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里寄哀思
(2024年11月1日)
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秋风瑟瑟,黄叶纷飞,又是一年寒衣至,人间烟火中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寒衣节,在冀南地区又称“十月一”。家乡人都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的亲人,谓之送寒衣。 据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在童年的记忆中,总忘不了大人们“十月一“上坟送寒衣的场景。跨过沟壑,走进田间,缓缓跪在自己父母坟前,手中紧握着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纸质寒衣,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边烧着纸边轻声呢喃,仿佛在与另一个世界对话,诉说着往昔的温情与今日的牵挂。寒风吹着纸烟,缭绕地从大人们的脸庞上掠过,轻拂出岁月无情的痕迹,更显现出一份深沉的眷恋与不舍。那时的孩童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虔诚地跪下,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纸钱投入火中。他们的眼神中或许还带着几分懵懂,但那份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意,却已悄然在心中生根发芽。火光跳跃,纸灰随风飘散,如同逝者的灵魂在空中翩翩起舞,享受着来自人间的温暖与关怀。按暗物质原理讲,逝者的灵魂一直是存在的,只是凡人看不到罢了。 落日后,家家户户,门扉轻掩,屋内烛光摇曳,人们围坐在一起,追忆着逝者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笑语欢声,那些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如今都化作了无尽的思念与泪水。有的人默默祈祷,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有的人则轻声讲述着逝者的故事,仿佛这样就能让他们的灵魂永远留存在这个世界。 时光飞逝无情,几十年过去,当年的孩童慢慢地变成了今天的老人,当年的父母也先后作古被送入土中。当下寒衣节之夜,月光如水,洒满大地。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也在为这特殊的节日增添一份神秘与庄重。此时此刻,无论是身处繁华都市的游子,还是远隔重洋的异乡人,心中都涌动着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他们或许无法亲自回到故乡祭拜,但那份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却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永远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 幽明两界,生死相隔,但爱与思念却永远不会消逝。寒衣节,不仅是对逝者的祭奠与缅怀,更是对生者的一次心灵洗礼与情感升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寄托哀思,缅怀逝去的亲人,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无忧;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眼前人,珍惜那些还来得及陪伴的时光。 因为,生命虽短,但爱与记忆将永久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