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的条石整齐地平铺在河堤上,在原来基础上增高了许多,路基也比以前宽敞多了,并且依原来老旧河堤,向东一直延伸到现今镇卫生院,下行一百多米处连接到了“三一八”国道。凝望着河堤垒起的巨大条石,沿着“丹水河”畔,脚踏平坦的路基,仿佛又回到了那“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的火热年代…… 当时,“丹水河”北岸再向北延伸,一望无际的是大片,低洼、平整的百亩良田,由于良田与“丹水河”相接处,没有河堤,只是相比较而言较田地略高一点的乱石岗,靠河边有呈带状的一片柳树林。每当河水发威的时候,汹涌、残暴的洪水悄无声息的翻越过呈带状的树林、乱石岗,进而直扑北岸的百顷良田,使那里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有种无收那是家常便饭,时有发生。 在那个岁月里,坡田基本上还是最原始的耕种方式——刀耕火种。人们指望的就是这“百亩坪”在种植粮食方面能出个“彩头”。至少能饱个“肚儿圆”——少饿肚子、少申请政府救济。眼见即将到手的庄稼,就这样被洪水吞没、毁坏。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继而被眼前的一切化为遥不可及的泡影!人们不甘心,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当地人民政府能以大家的意愿为转移,在修筑河堤上面,有所作为。 说来也正是机会难得,前不久,党支部书记带着管农业的副书记、其他几位副职干部,前往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山西省昔阳县参观学习。重点看了“大寨”的——“七沟八两一面坡”是怎样旧貌换新颜得动人事迹。正好也回来了,书记回到自己办公室刚落坐,思忖着根据本地实际如何能把“农业学大寨”掀起一个高潮。这不,办公大楼的平坝外传来人们的争吵声、议论声:“这么好的良田,一夜之间就被一河水搞得‘百孔千疮’” “快要到手的粮食,就这样全部没有了!” “这些‘官老爷’平时嘴上喊得‘呜哇子叫’——‘为人民服务’,但是,落到实处屁也没有” “说得是!” 有的人口若悬河、大发议论;有的人随声附和、添油加醋;有的人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更有目不惨睹的一幕最招人耳目,一个人在那儿呼天喊地、捶胸顿足。这些在现在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人之常情! …… 党支部书记双手把办公桌一撑,“嚯——”的一下,屁股挪移出凳子,“噔——噔——噔——”大步流星直奔出办公楼,只见他两手反背在身后,一脸严肃,知道他秉性的人,就知道他要发威了。 书记姓庄,名庄严,平时一脸严肃,组织原则性强,还是能秉公办事的。在当地群众中,威性极高、口碑很好。只是在这个场合、这种时间,他并没有把火爆脾气使出来,心里明镜似的,这些发牢骚、泄怨气的老百姓,虽然行为有些过激,从本意来说,还是在情理之中的。想到这,只见他面色有“阴”转“晴”,这一变化,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很难被人觉察的,瞬间换作了一副笑脸,干咳了两声,示意大家安静。 “同志们,各位父老乡亲们:本来我们这次出远门参观学习,使我们大开眼界!党支部正在筹划、琢磨着大家刚才提出的这些宝贵的批评意见,也正打算着手,尽快的解决这些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们放一百二十个心,‘丹水河’这匹桀骜不羁的野马,不待时日就会彻底制服的……” 大家听书记一番话,心情舒展多了,心中的一些疑团,豁然解开……满意地有说有笑、回到了各自家里。 庄书记目送远去的人群,直到看不到他们的背影。才折身回到办公桌前,眼前反复重现着刚才的一幕——他沉思片刻,双目紧锁、黝黑的,严峻的脸膛,似乎整个脸部的皮肤都绷得紧紧的,在办公桌上铺开一张白纸,庄严的、提起手中凝重的钢笔,落在了白纸上,几个白纸黑字,格外醒目:“根治‘丹水河’,换来子孙福”。庄书记,本来是土改培养出来的老干部,早就在县一级水利、粮食部门任职。只是在毛主席、党中央提出“大力支援农业生产!”的号召之后,报名回乡支援家乡的农业生产,被当地老百姓推举为党支部书记。至于修个河堤、建个小型水利发电站之类的工程预算,是不在话下的。他迅即通知在家的所有干部,马上到支部办公室开个紧急会议。当然我这个民兵连长自然也在通知人员之列。我们的会议白天进行了大半天,相关事宜还不是很完善,晚上,会议仍旧照常进行。晚上议题主要是针对设想、规划,补充说明还有那些设想的不够周密、细致地方,在施工中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议题开口很小,切入点更具体,要想的周密的再周密,想的细了更细,才会有利于在“丹水河”治理中,尽量少出现一些纰漏。书记要求大家集思广益、在场的所有干部必须要提出一个方面或者两个方面的问题,想得越细越好。 “我认为,根治‘丹水河’洪灾不再次发生冲毁庄稼、房屋,在河畔垒起堤坝。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石材’从哪儿来?怎么搬运?用什么工具搬运?”樊松副书记一连串的问题,掷地有声。 “工程施工必须要成立专门的指挥机构,分派专人来具体管理”会计是个长者,平时言语不多,一旦话从他嘴里蹦出,那是很有针对性的。 “工程专班人员要多少?人员从哪儿来?”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多人参与,是不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后勤专班?” …… 针对大家提出的这些一股老儿的问题,支部做了详尽的安排和部署。 