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哈哥 于 2015-4-30 17:03 编辑
[media=x,500,375][/media] [字幕播音导入:[有键盘声伴随。 《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早期巴人及巴人首领廪君就活动在这清江流域,之后扩展到湘鄂渝黔的广大地带,史载巴民族个性至刚、至柔、至文、至武,乃我国上古时代一个旺盛而强悍的民族。 史称巴人善舞能歌,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到戈。此述中歌舞者,跳丧也,《夔府图经》中的“父母初丧,鼙鼓以道哀,其歌必狂,其众必舞……此中舞者即——跳丧。” 出片名:长阳跳丧[以汪达森的叫鼓导入 土家族是一个以哭泣庆祝出嫁、以歌舞祭奠亡灵的民族、生当狂歌、死亦豪舞就是写照,乐观、旷达、蓬勃向上、勇武智慧是其民族习性。土家跳丧就把这种民族习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了,同时亦向世人表白了土家人那种视死如归、生死轮回的独特的民族生死观。村上的人死了,大伙就得欢天喜地庆祝一番,以迎接崭新生命的到来。 太阳下山了,山黑黝黝的。在长阳天河坪的村头的覃志贵老人的屋旁,火星闪过后,就有三声铳响,紧接着是一串鞭炮的炸响声。覃志贵老人走完了他的人生里程,儿女们为他放响了落气鞭铳,也是在告诉村人,他家老人了,要请大家跳丧以庆祝老人的归天,这恰好是一种给邻里乡亲把信的方式。 听到铳响,乡邻们都赶来了,他们要来跳丧鼓送亡人。亲友们照例为亡者行礼,晚一些的时候,丧鼓就是主旋律了,那位名叫田家佑的鼓师叫鼓开场了。 [同期声:(开场唱段) 请出来,请出来 或:开场开场 请出一对歌师来 日吉辰良 好些打,好些跳 亡人升天 莫把脚步跳错了 停在中堂 叫错号子犹是可 各位歌师 跳错脚步逗人说 请到孝堂 好汉莫等人识破 恭请相坐…… 这个老头儿,有些仙风道骨一般,就那么理直气壮地稳住了阵脚,那活脱脱、虎生生的叫鼓愈叫愈狂、愈狂词愈绝,就有这样的词儿来了:“这山望见那山高,望到那山好茅草,割草还要刀儿快,捞姐还要嘴儿乖,站到的说的睡下来。” 跳丧分为四大步:幺姑姐、倒叉子、待尸、摇丧、滚身子、幺哩儿荷、虎抱头、哑谜子等。 在万义全老人的送葬中,叫鼓的跳丧的让人称绝不已,这是待尸的片断,只听叫鼓人汪达森唱起了怀胎歌。 [同期声: 怀胎正月正/奴家不知音/水上浮萍没安根 怀胎三月三/茶水都不沾/一心只想红罗帐里玩 摇丧是跳丧中动作优美的一种,碎步,前点地,左穿右插,摇来摇去,齐跳交叉,而且曲调亦复杂多变,尽让人在这种丧事喜办中,感受一种艺术的魅力。 [同期声:正月香袋才起头/要绣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郎怀里/郎又欢喜姐又愁。 在跳起幺姑姐时,击鼓人汪达森,二目放出金光,动作突变,围着鼓儿转着圈儿,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猿猴攀岩,时而如雄鸡报晓,叫得那几个跳丧的时而抱头,时而拥抱,问或汪达森还一边用鼓棒敲击着跑到舞队里同伙伴儿们一同跳一遭,那场景,把这种死人的喜庆哄托到了极致,土家人这种庆祝死亡的过程,把人的回归与新生唱到了一处,又有谁能把生与死的交替以这种特有的方式表达给世人呢? 哭丧表现的是另外一种意蕴,它所表达的是对死者的追忆,追忆他的一生,追忆他的春秋功绩。 [同期声:父母思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方离。羊有跪乳之恩德,鸦有返哺心愿…… 跳活丧则是土家人的一种奇特丧俗,是指人满60岁时象死了人一样让活着的人自己看一遍死后跳丧,其跳法同欢送死人一样,只是下葬时用一个纸糊的棺材,于上面写上寿星的名字,在下葬的地方以火点燃,名字同棺材一同烧去,象征此人姓名永远从阎王那里消账,可长生不老、长命百岁的。[跳活丧片断 跳丧有词道:千年不死一个,万年不死一双,就是丧词的灵魂所在,巴人不是传承至今依旧蓬生不息吗? 让走的走好,让生的生来,跳丧所舞动的正是土家人所独有的“归去来兮”的独特的生命观。跳生亦好,跳死亦好,土家的跳丧它是巴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巴民族的生命号角,透过跳丧舞影的,正是雄起在土家这个民族的一束束灿烂的生命阳光。 [同期声:用汪达森击鼓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