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哈哥 于 2016-1-1 18:30 编辑
在空中看人,人像蚂蚁;在空中看江山,江山像水墨画。当我爬上黄牛岩峰颠看三峡大坝的时候,才再一次证实了这种感觉的真实。 这时的大坝真像一个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中国的摇床上,辽阔江天浑然一体,就有一种“登山踏雾。请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的帝王感受袭上心头,或许宜昌三峡黄牛岩旅游开发集团就是冲此感受才在这黄牛岩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干起大气磅礴的旅游业来的。在这里常让人升起一种自豪的中国感觉。似乎这种感觉径直从黄牛岩直冲而来,径直从黄牛岩旅游的人本品质和文化内涵里直冲而来。 当一坝拦截长江,高峡出平湖的景观出现的时候,世界第三大河流的长江一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定势,像当年唐僧取经般地毅然西去,义无反顾。它是要以它丰沛的能量造福中国,它是要将它的雄姿亮相给世界。没有孙悟空它也毅然前行,哪怕有九九八十一难,哪怕有再多的滩途和艰难! 这是在与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卡尔卡河峡谷齐名的世界三大峡谷之一的中国长江三峡发生的峡谷奇迹啊!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在黄牛岩栈道看三峡大坝,就生出这种雄烈霸气的中国感觉。 这是大禹治水气派。洪水泡天时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想出了输比堵好的治水方略,当无边地洪水滚过,是大禹抡起了开山的刀斧,劈出了三峡洪水才穿峡东去的。走上禹王阁便可鸟瞰到禹王这种气壮山河的吼雄,三峡何以如此温驯?因为它是我们的祖宗劈下的。黄牛岩上至今还留有禹王劈山断岩的幺呵和刀斧痕印呢?在新建的黄牛岩景区的禹王阁的长廊里,闻观到的就是那种雄浑不旁的中国感觉。 石碑,黄牛岩旅游的又一中国感觉的制造车间。石碑是一处酿就民族精神和燃烧起爱国主义激情的旅游景点,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石碑资料载:公元1943年5月,日寇集结陆海空三军7个师团10万余人,向石碑要塞发动猛攻,企图夺下这一门户,谋取进川航道,进而动摇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染指大西南,灭我中华。经过一个多月的血腥厮杀,中国军队击退了日军数十次猖狂进攻,歼敌2万余人,重创日军,使之无力西进,一举扭转局势。中国高级将领李宗仁、陈诚、张自忠等与我国军队同仇敌忾,欲血奋战,写下了抗战史上的光辉篇章。凭悼古战场,民族精神起,这难道不是一种“中国感觉”吗? 有诗为证: 鬼子屡屡狂进犯,丢盔弃甲写败绩。 石碑一险敌万师,倭奴野心化粉齑。 玩火自焚系古训,弱肉强食背天理。 裕仁府首乞降时,四亿袍泽庆胜利。 老是怀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不放就是冥顽不化,难道黄牛岩旅游就只有气吞山河如云吗?不,这里也有软玉温香如娇呢。不是有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水,依然锦江色”的五言诗吗?不是有欧阳修的“风余落蕊飞面旋,日暖山鸟鸣交加”的绝句吗? 在三峡人家,大可沉醉温柔三千里的。乌篷船,土家寨,那里是古风也悠悠民风也悠悠。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那般自然的生活、劳作着,他们忘情于自然,躬耕于自然,回归于自然。什么功名利禄对他们仿佛是天外事了。他们每每在红日东升的时候舒活身子后便开始了欢乐忙碌的一天,唱着生之歌、爱之歌、死之歌,死生在他们全然没有了界线,他们为欢爱而生,为欢爱而死。生为死之歌,死为生之歌,如此生死轮回,就是他们乐观、犷达、豪放、了然的生死观,这种生命观就是他们的生命哲学,那山之魂水之神情之韵尽在他们的歌里、舞里、劳作里。那种生命的感觉,在晨辉里飘飞着,在夕阳里跳动着,在姑娘的笑靥里暗送着,在缕缕炊烟里浪腾着,在鸟鸣声里清亮着,在寂静的山谷流荡着。 车溪的水车、车溪的榨房、车溪的豆腐房,无一不在向你告知着三峡风情。农户里、表演厅里、山洞里、水里水外都在流动着一种情、流动着一种意,流动着一种爱。 人民公社旧址里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表演,让我们回到了一段久违的岁月,那岁月呵,好牵扯人心的,那可是爱啊,那种刻骨铭心的爱。那粉墙的方格内还刷写着毛泽东主席早年关于粮食的论断;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杂以蕃薯、萝卜、青菜、瓜豆、芋头之类。老人家想得多细,这便是一位世界伟人写给人民的话。 那可也是一种中国感觉呵!中国的感觉是复杂的,中国的感觉是文化的,中国感觉是变化的,中国的感觉是发展的。在黄牛岩感受到的就是一种萌动中国本质精神的感觉,那种以爱国为核心的不息的民族精神再创造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