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过去一点,就是五座平顶山组成的五台山,在五座山的中间,有一片平地,叫作台怀。我们一般去的,就是这个怀里。但是古人、朝圣者不会错过那五座平顶山。五个台顶,代表法身的五种智慧,也代表五个文殊的化身,甚而是代表文殊的五字真言。
其实五台并不是只有五座山,而是有许多山,不过主要的就是那五个。在这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里,北台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峰,三千多米。其他的都有两千多米,疾速爬山,会有点喘。台怀本身的海拔也不低。可是,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会有小小的高原反应。不过放心,有文殊师利。佛陀对于一切众生细如微尘的心念都能了知,那么你到了文殊大士的地盘,大概是不用担心他老人家不知道你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了吧。曾有师兄高原反应,在普化寺的藏明老和尚塔前诵南无藏明老和尚七字,忽感加持,痊愈如初。说到朝圣,很多时候所谈的,只是历代朝圣者所累积的八卦。
五台山,清凉山,居我国佛教四大名山首列。那雄伟高大的山峰,多姿多彩的寺庙古建筑群和那充满佛地的风情,古往今来,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高僧名师,来此观光旅游、弘扬佛法。
九九八十一难 五台山地处山西东北部,乃典型的干旱地区,十年九不雨。然而那年夏天,这里却大雨不断,连绵二十几天,把山路都冲坏了。
我们乘坐的小面包车还没有开始爬山,就被一道五六米宽的水沟挡住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们的面包车刚开始爬山路,天又下开了大雨。深山中雨雾茫茫,周围什么都看不见,只有一条狭长的山路,一条一边是万丈深渊的山路伴随着我们。我们的小命都捏在司机的方向盘上。于是,大家不住地哀求司机:“您慢点儿开吧!”
第二天去朝拜南山寺,进山的路又被山洪冲断了,只搭着两根弯弯曲曲的树作临时渡桥。一个北京来的小伙子,望着桥下那湍急的山洪,战战兢兢抱着树,连爬带窜了过去,留下了一片善意的笑声。我们几个,拉家带口,又有老又有小,互相鼓励着,手拉手搀扶着走过了这不亚于大渡河铁索桥的歪脖树桥。后来听人说,一个姑娘不慎从桥上掉了下去,被山洪冲了一里多地。
同行友人之子王卓,大发感慨:“真跟唐僧取经的八十一难差不离!”
上当受骗
早在北京时,就见到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褒扬五台山家庭旅馆的文章:那里清洁卫生,店主人热情好客,并以牛肉、鸡、台蘑等十几样菜招待顾客,饭费一天只收3元。
我等非饕餮之徒,然如此丰盛而又近乎免费的美餐,怎能不叫人神往?
我们拿着报纸,找到了这位店主人,敢情满不是那么回事儿!环境差不说,而且根本就没有那丰盛的菜肴,要吃饭,对不起,请到镇上的饭馆去!
后来一打听,写那篇文章的,原来是一位报社的记者,怪不得呢!
戴戒指的乞丐
想象中的佛国,乃普天同乐的大千世界。然而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却见到了许多要饭的。有的是缺腿断臂的残疾人,或跪或趴在地上向游客伸手,其情悲切,其状凄惨。也有一些乞丐,身强力壮,膀阔腰圆,也伸手要钱索物。让人厌恶。
最新鲜的是,我们在显通寺前,见到了一位戴着戒指要饭的乞丐,让人哭笑不得。你说他穷,他可戴着戒指:你说他富,他可要饭,怎么解释这个二律悖反的现象呢?
僧人没有自助餐
在碧山寺和显通寺,有幸看到两次僧人吃饭的场面,那情景真不亚于文化大革命时的“早请示晚汇报”。主持端坐正中,僧侣们排着队鱼贯而入。进入斋堂按级别分两路坐定后,他们还要念上一顿,不知念的是经书啊还是“感谢佛祖赐予我们饭吃”之类的虔语,然后再动碗筷。进餐过程中,斋堂内鸦雀无声,庄严肃穆,仿佛他们不是在完成人类求生的第一需要,而是在履行着一种更为神圣的义务。
我问六岁的小王卓:“让你当和尚干不干?”他赶紧摇头,极为认真地说:“不行!和尚没有自助餐吃!”
的确,僧人的饭菜太清淡了——黑馍、黑面条,缺油少盐的熬卷心菜。两个寺的僧人都吃的是这种斋饭。
您觉得这清苦吧?嘿,就有人赶着来当僧侣。我们参观显通寺的时候,一位十六岁的农村少女就来寺里当尼姑来了。看她那站在骄阳下岿然不动的虔敬神态,大有“不给剃度,誓死不归”的劲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