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夏何老三 于 2015-5-12 21:27 编辑
(这是赵弓昌老师、康楚、 李永春和我在兵马俑博物馆前的照片) 今年四月底,我来到西安,参加了“西部文学颁奖盛典”。获奖后意犹未尽,又在西安滞留了几日。一则西安是我为数不多的心往神驰的旅游胜地——三十年前,我曾经来过西安,曾经游览过西安的几处景观,但由于当时阅历不够,时间也不富裕,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看西安而已;二则想见见西安的老朋友。 三十年前,严格地说,是二十九年前的1986年,我在《旅游》杂志担任编辑、记者,曾应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王兆麟先生邀请,在陕西游览了几个景点,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寒窑、碑林等。 那年我们到兵马俑参观时,开发还不全面,规模也不太大,不过,我们有幸在兵马俑管理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进到了兵马俑坑下,仔细观看兵马俑的复原过程。这可不是一般的荣誉,如果放到现在,只有国家领导人和诸如韩国总统朴槿惠这样的贵宾才能进入坑内。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并没有像这次参观那么震撼,只是有些许印象而已,哪里像现在这样,每天动辄几万人,甚至十数万人参观,把个世界都轰动了,都晓得西安有个兵马俑博物馆,那可是世界第八奇迹呀!国内外旅游者好像除了北京八达岭长城,西安兵马俑就是他们必到的朝拜圣地。兵马俑厚重的历史,博物馆恢弘的气势,旅游者除了敬仰、赞叹和感慨外,还能说些什么呢!我从来不懂得崇拜,可是,到了这里,我除了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顶礼膜拜之外,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来了。 来到西安,我头一个想见的朋友就是王兆麟先生。他如果还在西安的话,也应该早就退休了。我打过他过去留下的一个电话,根本就不通。仔细想想,那个电话已经是猴年马月的电话了,西安这些年变化多大呀!变得我一点都不认识了,电话肯定随着城市的巨变而升级换代了。 找不到王兆麟先生,就再找一个老朋友吧,他是国旅陕西分社的英语导游赵宏先生。 赵宏也不是一般人,他是第一届“春花杯中国导游大赛”的全国十佳导游之一,这次导游大赛是1989年在北京举行的决赛,我和原《中国旅游报》公关部主任李在昌先生亲自为他出谋划策,其实,是赵宏的拼搏精神和勤奋好学深深打动了我们。 他从西安带到北京一只大红皮箱,得有个百十斤重,我们以为他带了一箱兵马俑送朋友来的。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白花花都是卡片,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他说有两千多张。这位当年陕西省旅游知识竞赛的状元,平时就极勤奋好学,他特别爱积累旅游资料,历史、自然、风光、典故、诗词、金融、政治、笑话等等,无一不辑录下来。那次来北京,换洗的衣服没带几件,这箱资料却老是不离身。 到了决赛,他以出色的笔试、口试成绩和游刃有余的导游技巧,获得了“中国导游大赛”的十佳导游称号。他给我们讲,他回到西安以后,有关部门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给他披着红绶带,在西安繁华街道上乘着汽车接受群众的欢迎。从此,他经常和我们联系,问候我们,并以对我们以老师相称,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这次来西安,我也特别想见见这位学生,可怎么也联系不上了,遗憾呀! 2000年“庐山杯中等旅游学校知识技能竞赛”中,也有一位来自西安的女选手王西平。她获得了决赛的第一名。 这次比赛是由《中国旅游报》组织发起的,全国260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最后有10名选手进入了决赛。决赛是在庐山举行的,我也作为嘉宾观摩了决赛的全过程。我们和中国旅游报的李在昌主任一起,为几个进入决赛的孩子进行过面对面的旅游知识辅导,这些孩子把我们当成了她们的老爸,有的孩子就直接喊我们“老爸”。王西平在决赛当中,由于感冒突然发起了高烧。李在昌凭着曾经当过二十多年老师的经验,给她服用了自己随身携带的药品,王西平服用过后,立刻恢复了状态。最后,陕西西安的女选手王西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她回到西安的时候,她所在的学校也开了一辆面包车,她被披红戴花,在西安市荣耀游行,学校教学楼垂挂彩旗,欢迎王西平载誉归来,后来,王西平还受到了当时的陕西省主要领导的接见。不过,这次来西安,我也没有见到王西平。虽然遗憾,但是,我和西安却通过《西部文学》这条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我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像老朋友一样,关照我,鼓励我,让我这个古稀之人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和亲切感。我也不用多说了,西安,我的最爱;西部文学,我的新家! 我和西安就有着这么深厚的情意和割舍不断的眷恋,我会对大家说,西安,我还会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