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小说】“钓鱼”日记(二十二)

[复制链接]
查看694 | 回复2 | 2015-11-27 11: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二         多云
        早晨天刚麻麻亮,我就起床了,揉揉惺忪的睡眼,到出租屋外的公厕去上厕所。刚走出主人家的门,一阵冷风吹来,冻得我打了一个激灵,彻底醒了。上完厕所,我一路小跑跑回出租屋,连忙穿戴整齐。一番洗漱后,骑自行车向民院“鱼市”奔去。
         一路上,风“飕飕”地从耳旁刮过。只觉得风穿过衣服直往身体里钻。来到鱼市时,耳朵都被冻木了,手指有些僵硬了。鱼市上的人还像昨日一样多,不同的是人们不再蹲在墙角
传,而是在来回走动,以抵御寒冷。
         太阳慢慢升起来了,照在人身上暖暖洋洋的,人们渐渐恢复了常态。
         七点半后,一位三十多岁的 男人来到市场,要三个小工
。很多人没有围上去,我主动走上前去和他搭话。他看了看我,说,跟我走。问工钱时,那男人说,七十元一天。听到这话,我离开了,刚围上来的人群”哗”地一声走散了。这时,三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冲了过来,对三十多岁的男人说,我们去。得到三十多岁的男人的允诺后,三个毛头小伙子,取来摩托车,带上三十多岁的男人,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八点多了,人们依然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十字两边的街沿边 晃悠着。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在诉说着道听途说得来的“新闻”和奇闻异事。最热闹的是十字北边拐弯处那堆“钓鱼”的妇女,穿得和城市女人不差上下,上身时髦的羽绒小棉袄敞开着,下身穿着塑身弹力裤,臀部外穿一个流行的短裤或小裙裙,脚蹬小皮靴。正围在一起在大声的说着张家长、李家短。
         八点半过后,人们开始失望地散开了 。有的人骑电动车或摩托车,回农村去了;有的人去了不远处的麻将馆垒长城去了;还有极少一部分人在坚守着。
          十点多钟,气温已升高了许多 ,最后剩下的人又分散开来。几个路远的农村来的,坐在街边的路沿上继续等,其余的人到路南的高架铁路桥下寻一个向阳的土坡,避过风头,捡块废砖头坐在屁股下,打起了“挑红4”。我回家也没有事,就随着其他人看热闹。这几个人玩得比较大,一会儿其中的一个人就输光了身上带的二百多元钱。周围看的小工真替那人心疼,这可是两天多的血汗钱啊!
           看了一会儿,觉得 心里无法承受他们这样糟蹋劳动成果,为他们不值。就又回到街边等活的人们身边。这些人正在议论物价:最近食用油由五元一斤涨到了六元一斤;面粉涨了好几毛;我们中午吃的扯面也涨了一元,变成了大碗六元一碗......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给公务员涨工资惹的祸。工资还没拨到位,物价就已经呼呼往上窜。
            谈到玉米、小麦要涨价时,他们不埋怨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腰包又要鼓起来了。试问,“钓鱼 ”的有几个家里没有土地?
有土地的谁家没有数千到一万多的存粮?
        接近十二点时,我看看早晨没有钓到活的可能了,就到离“鱼市”不远的便民市场买了一元五角的
湿面条,五角钱的大青菜 ,骑上自行车回出租屋下着吃。
       吃过午饭,不死心,骑上自行车又来到了鱼市。
       下午两点半时,我钓到了活。和一位五十多岁的大个子到 北郊装建筑材料。说好装一袋一元。
        到了地方一看,堆的建筑材料不多,两人很兴奋,心想很快就能装完。主人给我们拿来了蓝大挂 ,让换上,又给了我们两个塑料袋,让套头上,最后还拿来了两只口罩让戴上。开始干开了,我们先把塑料编织袋套在固定的钢筋圆环上,边缘用铁夹子夹好,然后两人用铁锹往编织袋里装白色的建筑材料。快满时,两人分别拽着
编织袋两边的角往磅秤上放,然后,一个人看磅,一个人用小铁簸箕往编织袋里添减建筑材料,直到达到定量后才挪到一边去。就这样,装了一又一袋。因为房子太小,又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再加上两个人都是急性子,不到半个小时,热得两人大汗淋漓。头上套着塑料袋,不透气,热得人不得不扒下它,扔在一边。这样,事又来了,散布在空气中的建筑材料,落在头发上,混合上汗水,刺激得人头皮瘙痒难忍。慢慢地,头发变成了灰色,眉毛也变成了灰色,活脱脱两个兵马俑。好在嘴巴被口罩着,才比较干净。装好的编织袋堆满房子的空地后,一个人用封口机封口,另一个人继续装。待封完口后,两个人又把满地的装满建筑材料的编织袋码成堆。

        走出小房子,歇口气。想喝口水,主人早就离开了,只能忍着。半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小房子里装。四点多时,主人给我们打电话,说他在乾县,六点后才能回来。就这样,忍着奇痒,忍着口渴,一直干着。
        晚上六点半,
主人回来了,对我们两人的工作很满意,每人给了五十元。
        回城里的路上
,我们边走边回忆着干活的细节,终于想明白了——主人是一个造假者。因为袋子上印的地址是南方的,他却在我们这里开小作坊生产,赚取高额差价。
        人啊人,为了钱,不择手段啊!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ishui888.good | 2015-11-29 2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秋 发表于 2015-11-28 19:03
每天辛勤劳作,通过“鱼市”这个视角,能了解不少社会优劣。
忆江南老师辛苦了,每天那么繁重的劳动,还坚 ...

谢谢老师,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ishui888.good | 2015-12-2 2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玉虎 发表于 2015-11-30 12:32
期待你的更多精彩。

谢谢许老师的关注。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