二 仲夏清晨,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蒙蒙胧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静,偶而从远处传来几声鸡鸣。一会儿,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天地也渐渐地亮起来.忽然,在东方“狮子包”顶峰的天际、山峦、树梢都像盖上了一层红色锦缎——那是朝霞,大阳就要出来了。慢慢地,太阳半个脸露出来了,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悄悄窥视着人间.缓缓地,太阳一点一点地向上升起,终于,它露出了整个笑脸. 这时,霞光万道,瑞气千条,将半边天空染得通红,给“丹水河”南北两岸广阔的大地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在晨风的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鸟儿披着一身红霞,歌唱着,飞上云天.此刻,寂静的村庄也醒了过来,人们开始了晨炊.红光、飞鸟、村舍、袅袅炊烟,大自然的一切都以崭新的容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美好的晨光中,“丹水河”治理的战役打响了!只见宽阔的河面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浮桥。施工队每两人抬着粗大的、很长的木头,一拨儿一拨儿的从浮桥上穿行,川流不息、来来往往:还有一拨儿人把粗大的木头垂直的立在河中央,搭成约莫有近八、九米高的架子。河面每相距三米左右,就有这么一个架子矗立在水中央。太阳光照在丹水河水面,微波粼粼、银光闪闪,明镜似的河水中,倒映着浮桥上面来去的人群,隐隐绰绰,甚是美丽。 架子都搭好以后,不少的木工艺人扛来足有三寸厚,近四米长的木板堆在“丹水河”南北两岸,把扛来的木板整齐地码好。嘿!还真不少!远远看去,像个“集装箱”,不对!更像一幢小房子! 木工师傅又扛来粗重的铁桃树、花梨木。锯得锯、砍得砍、刨得刨,成型后便安放在河面上的高大的木架子上,再铺上早已准备好的木板。师傅们考虑到这座桥不是一般的桥,要考虑承重力、“土火车”钢轮与桥面的摩擦力。又在桥面安排人手,从山上砍来柏树枝,活颠活苗,密密麻麻的给桥面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然后安排众多劳力用背篓、箩筐,背得背、挑得挑,搬来土、石面在柏树枝上,众人动手把桥面的土、石夯实、踩牢。原先“丹水河”不知阻隔两岸多少人们来往同行,而眼前便是另外一幅景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三 “运输线”主干道打通了,接下来便是整修河北岸的道路。看似简单,其实难度也挺大,两里多远,路基要打好,路面要铺平,又需要大量的石头、泥土,还要把新修的路面踩实、夯牢。施工队员们,不怕疲劳、不畏艰辛,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肩、挑、抬、抗,没有压路机械,他们寻来一个重千斤的石条磙,在相对的两面中的三分之一处,用篆子啄成槽,再用结实的两根杉木顺槽灌进去,用粗钢筋库牢实。这就是夯实路基的简易工具——“压路机械”。经过一、两天的奋战,大功告成。从南到北全线贯通。 给路基上铺设钢轨是一个精细活儿,精确度高,误差率不能超过零点五厘米。施工队总负责人,请来曾经在铁道部门工作过的专门师傅,手把手地教,实行“现场练兵”,最终攻破了这一技术难关,在较短的时间内钢轨铺设完工。试“运营”那天,“土火车”搭载着十多个青年男女,唱着当时的流行歌曲,频频向“铁路”两边的人群挥手致意。瞧,到处成了烟花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烟花同时在天空绽放,五颜六色,姹紫嫣红,“好热闹呀!”。有的烟花如“天女散花”;有的像宇宙中的繁星;...…这些烟花使人们应不暇接,把整个天空装点得五彩缤纷。“铁路”两边赶来捧场的附近村民人人心花路放,个个喜形于色。多年的夙愿今天终于能够实现了,能说他们不高兴么? 四 采石场人员进场了,托运石料的人员也陆陆续续来了,浆砌师傅也来了,连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同样全面铺开。看来一切准备均在支部的构想之中,也在预料之中。真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全力确保“丹水河”北岸河堤防洪工程,必须在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竣工目标的顺利实现,动员和鼓舞全体施工人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打好最后的攻坚战,公元一九七八年五月十八日上午九时,施工动员及誓师大会正式举行,丹虹镇党委书记梁成伟,阜新大队党支部书记庄严,副书记高秉承、民兵连长宋穹光,“丹水河”防洪工程总指挥向光亮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阜新大队党支部书记庄严主持,工程指挥部和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领导及代表参加了会议。工程指挥长向光亮发表了动员讲话。