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记忆(二)

[复制链接]
查看733 | 回复1 | 2016-5-16 23: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不消失的记忆(二)
                                                                                            ——家乡的老碗会
一日,在街上看到一家新开的面馆,叫大老碗面馆,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了少年时代。
那时候,白鹿原上农家的房子低矮、逼仄,人口多,根本没有条件置办饭桌、座椅,就连小凳子都是很稀奇的,大部分人除了睡觉,除了下雨雪和狂风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在户外活动:劳作、娱乐,就连吃饭都是在户外,由于吃饭时间基本一致,地方相对固定,人员较集中,形成了老碗会。
所谓老碗会,就是每人端一个大老碗,聚在一起,碗是二十几厘米口径,十几厘米深的粗瓷碗。那时,繁重的体力劳作,加上歉收,人饭量很大。但饭食很简单,一天两顿饭,九点多早饭是苞谷疹,三点多午饭是稀面条、搅团,偶尔改善就是面片、面皮。所以,家里男人都是大老碗盛饭,端上饭直接出门,冬季找暖和的墙角,夏季就是大皂角书或槐树底下。到了那,不用找板凳,靠个树干、碌碡蹲下来就吃,要不就脱了鞋坐在屁股底下,要不捡个石头、砖块坐下。坐下后,就开始边吃边谝:苞谷疹特别烫,有人怕烫,放在脚边的地上,不时要赶走来骚扰的蚊蝇或凑热闹的狗,等凉了后,双手捧过头,扬起脸,张开嘴,让饭一点一点滑进嘴里,这时,只见喉结的翕动,不见嘴的张合,等全部滑进嘴里,碗干净得像洗过了一样;有人端着苞谷疹,等不及了,端起碗,沿着碗沿嘬着嘴发出“嘘——嘘——”的声音,吸引着其他人把目光都转向他,他很专注的沿着碗沿漫着吃,手腕随着转一圈,半碗饭就没了,再反过来转一圈,全没了。吃面的时候,更有意思,有人把面挑得高高的,像在炫耀老婆的手艺;有人面一边不离碗,另一边已放进嘴里,“呼呼”的嘬面声特别诱人;也有人端着饭,不吃,忙着谝闲传,爱谝的人天南地北,信口开河,从播种到畜牲,从天文到地理,从国家大事到孙猴子,从薛平贵到杨家将,从小姑娘到老太太,从本村到外村,没有不敢谝的,而且谝的热闹处都会一只手端着碗,一只手拿着筷子,互相指着,争着,争急了把好好一碗饭翻倒地上。第二天见面,照样坐一起谝。老碗会可谓是新闻发布会,也叫砸泡子会。大多时候,老碗会上都是男人和孩子,妇女除了做饭,还要加着给孩子做衣、做鞋,男人因为干的是重体力活,加上传统思想的大男子主义,除了田里劳作,在家基本上是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所以,农闲时,有充足的时间闲谝。吃完饭的男人是不用回家盛饭的,老婆会派孩子专门给端饭,加饭,这就苦了一些光棍了,人家谝完了,孩子把碗拿走了,他的碗会一直放到脚边地上,有时不留心还会被踢得滚几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父母离世早的小伙,是不会早吃饭的。别人吃饭时,他们的看孩子,于是抱着娃凑热闹,由于太专心,孩子把尿撒到说话人脸上,或撒进别人碗里的,这会惹来哈哈大笑。
老碗会的高潮就是从旁边过去个年轻的女子,所有人把目光齐刷刷投过去,一直到看不见,回过神来就开始拿这个女子说事,要是陌生女子,有人会发怪声,吓得女子跑走了,有的会神秘的挤到一起,说着怪话,两个人的坏笑会引来他人的围攻。要是本村的,就会故意喊着她男人的名字,或是公公,或是大伯子的名字,有人还会拿现场某男子打趣,这女子绝不敢抬头,不敢停留,绕着走开。但是,女子走后,那个喊叫的人一定没好果子吃,会被所叫的人按住头压倒打,直到求饶,发誓、甚或买烟才罢休。
孩子们趁着给大人端饭的空隙,有的专心听大人聊天,有的学有特点的大人说话,有的没心没肺的乱穿,有的从高处跳上跳下。但大人说的一些玄幻的、鬼异的、演义的故事都能记住,等第二次有人再谝,出错了就会纠正,因此,这孩子被称为有出息的孩子。那时的孩子,会被大人说成岳云、杨六郎、红孩儿,甚至司马光、孔融等。
老碗会也不只是闲谝,要是谁家鸡、猪、羊穿沟里了,谁家牛掉涝池了,谁家麦垛着火了,大家齐出动,一人吆喝,应者云集,尤其救火,男女老幼,锅碗瓢盆,钩檫,刀绳都派上用场。这是考验村子是否团结最重要的时刻。
后来,村子慢慢富裕了,囤里粮食多了,碗里花样多了:包子、花卷、煎饼、油糕、臊子面、油饼。这让男人的虚荣心大大攀升。谁家媳妇手巧,擀的面又薄,切的又细,谁家肉多,谁家油多,就是日子殷实,男人都会故意把饭吃得特响,比输的会气呼呼回家,第二天就会被孩子爆料骂了老婆。但是,笨点、傻点的媳妇是不在评比之列的。
后来,大家庭分散了,青壮年外出打工,房子重新盖成小高楼,房子装修后,家具一应俱全,讲究的人家再也不来参加老碗会,老碗会自然解散了。
如今,到处都是“大老碗”饭馆,我想该创意者一定是见证了老碗会的,他想唤回大伙美好的回忆。然而,装修一新的餐馆,窗明几净的大厅,挨挨挤挤的桌子,陌生的面孔,怎么可能回到当年的老碗会的场景中。
哦,故乡的老碗会,那人、那景、那情、那笑声珍藏于心灵的深处,任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历久弥新,绝不褪色。
投稿人:蓝田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南小玲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6-5-17 0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到处都是“大老碗”饭馆,我想该创意者一定是见证了老碗会的,他想唤回大伙美好的回忆。然而,装修一新的餐馆,窗明几净的大厅,挨挨挤挤的桌子,陌生的面孔,怎么可能回到当年的老碗会的场景中。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