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更不知是何方高人为始作俑者,孩子考上大学,周围的亲戚朋朋友、同事同学,包括老师都要给孩子家长凑份子行礼,谓之恭贺,其规模和分量与孩子结婚或出嫁不差分毫。
当然了,对孩子来讲,十年寒窗,终有所获,对家长而言,为供养孩子读书,甘苦尝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终于小有慰藉,确实值得一贺。但是,此“贺”远未达到与孩子的终身大事相提并论的程度。若在家庭内部,或者扩大到重要亲属范围,庆贺一番,给孩子鼓励一番,未尝不可,也很有必要。但是将这个范围扩大到一般亲属、朋友同事,俨然成为婚丧嫁娶、乔迁贺寿等正常礼仪的一部分,甚至被一些有其他想法之流当作借行礼之名务拉关系之实的可乘机会,实在有点变味,更是庸俗之至。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人情之风已经够浓厚了,已经浓厚到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又在着浓厚的人情风中添加了升学行礼风!
想想十多年前,考大学是何等艰难,煌煌一所高中学校每年的录取率几乎是个位数, 真可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那时的大学生是稀有资源,人们一听是大学生,从心底里仰慕、敬重。但是,就在那样的情况下,也没见过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那么大张旗鼓地又是行礼庆贺,又是设宴请客。前些年,随着一纸“教育产业化”的号召,各类办学机构蜂拥而起,高校大规模扩招(近年已出现因生源不足,一些高校面临关门之困,另当别论),都在拍着腔子信誓旦旦“办学质量第一”,实质上都把追逐教育产业效益当作第一,学科划分更是分成三六九等,本科有一二三,专科分甲乙丙,高考总分200分左右也能上大学。一句话,除了那些有实力的名牌大专院校和他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总体上看大学质量在下降,大学生的含金量也高不到哪儿去。特别是上大学超过一般家庭承受能力的投资成本,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现实,早已使“大学生”这个光环几乎黯淡无光。不知有多少家庭在暂时享受了考上大学的片刻欣慰之后,很快跌入筹备上学费用的艰难泥淖,更别说三四年后,还要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上大学真不知道有多少值得庆贺的价值,特别是那些考上三本和专科的所谓大学生! 孩子考上大学,只是学生时代走完了一段路,人生之路还没有正式开始,大学深造,就业历练,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谁也不敢保证考上了大学,后面的路走起来就很顺利,就一定能通向人生成功的的大门。即便是考上清华北大一类的名牌院校,也是如此,只不过比别的大学毕业生抉择的道路宽一点,机会多一点,仅此而已。相对于前多年,凭借上大学实现“跳农门”的机会和可能性已经大打折扣,况且在当今社会城乡差别在逐步缩小,更没有人把农民绑在农村,只要有头脑,农民一样进城创业,一样过城里人的生活。要不是高昂的费用成为许多家庭的很大压力,上大学,的确应该是个稀松平常的事儿,真的不值得兴师动众地庆贺设宴。
也许,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考上了好学校,借着庆贺孩子升学,设宴感谢一下老师也很必要。其实呢,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有多少老师愿意参加这样的盛宴呢?对老师来说,学生学习好,考上好学校,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和感谢。可笑的是,在升学庆贺风的裹挟下,一些考上三本,乃至专科的孩子家长也加入了庆升学的热闹之中,也大摆所谓的谢师宴。我就在想,以那样的考分邀请老师赴宴,到底是对老师的感谢,还是对老师的羞辱。我虽然不是老师,但是我相信,作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老师心灵还是高尚的,关于春蚕、关于蜡烛的诗句真的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考上了好大学,那是老师的骄傲,更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人生的一种美好。这种价值何止是一桌谢师宴可以等同的?把这样的美好一直保存在心里,不被谢师宴这样的俗气所沾染、所消磨,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