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随笔】品味城之外的优雅 ——刘虹散文集《城之外》读后

[复制链接]
查看991 | 回复5 | 2016-1-10 2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b.jpg

    按照编辑与作者之间的约定成俗,刘虹是我的老师,尽管她比我年轻得多。因为她负责《渭南日报》文学副刊时,编辑采用过我的文章。尤其是像我这样的草根文字爱好者,更是如此。当然,刘虹在文学上的造诣的确是可以为我所师的。我们也是由此认识的。认识之后,我的老师每与我联系,包括后来见到我,却总是称我为老师。我知道那是刘虹对比她年长的我的尊重,渐渐地我也有些倚老卖老地坦然接受她称我为老师,并大言不惭地见了她直呼其名。尽管如此,但在文字上她是我的老师这个概念在我心里是丝毫没有动摇过的。所以,自从两年前知道她计划出书后,我就一直在期待着,那真的是学生想从老师那儿获得知识的那种期待。2015年11月25日,这种期待终于变成了现实。《城之外》出版不久,刘虹就给我带过来了。欣欣然悦之,读之,感之,悟之,便想写些浅薄的文字,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从第一次知道刘虹把她的书取名《城之外》,我就一直在想这个书名有什么深的含义,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粗浅地理解了,刘虹取此书名的旨意。与刘虹相识也有几年了。开始因为她是编辑、记者,这两个身份对我来说一直是令我仰视的,在不多的接触中我总是对她保持一种仰视的距离。后来比较熟悉了,我才知道,她(包括她们那个职业的人)和我等凡夫俗子一样,也有自己的烦恼和无奈,比如除了采访和写稿,她还有繁重的订报和广告任务。在和她闲聊中,她几次感叹没有整块的时间静下心来写自己想写的、发自内心的文字,侍弄自己喜欢的文学。读罢《城之外》,联想到这些,我似乎理解了刘虹取其书名《城之外》的意味了。甚至觉得,这本书就是刘虹身在城之内奔波生活,而心在城之外思考感悟的结晶。
    在这本书里,大量的文字都是写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的,开篇的文章就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作者崇尚自然、热爱春天的强烈愿望。看到同事从云南回来带回春的气息,她便埋怨小城的春天迟迟不来,而终于盼到了春暖,春天却稍纵即逝,于是便想与春天去私奔。为了谋生,她不得不在城里工作生活,而一旦有时间和机会,就喜欢到城之外忘情于山水,陶醉于自然风光,去追赶春雨的脚步,去和柞水约会,甚至想把家安在柞水的山里,去凤凰古镇沐雨洗心,去无名之峪感受山的灵气,去乡间采摘樱桃,去尤河欣赏一段春光。特别是第一部分用几篇文章写在太乙镇、薛公岭和沙坝等山地的生活。尽管那里生活条件恶劣,但从文字里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山地生活的不舍和眷念。在我看来,自然是最本真的,风就是风,雨就是雨,溪流弯弯,小路蜿蜒,山势崚嶒,你在不在它都是那样子,不改其形不变其色。一个作家,对大自然的崇尚和热爱,就是对本真这种品格的崇尚和热爱。而这一切都只在“城之外”才有。
        这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城之外”,关于心灵思想意义上的“城之外”,刘虹用文字表达得更是丰富多彩,引人深思。在心灵的“城之外”,夜晚独处,她喜欢一个人推窗窥月,看见那月“竟是一团几千年都不曾理清的愁绪”。窗外望雪,她猜想雪不会有悲伤,片片都盛开着嫣嫣笑意,甚至想把自己幻化成雪轻盈飞舞。身处世俗的城里,她却能在心里构筑一方城之外的天地,安享夜晚的沉静,品味红酒一般的寂寞,独自对镜为自己画像。审视农村和城镇的变化,想做一位农妇。回忆一次世俗的饭局,想做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女王。记述一趟地震灾区的见闻,年轻导游因为发自内心的对逝者尊重和哀念,如表露出的凝重神情和难掩悲痛,激起作者深深的感动和赞叹。讲述小区里几对不同年龄和生活状态的夫妻之间点滴的言行和细节,从中感悟爱情的平凡和珍贵。如此等等,既有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生活感悟,也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个记者、一个作家,广泛敏锐的生活触角,对社会生态的关注和思考,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自觉和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
