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年华散文】故土

[复制链接]
查看876 | 回复3 | 2016-4-12 20: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土

    老了,我就回村儿里,种上二亩地,然后养几只鸡,再养一只猫,一只狗,院子里花花绿绿种上菜和花儿,空闲的时候我就和文兵出去玩玩,看看好山好水。母亲正趷蹴在地上给瓶子里灌米,我无限憧憬地和她展望着未来,似乎那老去的时光越发显得更动人了。
   之前牢骚不停,一直在抱怨着的母亲也有些安静了,这大半辈子她所固执地认为的那些苦稠日子,怎么会被自己的女儿描述得满是喜悦?那缝缝补补,在酸苦中搅拌光阴的日子,可恶地掠夺了她的青春她的梦,以至,让她赌上了一生的时光。而在这一刻,她的女儿竟然告诉她,这是飞翔过后永久的停歇,是女儿千回百转的思恋。这个在黄土地上耕耘了一生的农家女人,我的母亲,显然是有些震惊的。就像一所破破烂烂的老屋,突然有人来告诉它的主人,这是罕见的建筑,它粗糙的样子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但是很快,母亲又恢复了常态,抱怨,是她对生活的无奈。那是母亲的生活,她这一辈子在黄土地上辗转,再辗转,艰辛地劳作,努力地生存。她把喋喋不休的怨气抛洒在每一个细碎的日子,她总说想飞出黄土地,与那些粗俗而简陋的日子做个永别。转眼,她老了,父亲也老了,佝偻的身子再撑不起远行的梦想。
    可是母亲更想不到,正是她与父亲用一生的辛苦才为我们筑起了这一片幸福的天堂,也正是她与父亲,才让我们更加热爱那片土地。那片土地曾经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密密匝匝的故事绕满了山坡与歪脖子的老杨树,还有羊肠小路。走过了那片土地,才能更加懂得生命的厚重,才更懂灵魂皈依的平静。
    所以,在苍老的岁月,许自己一种从容,扑进故土的怀抱,愿在那里圆了久别重逢的梦。平淡地欢笑着,平凡地呼吸着。
    故土,是剪不断的乡愁,是理不清的思念。是欲说还休,也是欲罢不能。多少次把她请入梦中,又多少次,把她酿成笔间一行一行的字,那寸寸深情 ,在似水的流年挂满了四季的枝头。我心上的故土啊,每一次想起,依然是泪眼迷朦,那份亲切是母亲拥入怀中的温暖,是父亲大手慈爱的抚摸。
    小的时候,常常跑到东山坡上摘酸枣,看谁的衣兜最鼓,谁就是最勇敢的孩子。逞强好胜的我总是那个在悬崖边来来回回的人,红溜溜的酸枣喜眉笑眼地挂在那里,看着小伙伴们着急,然后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将战利品发放,崇拜与感激的眼神小小地满足了稚嫩的心。那一道道山梁,像一曲曲迂回弯折的人生,想想,原来从出生,我们就开始了在颠簸中行进,就要学会在坎坷中奔跑。
    山里人,就像山里长着的那些野果野草,在坚硬与孤寂中开出自己的骄傲。酸枣,酸酸的,也甜甜的,如果畏惧入口的酸,永远尝不到沁骨的甘甜。
    十几岁就要帮着父母下地干活,父亲与母亲的惆怅与叹息像一把把尖利的刀一遍遍刺割着一个孩子的心。父亲不会抽烟,他的愁苦是无言的隐忍,他沉重的脚步踩在黄土地上,烙下了深深的印。母亲瘦弱的身体挥舞着秋天的镰刀,收取着一年的希望,却把一把把汗水留给了脚下的土地。我一直记着,记着那些土地上的故事,我要讲给我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我的父辈,我的故土。
    母亲欣喜地告诉我今年的油菜籽收成不错,记忆瞬间被拉回到了很遥远的地方。记得,我还与父亲从山坡上背过油菜籽。家乡虽然称不上大山深处,却也是山路十八弯,高低不平。
    其实,家乡的历史源远流长,藏匿着许多深远而古朴的历史。只是她的孩子们仿佛已经习惯了寻得一分暧,自乐几春秋。可能,村庄是大家的村庄,大家的事情总是你推我,我推你。所以,这些年的故乡并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突飞猛进,多多少少有了些固步自封,那些深重的故事也就和东山上那块红色的像椅子一样的大石头般永远地沉默着,无人知晓,再到无人记起。
   油菜籽是极其耐旱的,所以父亲就把它种在高高的山坡上,一条窄而陡的山路,下雨的时候常常中间还冲出一道深深的口子。车子自然是上不去,只好靠人背。油菜籽成熟的时候大约是七八月份,恰好是暑假,我便常常主动请缨与父亲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出发。事先,父亲已经打成了小捆,我们拿着长长粗粗的绳子上去,父亲捆上五六个,而我也就是二三个。父亲说背不动背上一个就行了,但为了早些收工我只能憋着气儿,红着脸撑着。往往,肩头被绳子勒得火烧火燎地疼。
    稚嫩的肩头,早早学会了撑起了生活。我曾经怨恨过,即便无奈地追随着父母的脚步力所能及地想要为他们分担着,但没有一天不向往着离开,期望着长大后就匆匆离去,再不回头。
   堆满了羊粪与牛粪的村路,时而踩上去还会溅了满身的尘土,满身汗臭的庄稼汗子,还有满口混话粗语的婆娘们,那挽着袖子,高卷裤腿的样子,一双赤脚片子沾满了泥,端着个大碗,口里一边嚼着一边还忙不迭地说三道四。这一切,怎么看都是俗,俗不可耐。
   人说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而我想说离开过,才更懂故土的厚重。那里有最市井的生活,却有最真实的情感。一捧泥土的味道就是一缕扑鼻的香,一道炊烟就能升腾起一个家的喜怒哀乐。
