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夏何老三 于 2015-7-10 15:11 编辑
如果说,黄河楼已经给旅游者以极大的震撼,那么,更大的震撼在等着你。那就是中华黄河坛。 黄河坛全称是"中华黄河坛",也称为"中华黄河圣坛",是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市,为了礼敬黄河、祭拜黄河、感恩黄河,黄河坛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4月底建成,总设计是冯钦铎教授。黄河坛长999米,宽200米,建筑面积是6.5万平方米,背靠贺兰山山脉,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万里黄河臂弯,右依青铜峡峡口。站在黄河圣坛的位置向下望去,眼前的黄河及滩地正好成一个太极八卦图。2011年5月8日,在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感恩母亲河活动中,中华黄河坛首次亮相。
中华黄河坛创造性地采用青铜铸造,以表达华夏民族饮水思源、感恩戴德、崇敬吟颂黄河母亲。中华黄河坛总设计师、项目总监冯钦铎介绍说:"中华黄河坛在规划理念上遵守三条宗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坛要建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规划布局上采用六条线:第一条是中国祭祀文化一条线,第二条线是黄河五千年文化一条线,第三条线是青铜艺术展示一条线,第四条线是皇家祭祀园林一条线,第五条线是中国传统文化数数一条线,第六条线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一条线;在建筑布局上按'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一广场、一坛、一院':三区为'思恩区、礼恩区、感恩区',五牌楼为'中华黄河坛大牌楼、思恩牌楼、礼恩牌楼、感恩牌楼、文渊牌楼',三大道为'碑林大道、农耕大道、文华大道',三大殿为'中华人文始祖殿、慈孝懿范殿、百家姓祠堂',一广场为黄河广场,一坛为中华黄河坛,一院为黄河文化研究院"。
思恩区--饮水思源感恩报德
奔流不息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黄河独爱宁夏。她用与众不同的柔情,灌溉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宁夏人。常言道饮水思源。作为华夏新天府的塞上江南宁夏,从黄河母亲那里得到的太多太多……在中华黄河坛思恩区,宁夏用气势恢宏的黄河大牌楼、集古今天下文人骚客咏颂黄河名篇的碑林大道、纳五千年华夏历史经典的大型铜浮雕,向世人诉说着黄河母亲的深厚积淀,一展黄河儿女向伟大母亲感恩报德的诚挚心愿。
中华黄河坛牌楼
中华黄河坛牌楼是黄河坛的正门。这个15.8米高,45米跨度的10柱9门特大型牌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牌楼,历史上也闻所未闻,显示了黄河文化博大精深的恢宏气魄。
中华黄河坛牌楼的设计,柱子采用"玉琮"造型;横坊采用青铜器饕餮纹造型;主方顶上设太阳鸟、龙凤呈祥;两个副门顶上分别饰有日、月,以示天地乾坤;主门横匾书写"中华黄河坛"5个大字;太阳门横匾书写"敬天";月亮门横匾书写"法地";其背面分别对应书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柱顶为方形,对应方位分别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之象;柱顶为"望天吼",又称为"盼君归",昭示黄河母亲盼望海内外黄河儿女归来。
碑林大道
进入中华黄河坛牌楼,面前是黄河坛三座大道的第一座大道--63米长、54米宽的碑林大道。碑林大道两旁分列着18道铜碑,上面刻有精选了历代吟咏黄河的著名诗篇。在这里,你能看到《诗经·卫风·河广》、《山海经·西次三经》的黄河选句,庄子《秋水》的章句,屈原《九歌·河伯》的诗句,以及自幼学过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咏颂黄河的传世佳作均被收录。
黄河五千年照壁
走过63米长的碑林大道,面前是7.2米长,7.2米高黄河的五千年照壁。从内容上来讲,涵盖中华古代和历代封建王朝主要历史事件、代表人物及所反映的传统文化。"三皇五帝夏周商,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扫六合惜失鹿,楚忘社稷归炎刘。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争未休。宋辽金元明方立,封建王朝清到头。"一条清晰的历史线路跃然铜壁。铜浮雕的背面,是黄河五千年大型文字版,按照经、史、子、集传统思路,分为"黄河之水"、"黄河之史"、"黄河之子"、"黄河之坛"4个章节,将黄河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浓缩为一万八千字,展现在世人面前。
思恩牌楼
拾阶而上,青铜制作的思恩牌楼矗立面前。思恩牌楼左右分别镌刻"饮水思源""感恩报德",即是"思恩区"主题--展示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表达报孝母亲河的赤子之情。牌楼两侧分列的麒麟神兽着实夺人眼球。古人云"麒麟显而黄河清,黄河清而圣人出",源自黄河之吉祥神兽的麒麟,立在牌楼两侧作为守护灵兽再合适不过了。
三桥
通过思恩牌楼,呈现在眼前的是黄河领域九省地图状的一泓水面,它的寓意是九省应饮水思源,共同深念"母亲河"的恩典。水面上横跨着三座大型九孔玉带拱桥,统称"三才桥"。
根据中华黄河文化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和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这三座桥,从左至右分别称为"天健桥"、"人和桥"、"地坤桥"。
在天健桥的两侧栏板石柱上,我们可以看到雕刻的是形态各异的龙形图案,表达的是"飞龙在天"之意;在人和桥的两侧栏板石柱上,雕刻的则"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象征天地世间人脉生息繁衍;在地坤桥两侧栏板石柱上,雕刻的则是各种形态的凤形图案,地为坤,为女,凤则是雌性物界的最高代表,因此用凤来表示大地厚德载物,恩泽万方之意。
天赐地馈 浑天地动
思恩区设有天赐阁、地馈阁,寓意黄河恩泽乃"天之恩赐""地之馈赠",即承大自然之恩典。天赐阁与地馈阁左右分设浑天仪、地动仪。由此,天赐地馈,浑天地动,遥相呼应。
农耕大道
走出思恩区,我们即将前往的是黄河坛三区的第二区,也是黄河坛所处的区域--礼恩区。连接两区的是99米长、36米宽的农耕大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耕种在黄河边,生活在黄河边。走上农耕大道,二十四节气图腾柱和朝代农章带着我们踏上祖先的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