       相对于地理意义上的“城之外”,我认为,这本书的重心和分量在于心灵意义上的“城之外”。这一点除了上面谈的,到了该书的第三部分“零点温度”,可以说达到了高潮。在这一章节里,作者用随笔杂文的手法,谈论世俗,褒贬时弊,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冷眼观世相,隽语论是非。谈金钱与爱情,充满哲思意趣,论“美女”称呼,拿雷锋作比,诙谐中透着严肃,发人深思。从“兔子和窝边草”联想到爱情和道德,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收放自如,水到渠成。从高跟鞋联想到男人和女人,紧贴现实,文笔生动。从“背景”入题,谈人情,论世故,鞭辟入里,直至人灵魂深处。以中国女人的手为题,浮想联翩,娓娓道来,又不动声色地赞美劳动妇女的手虽然易脏却保持了不脏,表达对以嗟来之食为生的美手拥有者之不齿。谈“文贼”,虽有憎恨,却尽显轻松包容的高姿态、大风范。这些文章,包括后面的几篇书评文章,都是作者独处心灵的“城之外”,潜心思考,深入感悟的思想精华。在散文的里,我觉得,直接地描写山水,记述事物,抒发感情,固然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但是最能体现一个作家文学素养和表现能力的,应该是综合反映思想深度和智慧火花的随笔杂文。这一点在刘虹这本《城之外》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对于文章,思想是骨,文字是肉,骨肉丰满方为上品。读刘虹的文章,就是这种感觉。徜徉在她用文字营造的意境里,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显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金簪玉佩、衣袂飘飘的女子,轻轻盈盈,随风而来,飘然而至,逶迤于山水阡陌之间,迂回在轩榭亭台之上,简约,秀美,朴素,空灵。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时不时在文章里闪现的出人意料而又贴切生动的巧语妙言。最吸引人的就是书里开篇文章的标题“我和春天去私奔”,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词,被作者用在这里,不但完全脱俗,而且很到位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令人击掌叫绝。谈“兔子”和“窝边草”的关系,用网络词汇“普通版”和“升级版”来比喻,诙谐巧妙,耐嚼有味。还有把秋日里主人公情感失落时,看到的被行人踩踏的满地黄叶比作爱情的尸体,把清晨的阳光比作密谋的蜘蛛,把斜阳比作艳妇,又把午后的太阳比作产后的妇人等等,这些奇思妙想的句子散落在这本书里,像一颗颗文字的钻石,熠熠生辉。从这些文字里,我看到的刘虹不再是和我谈论她的工作,谈论凡人琐事的刘虹,而是一个逃离喧嚣的、没有阳光的城市,在城之外的蓝天、白云和金色阳光里,沉思静想的刘虹,一个优雅、恬淡的刘虹。
      在前文中,我说过,我对刘虹这本书的期待,是那种学生想从老师那儿获得知识的期待。但是,刘虹这样的奇思妙想而又入情入理的文字火花,凭我的文字素养如何学得到手!同样的道理,对我来说,本来是没有实力对《城之外》这本书“评头论足”的,但是读了它又很想写点东西,于是硬着头皮写这篇文字,从2015年的最后几天 ,断断续续地写,竟然拖到了2016年。期间在微信里又看到在西安举办的“刘虹散文《城之外》分享会”上,各位名家和专家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和专业的解读,几乎没有了把这篇文章写下去的勇气。后来理了理思绪,最终还是写完了。写得好不好暂且不论,权当是我对刘虹新书出版的祝贺吧。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泉东风 | 2016-1-10 2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评论,问好晚安!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自内心深处的文字,对刘虹老师著作的评价和认识,都是老师你心灵地表白。点赞!点赞,支持,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此文已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6-1-11 08: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泉东风 发表于 2016-1-10 21:21
很好的评论,问好晚安!

good  morni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6-1-11 08: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鹿放歌 发表于 2016-1-10 21:47
发自内心深处的文字,对刘虹老师著作的评价和认识,都是老师你心灵地表白。点赞!点赞,支持,支持!

谢谢美言!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