    即便那是贫瘠的土地,在我经年后的回望里,才发现那里却给了我最丰满的人生,小到一棵草,一朵花,都是落满了故事。就算是一片树叶,想那时,我们也曾手把手将它们互相纠缠,茎与茎的拉扯中,童年的笑声响满了山村。不用很吃力,只是轻易,那些长长短短的往事便奔涌而来。
    父亲有的时候像个大孩子,那时,逢着正月十五,晚上,他便扛着一捆柴带我们奔向屋东的山顶,红红的火焰冲天而上,映红了半个村子,于是一些好奇的孩子就叫嚷着也跑了上来。这燃荒,向征着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也期许着日子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母亲说父亲和爷爷一个样儿,爷爷当年也是这么一个爱热闹的主儿。我是欢喜的,欢喜着父亲能把这淳朴而美好的愿望传给了我们。
    山上,是我们围着火堆的欢腾,山下,锣鼓喧天,花花绿绿的秧歌队,人们叫着,喊着,所有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寂静的山村一下子变得像是个闹腾的孩子。正月的天,还有些冷,但过了初七八,村里的秧歌队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踩高翘的,跑船灯的,扮丑角的一个个都沸腾了起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热闹,上午的时候他们一班人跑到有新女婿的人家家里敲敲打打,主人家端出一些烟糖,大方的再掏个几十块出来,这拜女婿也就是图个喜庆。下午就会在大街上卖劲地表演。我最爱看踩高翘,细细的木棍上稳稳走一个人,那应该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母亲常说十六游百病,即便平时懒得出,正月十六是一定要出去走走的,那样就会一年无病无灾。
    相传,这些秧歌与踢鼓的表演源于元代。还有,我们地方的小戏种耍孩儿,那是需要用后嗓发出的很沙哑的一种唱腔,诙谐幽默中诠释着酸甜苦辣的生活。追溯起来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有人传说当年昭君出塞时回望家乡,思乡之切,哭成不声,最后嗓子也哑了。而后人便模仿她的哭腔去唱,慢慢就沿袭成了耍孩儿
   那片土地啊,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映照着经久不衰的故土文化,也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期望。
   长大的日子,越发爱上了故土。她就像母亲的怀抱,任何时候都能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的悲欢,她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温暖。
   这世间,有些情感并不能用只字片语可以道尽,至真的情,是无言。
   我只是知道一踏入故土,心就会平静,像一涧清泉,缓缓流入。我也知道,一踏入故土,仿佛所有的争执与追逐都不再重要。终于放下了,尘世的疲惫在那一刻丢盔弃甲,终于,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睡上一会儿。
    故土,故,便有了旧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老了,所以才喜欢这般一遍遍恋旧。可旧了的东西总有古色古香的味道,旧了的东西,沾了岁月的尘,总有沉甸甸的感觉。
    故土上,有我父辈的故事,有母亲的唏嘘,有艰辛的回望,也有生命的锤打。母亲与父亲在故土里辛苦了一辈子,他们想着离开,而我在离开之后却巴望在有一天会再回去。或许,并不是他们不爱那片黄土,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他们何曾离得开?那方山水养育着他们,那里是他们的根。
    是的,故土,是根,是父亲和母亲的,也是我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6-4-12 22: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说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而我想说离开过,才更懂故土的厚重。那里有最市井的生活,却有最真实的情感。一捧泥土的味道就是一缕扑鼻的香,一道炊烟就能升腾起一个家的喜怒哀乐。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流浪诗人 | 2016-4-13 1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的叙述,喜欢这样的叙述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间年华 | 2016-4-13 10: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浪诗人 发表于 2016-4-13 10:21
真诚的叙述,喜欢这样的叙述

谢谢版主支持,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