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灰之情

[复制链接]
查看1215 | 回复8 | 2014-12-13 0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醉足 于 2014-12-13 09:43 编辑

洋灰之情
“洋灰”之称,在五、六十年代是个响亮的名字,后来慢慢地消失了。
   “洋灰”慢慢地变成“水泥”之称,而且水泥慢慢地扩大范围,各项各业都在不断扩大它的用途,现在水泥成了建筑行业中主要支柱。
    就是那个洋灰厂就成了我一生的眷恋,我也为它奋斗了一生,贡献了一生,最终为它也退休了,近四十年的工龄对水泥厂充满着无限的情感和深厚的眷恋。
    那时刚刚复原的我,第一次招工就来到洋灰厂,家里和煤矿上的老人们都在说:洋灰厂有什么呀?还不是个烂厂。恰好这个厂就叫耀县水泥厂,一听就是个县级办的洋灰厂,话说这个厂,还不如我们的煤矿有名气。这个洋灰厂出产就是那个和石灰差不多的洋灰嘛,人们当时对这个洋灰认识还是不清的,主要是洋灰的用途和使用面积不广,每个工厂还在使用大量的石灰、青砖,为建筑主料,对于洋灰也没有机会使用,也不太使用,对洋灰认识和认同不了。水泥的推广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那时69年春季我们七十名复员军人,从一个县里一起坐上大轿车奔向这个“洋灰厂”,我心里也没底的坐在行李车上。
    那时的这个洋灰厂已经有了多年生产经验和规模,已经是个像样的水泥厂了。工厂的乐队用“洋鼓洋号”来欢迎我们,据说还有灯光篮球场,我们这批年轻人都爱打篮球,那就兴奋了,悬着的心也有点放下了。
    那时的这个水泥厂在全国也有点名气,这个工厂就是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援建的工厂,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水泥行业里三个中的一个。
    那时建设高潮经过五八年大跃进时代。工厂建设从五六年开始起步,在建设大军和国外专家们努力下,初步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工厂里的所有设备都是国外进口来的,洋设备、洋器材充满整个工厂,好多工人都是全国抽调来的,但是东北人最多,锦西的人更多,东北人充满了这西北小县城池。各种国外设备也充满了工厂的各个角落。苏联的哑铃式窑体和罗马大电机、捷克的大电铲、波兰的大空压机等等,这里充满着国外东西。同时国外专家一直指导安装、调试、试生产。工厂的学徒多数都是当地的学生、青年,都在全国各地的水泥行业学习水泥专业,磨工、窑工、吊车工、电铲工,样样齐全,通用工种也有不少,什么电工、车工、钳工、铁工、木工、模型工、翻砂工、焊工、铆工、起重工。那时的西北工业比较差,工厂办起来了当然就有修理工作,当时的环境和历史原因,办一切工厂什么事都是在工厂里解决了。三条工艺线在县城边沿建起,三根五十米的大烟囱在县城盆地上竖立,它是水泥厂的象征,也是新的工业旗帜。浓浓的白烟,一百五十多米的同体,长长身躯成了水泥生产的象征,也象征着水泥行业真的在西北地区扎下根,挺起腰。
    那时的水泥厂所生产的水泥难以销售,生产的水泥无人使用,加上经过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水泥就成了水泥厂的包袱,产的多就困的多,厂里没有发子就想出好多的歪点子来,仓库的多余电机买了,水泥没有人要了,就开始制造水泥牛槽,猪盆,甚至还制造起死人用的棺材,那时的木头棺材可不易了,棺材就有水泥制作,棺材壳和棺材盖分别制作,水泥棺材还得使用些钢筋才能使用,可想,水泥行业狼狈到了何等地步。水泥棺材制造出来了,就是没有人要,制作的水泥棺材就放置在一个老式的机场院内,四周也被长满野草的覆盖,只有零星水泥制品堆满后院。
    机场院是因火车站的机车修理建立起来的,机厂院内也有许多建筑,有食堂、厂房、宿舍。当时几乎是个空闲的场地,恰好当时毛主席像章盛世,场内就成了像章的工厂作坊,大批像章在那里制作。制模、冲压、涂漆、烘干、包装、分发抖在这里进行。当时工厂里德每个工人都有一批的主席像章,有的还会保留到现在。
    那时到了水泥行业,我们就成了门外汉,各个年龄偏大了,性格虽老成。但是又遇到了“文革”后期的影响,每个人难懂技术,也没人愿意带领这批大龄的学徒。可是谁都愿和这些人打交道,这些人都是他们争取的对象,因为工厂的“文革”还没有结束,两派虽已联合,但是各自都有一颗各自的“派心”。当然这批人就成了“政治”上的骨干,什么宣传队、专案组、政治班长都是这些人的事了。围绕水泥生产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但是各自工种又有自己的事情和各自的特点、技术、要求。基本工作都在中心下工作着。
