象了,没舅没姑没伯没叔等等不足为奇。不说演不演戏,就是演,请谁呢,又有谁吃请呢?
IMG_20231204_124019.jpg

       早些年弟兄姊妹多,一到过年今儿在老大家喝酒,明儿在老二家聚餐,谁家过年不摆上几桌,还有数不清的表兄表妹娃他姨,坐到一起好不热闹。如今过年各过各的,年轻人只走丈母娘家,连他姑他舅家都不走动了。说是亲外甥,有的常年四季连个电话都懒得打。年轻人有了第二代,连他外公外婆家的门都不认得,更谈不上认识姥爷姥姥了。不过也难怪,娃娃们的课外作业,各式各样的补习班整的下一代喘不过气来,家长也是为了日计奔波劳碌,不趁过年好好歇歇脚养养神解解乏,谁还愿花那么大气力跑亲戚呢?
       总归说来,人们普遍感觉,如今过年,少了以至没了年味——没了早先过年应有的红火热闹亲常的仪式感。尽管吃的穿的用的衣食住行里里外外都好到了天上,但还似乎缺个年味。究其原因,丰厚的物质代替了对于生活的期望,快节奏、紧迫的生活境况不允许你细嚼慢咽品味人生,功利取代了亲情友情,其实说穿了,没了过年的那么一种生气,那么一种亲情,那么一种对自己、对亲人、对未来的热切与期冀。
      以愚之见,还是借着过年领着媳妇带着娃娃多走动走动,这是咱大伯家,这是咱二舅家,刚才见的是你舅爷,一会儿还要去你姑奶家,使我们的后代有一种亲情的概念。借着过年,也给娃娃们说说老辈过年的那些事,让他们也知道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怎么过年。只有这样,亲戚才有亲戚味,朋友才有朋友味,肉有肉味,莱有菜味,弟兄姊妹们见了都有味,如果都做到了,这世上就充满着年味和人味了。
      近来天气降温,但要牢牢地记住,“亲情绝对不能降温。”
撰文/卫旭峰
校对/任伯绳
素材图

评分

参与人数 6金钱 +16 收起 理由
白鹿放歌 + 6 很给力!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梦之旅 + 2 很给力!
史海潮 + 2 赞一个!
admin + 2 赞一个!
洛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3-12-29 06: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23-12-29 06: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12-29 08: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史海潮个人认证 | 2023-12-29 08: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梦之旅 | 2023-12-29 08: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23-12-29 0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