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吉林丁斌 于 2015-7-21 15:47 编辑
老岭山下抗联魂 五百里老岭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它雄壮巍峨,气势磅礴。高高的脊梁深深扎根白山黑水,直指碧海蓝天。老岭山脉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证实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质。1936——1938年杨靖宇曾在这里开辟老岭根据地。其中岑沟—六道阳岔—八宝沟——大梨树沟根据地是他倾力打造的重点。这个根据地位于新开河的上游,九十里新河水从沟沟叉叉汇集到这里,养育了老百姓和红军的鱼水情深。 顺着岑沟大峡谷随水进山,溪流灵动碧透,清澈见底。杨司令的行军密营就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岑沟是西征的大本营,也是红军粮草供给的总后勤部和西出阳关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有著名的五间房抗联遗址,它坐落在山间谷地,是一个狭小的平原。置身遗址之中,四面都有出山的隘口,可以与其他根据地互攻互守。沿着山路一直前行,庙沟一座山神庙位于崖壁之下,遥想当年杨将军在这里祭祀出征打鬼子。老岭山脉以其博大的胸怀,供奉着杨军长的神威,继续发号施令,统领他的千军万马护卫一方水土太平。 一棵大梨树,曾是老区人民给红军送粮接头的地方。老百姓来到大梨树下,击石为号,放下粮食回头就走,自有藏在山里的抗联战士来取。抗联战士散布在群山之间,化整为零,住在不同沟岔之中,遍布岗哨,减少和陌生人接触,防止叛徒和奸细告密。行军密营是南满根据地在独特环境下智慧的结晶,他们将粮食和药品藏匿在密营中,充分吸收了东北民俗中土仓子的建筑风格,遍布老岭山脉,建立起茂密的密营网络,在深山中建造低矮的地窨子式房屋,以密营为依托同敌人展开了灵活多变的游击战。一般白天休整,夜晚行军。平时分散在各个密营隐蔽,关键时刻又可集中优势兵力打个漂亮的歼灭战。他们神出鬼没,声东击西,打出了杨司令的威名,让鬼子闻风丧胆。东北抗联艰苦卓越的斗争,牵制了太多关东军,极大的支持了全国的抗战。它是在中央领导下的又一个重要的敌后战场,在极其艰困的环境下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站在东升六道阳岔的将军峰上,台上红色根据地就会一目了然。大东岔根据地,八宝沟中心营区和岑沟行军老营三国鼎立,首尾连接,互为犄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东升六道阳岔根据地是杨靖宇的军部所在地,也是只有部分首脑机关为数不多领导知道的密营。杨靖宇曾在这里建造地窨子式司令部,在这里摇电发报,聆听中央声音,部署许多战役获得大捷。站在将军峰上,眼望东南方,板岔八宝沟长岗仿佛近在咫尺。许多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犹如还在耳畔回荡,一军参谋长杨俊衡血染沙场,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 台上根据地是杨靖宇在南满建立的最后一个红色根据地。老区的人们不仅有十送红军的情怀,更有为中华民族献身的精神。乡亲们深更半夜,顶风冒雪,穿越崇山峻岭,为抗联战士送粮、送水,送衣,送鞋。他们把自己的儿女亲自送到抗联队伍当红军。1938年9月20日是杨司令离开老区的日子,老区百姓洒泪告别,许多年轻的红军家眷和孩子也要义无反顾的追随将军西征,考虑前途未卜和艰苦的西征环境,将军不得就地遣散,为抗联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种。更有大批台上湖里有血性的男儿抗联战士,背井离乡,出岑沟的刀尖岭西征辽河,走上一条不归路。 1938年的老岭山脉,你承载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承载了太多的神奇和感动。老区的人们的后代薪火相传,继承老革命的优良传统。他们保留将军初来台上暂住管恩的老房身,记忆六道阳岔行军密营的水源和盘山古道。杨司令身材魁梧,在山中行走如飞,他联系一切可以抗日的力量,形成统一战线,惩恶扬善,绝不姑息养奸,让所有的敌人胆战心寒。高高的老岭山啊,我们仰望你,仰望你为中华民族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长长的岑沟大峡谷我们不能停止追思的步伐,那条庙沟的山神庙仍然供奉着杨司令打鬼子的神威,抗联烈士的英魂回荡在老岭山中,继续听候你发号施令保家卫国。烈烈的山风吹得老桦树嘶嘶作响,它在复原那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山中遐思,如果我能置身昔日的军营,打靶归来,融入熙熙攘攘的训练场,出生入死,三战三捷,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