    那时刚好遇到69年夏季,暴雨使得城边的河流猛涨,原来的过水桥找就是黄泥滚滚,河水漫过铁路,漫过车站旁的街道和县里的两站大门,眼看着暴水和仓库快要平衡,厂里广播里传达着紧急通知,紧急招起这批复员军人,到粮站抢救粮食,保护仓库。一波人被在梦中惊醒,复原军人们自觉地一个一个叫醒,自觉地穿好防雨用具,自觉地一个接一个到县两站,猛涨的河水也已经大腿深了,因为这些人对这里的地形地貌也不熟悉,一个跟一个探索前进。到了粮站进入大院猛涨的水势好像不太涨了,用沙袋堵好仓库大门要道。停段时间观察水势,当粮站人放心后就让我们撤离,可是大门也被堵死了,也无法从进来的大门退回去,就决定从仓库的房顶上翻过,雨还在下着,不知谁叫了一声,人们用木梯登上房顶,小心翼翼地踩着脚下的瓦片,提心攀登房脊的大山,又慢慢地溜向另一侧。人们从后墙上又翻过,到了外围地面。原来它是个梯地段,从上埝上可以走到我厂的公路上,到了宿舍我们各个浑身湿透,各个几乎成了泥人,各自清洗后都撰进被窝去了,那时已经到了后半夜的三点钟了,第二天大家都没有上班,都在梦中迎接早晨的到来。
    那时在政工组工作过,在专案在工作过,同时到矿山挖的山洞里,矿山在开挖山石的时候,一般都用两种方法,一种挖山洞进行大爆破,第二中用潜空钻机进行排爆破。大爆破就是挖很深的山洞,山洞里有分好多处爆破室,爆破室内放置大量的炸药。炸药的用量都是技术人员控制计算。主要参考爆破室上方的矿石的厚度和结构。在山洞里装过几十吨的炸药,那些山洞药室比较大。也比较高人们还能直起腰来,可经过的洞道就特别低矮咋小,又是弯弯曲曲的山洞小道。人们爬啊过去都很困难,要说蹲在道洞内来回传递炸药和黄土袋子,就困难多了,装起炸药工作一干就得干完,不能停止下来,也不能隔夜进行,每次装完炸药的当天还必须放了完。也无论炸药需要多吨都必须一次性装完、炸完。每次放炮前人们必须全部撤离,就是附近的农民村庄也让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这是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每次装炸药是大部分都是干部们参加此项工作,各科室全部人员参加,当然我们临时的人员也不例外。各个头戴防尘帽,戴上口罩、手套,等待出来时,各个脸上、身上都是灰尘,人样和汗水浇和在一起,人样几乎也难认清了,只有自己了解自己了,出来的人就是吐口痰也是土灰色的,人们急于出洞来不是吐痰就是放水方便了,吸烟的人在远处的此地,临时过个瘾罢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4-12-13 09: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对外的工宣队也特别的多,到县上各部门的、到学校单位的,到外地的,工宣队已是成风,无处不在。
   后来社会安定下来了,“四人帮”的事情也了了,复原的工人们着眼学习技术上来了。
   那时节学习技术几乎人们不太重视了,爱学习的人也很少,打牌的也没有(那时不让打呀!),看电影也没有什么,后来有点“样板戏”,也成了热门事,广播里除了那些人们几乎会唱的“样板戏”外,几乎没有什么文艺节目,自制的电子管收音机里除了政治就是新闻,那时的广播也简单多了,就在那个收音机下、在桌前的自制的台灯下,自己便开始学习技术书籍,从苏联的电工书籍开始,从半导体开始,从工厂的电气图纸开始,页页书籍,张张图纸,不停地看着,学着,笔记图纸也不停抄画着,就是极为简单的原理开始,到比较复杂图纸,从现时使用的到未来使用的几乎都在学习的范畴。打球时我个人业余爱好,下了班大都会去打段时间的篮球活动,出些嗅汗洗次痛快凉水冲澡,也是业余的痛快之事。
    那时的上班比较忙,加班的机会也多,可加班多就是不多给工资,最好方法就是轮休、替休、换休,人们对加班并没有多余的意见,就是不给工资或不让换休的意见可大了,工人都在争取换休来维持心里平衡罢了。
    水泥生产慢慢地转向正规,当销售困难时。每个职工发张水泥票,可以个人买上几顿水泥自己用,也可以自己卖出能挣几个钱。在工厂家属区的职工就极为困难,因为自己没有用水泥的地方,就转手送给加载农村的职工。恰好我家刚在这个时间,修改了三间房子,房子是平顶的用的水泥就是工厂提供的水泥,每吨大约五十六元左右。我和岳父家里在一隔边一块住,修盖房子是一起动工。平顶房修好后,在和岳父交谈中他给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石灰用的砖瓦有几百年、几千年,直到现在保持的比较好,那现在你们厂的水泥能用多少年?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确是个门外汉,虽在水泥厂工作几十年,大事我只懂电气,不懂水泥,而水泥行业也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我真的是个水泥厂内的水泥门外汉。我带着这个问题也曾询问过一些水泥专家,都难给个明确的回答。着也是因为水泥的使用年限和诸种四周环境有关,不能用一句话来说明问题的,现在使用的水泥大约使用年限在百年之间。现在水泥专家们在研究水泥使用年限在四百年的水泥样品,但是这些都是在时间上做个真实的考验,现在哪有四百年以上的中国建筑呢?只有等待吧。