他首先丹水防洪建设指挥部全体施工人员,对镇政府、以及大队支部领导及部分镇直单位长期以来给予丹水防洪工程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各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的积极配合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表示,尽管目前现场作业面比较复杂,工程量还很大,但是,距离既定的目标仅一年多一点时间。过去的日子,我们克服困难、并肩作战,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未来的一年多,仍需大家不懈努力、拼搏奉献。希望施工人员在总指挥的带领下,喊开嗓子、甩开膀子,讲诚信、保安全,不折不扣地完成工期要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丹水防洪工程,在明年六月三十日前竣工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台下欢迎的掌声如雷,经久不息。一个满头银发、胡须白亮的老头挤过人群振臂高呼:“治理‘丹水河’,留给子孙福!”一人呼,百人应。铿锵的誓言,震撼山谷、气壮云霄! “丹水河”南、北沿河两岸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五 采石场在南岸一个地名叫“小山”的地方,整座山经过相关人员的测量、勘察,全部是花岗岩石头,即便于采料,又紧靠“丹水河”南岸,石料采集好后,只需打一个翻身就可以落脚到河南岸,几个壮力士用毛腰、缆绳绑牢,合力装上“土火车”就行了。 石料采集,不需要采用“大寨”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那样,全用人工、钢钎、八磅锤凿眼,灌炸药,引爆取石。我们有空压机、风钻、固定有专门的爆破员。 工程进行的很顺利。我带着从阜新大队各生产队挑选的精壮小伙子、做事细腻的大姑娘共八人组成的“民兵突击队”,任务就是护送石料,遇到下坡,我们很轻松。“土火车”钢轮在钢轨上运行很平稳,只是到了坡度较大的地方,八个人合力用劲推就行了。特别是运回石料到达目的地后,转身放空行,七、八个姑娘、小伙坐在上面任凭河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学唱革命样板戏,不知当时是谁想出个“鬼主意”——石头剪子布,确定有谁来一首,高歌一曲,大伙儿都青春年少,都开放得很,从不羞羞答答!只有我年岁尙小,只有十八、九岁,还不知道卿卿我我,直到后来成了大龄青年,好不容易从大老远的地方取回了一个媳妇。当然,都到了婚嫁的年龄,我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他们自然发展。你还真不说,真还有好几对就这样擦出了幸福的“火花”。结成了“百年好合”,成就了一段段美好姻缘。 那段时间我们甚是惬意!大有凯旋而归的——“大将军”神态高傲自得之感觉。 六 冬去春来又一春,春姑娘吹一口仙气,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小草从丹水河沿岸,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它伸个懒腰,揉揉睡眼朦胧的眼睛,好奇的看着这个光明的世界。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穿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带着一把剪刀似得尾巴,斜着身子翻飞在空中,或在岩石上、住家的屋檐下的巢穴里“唧——唧——”的唱着歌、辛勤的筑着巢,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春姑娘来了!”河边成片的杨柳,爆出了芽黄色的谷苞,长长的枝条垂下来,有的亲吻着清澈的河水,经风一吹,水面就荡起了清清的涟漪。几只顽皮的小鸭子从窝里大摇大摆的度着方步往河边走,走到河边,它们张开翅膀,一个一个“扑通——扑通”争先恐后的往河里跳。它们游来游去,“嘎——嘎——嘎——”的叫个不停。望着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不由自主的从口中吟唱:“此景只能天上有,凡间只是很难得!”不禁感觉到世事催人老,逝者如斯夫。眼看离工程竣工日期日渐逼近,我们个个都卯足了劲,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时间,力争如期完工,也不辜负镇人民政府、大队庄书记、樊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 竣工那天,先前出席誓师大会的镇、大队领导如期赴约。庆功会上我们“民兵突击小分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嘉奖,获得“钢打铁铸的——民兵突击队”的锦旗一面。那位满头银发、胡须白亮的老头也赶来了,提着一壶自家酿造的上好美酒,特地依次给我们“民兵突击队”所有队员一一敬酒,我们回敬。领导们起身给我们敬酒,我们敬各位领导。大家共举酒杯,开怀畅饮,直到夜深了,人静了……整个山村没入沉寂之中,路过一个个农舍,隐约有鼾声传来……
岁月总是从不为人的怠惰而停步;时光永不因你的叹息而驻足。当你匆忙留意之时,蓦然回首之际,却早已经又是万木欣欣向荣的季节。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了三月杨柳青的“丹水河”岸上,再一次凝望高大绵延的堤岸——勾起我对那燃烧的岁月,青春的年华回味,似陈年老酒——缠绵悠长!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