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听说“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于是稍作短暂停留,我们便乘船去了阳朔。 从桂林到阳朔,上天用一条漓江紧紧地挽住两头,漓江的水清浅中泛着嫩黄,一折一折,细细密密地舒展着,象季春初发的柳叶漂满了水池,也许是五月黄梅天与南方多雨的缘故吧!站在下行的船上,两岸的锥形山座座独立向上,山与山之间绝少绵延,假若是在空中俯瞰,估计象极了一个庞大的反坦克堆。 一路上,观山赏景,到阳朔已是傍晚,夕阳斜照,没入街头巷陌,就象掉进了一幅水墨画中,瞬间就没影了。 到阳朔,听人说看戏走西街必不可少。西街是因为日夜商贾云集,晚上华灯璀璨,特色美食琳琅满目。最重要的是西街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遍布着许多中外文化名人的足迹,孙中山的演讲,徐悲鸿的驻足,卡特总统夫妇滑过的自行车印,都让西街有着别样的故事。夜幕下的西街人头攒动,多数都是慕名而来,歌厅舞厅,满街的音乐流淌,满街交融着西方的风情而又充盈着东方南国的古韵。因为来得太晚,领略不到隋朝置县的开篇手笔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博大胸怀,也访问不了千年的城墙古貌和那条踩得光溜溜的暗青色石板街。于是决定和同行的人去看阳朔大戏《印象刘三姐》。 剧场离下榻的宾馆不远,十多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站在剧场外的广场转身一看,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沿看曲曲折折的鹅卵石路,走过回廊,走过亭榭,亚热带雨林气候已将我清清爽爽地送到了剧场中间的座位上。 那是一个没有舞台的剧场,眼前只有一片开阔的水域,剧场座席呈圆弧形紧衔水面,远处是十二座山峰高高大大地挺立着,呈半圆朝向观众席,堪堪对接两边,天衣无缝。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露天剧场,山作背景,水作舞台,是上天给了阳朔一个奇妙的巧设,还是阳朔的睿智回应了大自然的恩赐?大概只有张艺谋们可以作答,听旁边的人说,是张艺谋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这台《印象刘三姐》,把刘三姐搬上了山环水绕的绝佳山水胜地,让刘三姐的经典山歌、广西的民族风情和漓江星夜的渔火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了中外游客的心中。 当十二座山峰上的巨型聚光灯打开的时候,山水中传来了熟悉的音乐和歌声,一条通体透亮的月牙船从观众席旁边的水巷中缓缓飘出,驶向波平如镜的舞台中央,就在观众掌声雷动的时候,四面八方无数的小船翩翩而至,刹那间,红色、白色、银色和蓝色交相辉映,天地间一股巨大的磁力将我的心紧紧地吸附在广袤夜空下的山水舞台中央。大船小船,穿过蓝晶晶的拱形门洞,绕着斑斓夺目的廊柱,唱和的山歌便从船中飞向山水间,飞向观众席。水中央,月牙船上有少女舞动长袖,小船上有粗犷的歌声应和。此时,身在阳朔的山水间,就象在领略天上瑶池的歌舞盛会。我想,就是玉帝亲临阳朔,恐怕也会留连忘返而情醉三姐的美妙了。 节目一出一出精彩纷呈。舞台的变换一次一次掀动着观众的心。水下象是一个无尽的宝藏,时而显出亮闪闪的板桥,时而隐去九曲回廊,船的进出场也是一会儿从山中来,一会从水上来,各种角色在灯光里鲜艳夺目,竹林踏歌,山水吟和,月光轻洒,两岸回鸣,那种恢宏的气势,直贯日月苍穹。若是巧遇雨天到来的话,于烟雨朦胧中看倒影中的三姐,看七彩里的华服,看神女十二峰的巍峨挺拔当又是另一番绝代风华! 精彩在继续。我抽空回头看了看座席,足有3000人。听说每晚3场,天天如此,我很惊叹于这样的大智慧,大笔一挥,勾勒出一个万人空巷的壮阔场面,天上人间,绝无仅有。 把艺术搬上舞台,并不稀奇,把艺术搬上融山水灵气于一体的舞台,采日月之光辉,集天地之精华,赏心悦目于万众,恐怕只有这个时代,只有这个时代的阳朔了。 “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阳朔姿态,已渐行渐远,但阳朔这个超级农家大院却又时时上演着时代的大戏,阳朔的包容,阳朔的淳朴,让阳朔走出了自己的影子,让刘三姐的形象闻名了世界。 阳朔,我还会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