    水泥厂工作久了,也能对水泥工艺了解一些,但是总不能成为一名水泥专家。
    巍峨山岭,石灰石大山,在工人们的手钻、每天的在小炮声中,年年如此,年年消瘦。几十米高的层石头阶梯。层层剥离,步步退缩,慢慢地降低的大山个子,峻岭也在时光中变得凹矮了,几公里的架空索道,一斗斗铁蓝运载成了碎石悠悠下山,在云中、在雨中、在风中、在雪中,也载作工人们的汗水下了山。
    石头的各个碎块经过千球次锤练,粉身碎骨成粉尘,再经过千度的火炼,火红红的球性精蛋,滚出培育自己的窑变火炉,已经成为有名的水泥产品。那就是水泥工人的火红红的心,奉献给社会的真金,变成千座万座水泥工厂、水泥公路、水泥码头、水泥楼阁。自由变迁的石头再造,就是水泥的特性,特别是水泥和钢筋的结合,就成了水泥的广域的天地,几乎无处看不到水泥的痕迹。水泥业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广泛的用途和不离的产品。
    在工人村俱乐部建设中,我在工地里当电工,空闲中在碎石中偶然机会发现一颗碎石,这颗碎石有个特别的地方,在这颗碎石上几乎生长一颗翠绿的草干,碎石上几乎是生长的,也象是个化石般,但是它仍具有纤维质感,轻轻抽拉,翠绿的纤维好似非常坚韧。好不容易拉出后,在青石上换有一个深深的根窝。我惊喜极了,也兴奋极了,几乎发现大陆似的。猜想它是个还保留着纤维的化石,它的年代好似不久,是个新的,化石仍就没有形成罢了。
    矿山是个有点名气的宝鉴山,百姓们相传是杨六郎北战的时候,在此地遗留一把宝剑,后来百姓们都相传了不知多少年。可是它是一座青石山,水泥厂矿山就在此挖开矿石,经历几十年的水泥生产,矿山就层层剥离,大山被水泥带走了,大山也几乎没有了。后山的将军山比宝鉴山高好多、也大了多少倍。可是挖矿石的水泥厂也不知多了多少家,山的削平速度也快了多少倍,眼瞅着将军山四周已经被剥离放炮,它的新衣也更换的十分勤快,也不知哪年将军山也就像宝剑山一样消迹了。也好,百姓们也可远远地看到太阳早早出山,早早浏览晨奕的风采罢了。
    宝鉴山也伴随着岁月渐渐消失,我也伴随着它渐渐衰老,我也退休了,可对水泥的情感依然浓浓,可每当看到水泥林立的水泥楼阁平地拔起,人们的脸堂的悦色也就代替了我的心愿。可看到林立的楼房过多、过密,身在水泥高房下真的有点畏怯,不知是怕还是寒漓,总不是滋味和后怕。但是总希望人们都有房子住,总有点自豪。水泥和洋灰的变迁也就是人们对水泥的认可和依赖,总在后头。
20110209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4-12-13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济白水老师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4-12-13 0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足 发表于 2014-12-13 09:36
那时对外的工宣队也特别的多,到县上各部门的、到学校单位的,到外地的,工宣队已是成风,无处不在 ...

psb (24).jpg

psb (23).jpg

psb (22).jpg

psb (21).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4-12-13 10: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玉虎 发表于 2014-12-13 10:07
作者把对洋灰与水泥的情,通过工作经历和时代变迁写得很具体、真挚。好散文。

谢谢徐玉虎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4-12-14 19: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历史记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醉足 | 2014-12-15 10: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人间烟火老师!问安!遥握!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