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足 于 2014-12-31 08:52 编辑
昨天的故事(二)老班长退休的精彩 昨天是个星期天,早上无事就和老伴搭车去了县城半点小事,早上没有吃早餐,随便在东街的“咸汤面”,吃点本县的特别小吃来添肚。吃了早餐就和老伴“分手”各干各人事。我想了想,还是到老班长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吧,也有很长时间没见到了,也挺想念的。于是加快了步伐向北走去。
到了老班长家,绛红色的大门半开半掩,老班长独自坐在屋外等待水壶佛腾,一见面,“老师傅来拜访你,看一看你,你可好!”我快语答话。班长也起身和我闲聊起来了。看上去师傅的身体还算挺立,他已七十七岁了,说起话讲起事还是那么有神,还是那么精彩。但是得行动好像不那么快速了,也有些迟缓了。
老班长他是86年退休的,已经有了二十多年了,在家里他开始学习写字书法,家里的墙壁悬挂了他自己的写作,也给别人帮了不少忙。无论红白喜事总见到他的身影,总在忙碌中生活着,他也成了县城里书法协会成员,他生活的满有情绪的。也说到班里其他同事,都在回忆也蛮有荣幸的。 我说在春节时回老家了看了一下,班长立刻就问:“回白水了,” “是的,”我回答着。 班长一下子,兴奋起来了。他给我讲述了他到白水的概况。他说他到白水就是书法协会组织的,到白水去和白水协会联系,到了仓吉庙看了一下。仓吉庙在白水县史官镇,它的历史也太悠久了,仓吉和皇陵皇帝同一时代人,仓吉是皇帝的史官,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字的发明者。人们常说的仓吉造字,就是这个仓吉了。对于仓吉庙和宗坟我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也去过两次了。它的历史长久和文化内涵,好多人不晓得。我想也许多原因吧。第一它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历史上几乎没有名人遗留过笔迹,第二当地人们就是护塚人,也不多希望有人来干扰他。仓吉庙内有一通鸟文是最早的文字,看上去是很难认的。正厅大殿匾上题字,最早的不过有于右任先生的字迹,想儿可知,历史几乎在这里没有存在过似的。 但是,在他的宗庙内有五十多颗柏树,可证明它的年代,每棵树大的可与皇陵相比美,有的好像比他粗的多。懂得人知道中国三大柏树林,就是黄帝陵、仓吉庙和孔子庙了。说起仓吉庙后殿还有一根特别的檩,它是用蒿树制作的,五间大房同檩十分罕见,主要是用材木现时见不到了。国家农林部专家来到这里,也无法查证蒿树的来历,说它可能消失了吧,反正无法找到活的标本了。据说用这样的大檩的有五十米高的蒿树才能行,可想这棵树是多么的珍贵了,老班长兴奋和我一起议论着。这根大梁并不在高处,当时我也用手去捂摸它,它比较低,木质也特别细密,像香火的香质,也是非常稀奇。
老班长家的客房里墙壁上悬挂着自己的字迹,我看看蛮有风味,字字笔笔也很有功力,几年的苦工总算有点成效,后来我听说老班长经常和别人一起,给邻居、朋友帮忙,无论喜事、丧事,都有他的身影,也都有他的笔迹,无论大字小字都成了一首好贴,有心、用心去练习总有收获。 闲聊后我就和老班长告别了,看上去他的精神还可以,临走前班长一再挽留在一起吃点饭,我也婉转谢绝了,也特别嘱咐注意身体健康,约好下次再见了,我匆匆上街了。
201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