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是关中人一个典型的饮食习惯。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几乎天天都离不开面条,不少人则是几天不吃面就觉得好像没吃饭。相应的,面条的种类也非常丰富,花样迭出。比如,在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的澄城,各种各样的家常面食,配上既简单又独具特色的调味,绝对叫你百吃不厌,大饱口福。
最常见的是“撴面”,做法跟扯面差不多。扯面是把反复揉好、醒好的面,切成大约一拃长、两指宽、薄饼厚的面块,中间顺长勒一刀痕,抹上食用油备用,做的时候将面块扯开拉长,就是扯面。因为有抹油这个环节,也叫“油漆扯面”,当然此“油漆”非彼“油漆”。澄城的撴面也要把面反复揉搓醒好,但不需要切块抹油,而是把面擀成薄饼那样厚,然后切成两指宽的长条,稍微醒一会儿,两手捏住长条两头,直接撴开。由于面已醒软,撴起来就不容易断。撴得差不多了,下锅沸煮,是为“撴面”。 关于“撴面”这个名字,澄城人这样叫,我就循音找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了这个“撴”字。其实,从词典的解释和做撴面的方法看,我倒觉得,澄城的撴面叫“抻面”更贴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撴”字的含义是,揪住,拽(zhuai),就是揪住不放,并没有拉长的意思。而对“抻” 字的解释是,拉,扯,后面跟的例句就是“皮筋儿越抻越长”。关中话中也有“(把皱了的衣服)抻展”的说法,都有使物体变形拉长之意。这个意思与做撴面的动作状态更为接近。
当然,作为一种食品,名字远没有味道重要。澄城撴面因为做法与扯面相似,熟了捞在碗里也和扯面没什么两样。但是,却一般比扯面厚一些,吃起来口感厚实劲道。陕西八大怪有一怪是“面条像裤带” ,既说明面条长,也说明面条厚实劲道。因为早年的裤带并不会像现在这么精致轻巧,相反如麻绳、布带一般粗糙笨拙。如果用传统扯面解释“面条像裤带”,只强调其长,没有表达厚实劲道的意思,倒是澄城撴面更能诠释“面条像裤带”的本意,长和厚实的意思都体现出来了。 撴面的吃法也有其独特的讲究,调味除了盐、醋和臊子,必须用蒜辣子来调。蒜辣子跟普通的油泼辣子差不多,关键是辣子里面拌有捣烂的蒜泥。而且最好是吃撴面时,现吃现泼蒜辣子,辣子新鲜,味道更好。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了,顿顿吃饭有炒菜。过去炒菜少,吃撴面只要有蒜辣子就行。
因为撴面做法简单,所以在澄城普通人家最为常见。尤其是农村,主妇们下地回来,先把面和好揉好,让面醒着,再切菜炒菜。菜弄好了,面也醒好了。然后一边烧水一边撴面,面好水开,三下五除二,饭就做好了,简便易行,快捷高效。捞一碗面,剜一疙瘩蒜辣子,拌开搅匀,一碗白生生的撴面立刻成了酱红色,筷子一挑老长,吃不吃,看着都馋人。 再一种有特色的面食从名字上却没有了“面”字,叫“揪疙瘩”。做法是把揉好的面团用手揪成核桃大的面团,放在内壁光滑、盛有净水的容器里,一般常见的是洋瓷盆。把小面团蘸着水,贴着盆子内壁,四个手指并齐将面团边压边抹,越抹越薄,直到像面片一样薄厚时,从盆子内壁上揭下来,放入沸水中。这样一疙瘩一疙瘩抹成面片,丢入锅中,想起来似乎很慢很麻烦,其实做起来跟擀面的功夫差不多。最后小面团全弄成面片丢入锅中后,盆子里的水也成了面与水的混合物,也一同倒进锅里,与面片同煮。当然,这之前锅里的水就要比计划的水量少一些,而且提前在锅里就漤了调味品和菜。这样做出的面食就是带汤的。
对澄城这种面食的起源我没有考究,也无从考究,但是“揪疙瘩” 的形态让我想起著名学者商子雍先生在一篇《何物汤饼》的文章中关于面条来源的说法。据这篇文章考证,面条最早在东汉时的名称叫“汤饼”。“所谓汤饼,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汤面,只不过其中的面不是面条而是面片罢了”,《齐民要术》中,面条还有“水引饼”的古称。不管这篇文章的考证中叫做汤饼的面片,还有叫做“水引饼”的面条,与澄城揪疙瘩在做法上究竟有无相同之处,但从形态上看却是颇为相似。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澄城揪疙瘩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可能不够确切,但是说澄城揪疙瘩在古代就有同类食品应该不为过。 从道理上讲,揪疙瘩的汤里漤的菜可以根据人们的喜好多种多样,但是澄城人习惯于在汤里漤南瓜。就是把南瓜切成小块,加上辣面、蒜片、切成碎末的杏仁等调料,一起炒成半熟,然后直接加水煮沸后,下揪疙瘩面片。这应该算澄城人的经典吃法,名曰“南瓜揪疙瘩”。因为是汤面,加之有面水以及煮烂的南瓜,揪疙瘩做好后,汤就几乎成了糊状的,加上南瓜和其他佐料的味道,吃起来绵香粘润,口感丰富,味道独特。一碗揪疙瘩下肚,立刻口腹生香,浑身盈暖, 所以,做揪疙瘩这种面食一般都选在天阴下雨,气候微凉的时候。 除此之外,还有把面粉与蔬菜掺和在一起做的面食,和揪疙瘩一样,应该属于面条的衍生食品,名字却完全与“面”无关了。比如“菜鱼鱼” ,就是把菠菜叶洗净剁碎,加入适量面粉,不要加水,就用菠菜剁碎形成的汁把菜和面粉搅拌均匀,反复揉搓成菜面团,然后像切刀削面那样,切成一指宽的短条,下锅煮熟,一锅菜鱼鱼就做成了。用笊篱捞到碗里,再调上盐、醋、蒜辣子,有臊子菜当然更好,没有也行。刚捞到碗里,绿汪汪的,调上辣子,看上去绿中泛红,红中带绿,吃起来劲道耐嚼,爽滑利口,别有一番风味。
做菜鱼鱼经典的配菜是菠菜,但是澄城人最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除了菠菜,韭菜、荠菜、白菜、红薯叶,凡是绿叶菜几乎都可以和菠菜一样剁碎做菜鱼鱼。还有把萝卜擦成丝,再剁碎和面搅拌,把红薯蒸熟,去皮,弄烂,和面粉拌在一起,揉成面团,都可以做菜鱼鱼。名字也因菜而分别名曰“白菜鱼鱼”、“萝卜鱼鱼”、“红薯面鱼鱼”等等,不一而足,味道口感,大有所同,小则各异。小小菜鱼鱼便将面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面食是北方的主食,其花色种类,有以工艺形态为名的,比如面皮、拉面、拉条子等,有以日积月累的地域特色为名的,像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歧山臊子面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分类,现在已不局限于一地一隅,而是呈现大融合的局面,不管是什么面,各地都有。澄城作为北疆一域,自然也兼收并蓄。街头餐馆饭店的面食种类繁多,各有特色,自不必说。像饺子、麻食、扯面、凉皮等等,寻常百姓家里也不鲜见,但都是大众化的,唯有撴面、揪疙瘩之类独具澄城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