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舞之上的"风华"之韵 ——"风华"当代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展观后 林焕琴
西安美术馆在一条被称作"大唐不夜城"的地方,这是一个随时能与大唐相遇的地方,曲江汤汤,雁塔渺渺,慈恩香绕,李世民和他的幕僚臣属在千年以前创造的辉煌在岁月的摩挲下竟愈加分明。于是一种恍惚的穿越感从四围涌起。正是七月流火之时,风华,当代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展选在了西安美术馆。从炎炎烈日之下一脚踏进美术馆大厅,空调的凉爽让夏日的暑热一扫而光,而一种安静也便以心底漫起。
生活总是琐碎,庞杂和粗放的,尽管它也常常是人的心灵世界的物化展现,而无数的个性让世界总显得拥挤,逃离拥挤的结果又常常让自己陷入单调与孤独。于是人们创造了艺术,各种艺术承担起了抚慰人灵魂的重任。所以艺术是慈悲的,艺术是人类大爱的结晶。 "风华"展厅在二楼,走进去,各类书画安静在四壁,灯光柔和,清凉入肤。我喜欢极了这氛围。李晰的"枯荷"展示着沧桑的优雅;颖娜的"夏荷"又映现着生命的繁盛;白瑜的"节气"系列,"那芒种"的朦胧,"小暑"的散漫,"惊蛰"的羞赧,让我看到"青春"觉醒的历程。那组"关于爱情"的人物影像,和"节气"系列如出一辙,只是"节气"蕴藉更有文学性,而"爱情"系列则直白而更具绘画性。晓文的山水神秘中有种自在,使人宁静。"乾陵"系列,白的石像,黑的山影,以水墨的本色与精致的留白,使乾陵的厚重与轻盈,神秘与传奇蕴现在浓淡相宜的黑白分明中。 我以为西方的绘画是以色块堆叠为主,而东方绘画则是"墨线"的流动,西画重"触目",东方画则常"动心"。所以观中国画须以心观之,因为中国画从来就是拒绝烟火之气的,它是中国人冥想出的景象,玄想时的对象。"墨线"及其变化多端所创造的艺术有画,还有书,这个书不是文章结集之书,而是墨线流动跳荡的"墨迹舞蹈"之书。"风华"展的"墨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梁新云,亦楷亦行,亦碑亦帖,骨气沛然,结体自由,章法自在,气象清新且行笔老到。
尽管策展者以"当代语境"对展品加以限制,想引导参观者以当下思维去品赏这些作品,使"开放和多元"的当代语境为中国画寻找更丰富的解读的可能性。其实,对艺术品的解读行为永远都是当代和当下的,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样,作为观者的"当下"心态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主宰,如我,此刻站在这诺大的展厅里,屏息凝神,如入无人之境,一种清爽和惬意,一种自由与自在在心底渐渐弥漫。无论水墨山水,或是墨迹曼舞亦是我 —— 一个从喧嚣与炎热中抽身,于尺幅墨舞中寻觅到自己的那份超越凡俗的"风华"清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