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的持续性影响。在我国,孝道的理论思想和传统文化始终影响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孝是什么?孝与孝道是同义词,说的是道德现象,它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归纳演绎上下辈之间的伦理道德。我国最早的著作《尔雅》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由此可见,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何为不孝?汉代著名经学家赵歧《十三经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儒家代表孔子认为,要稳定社会,必先稳定家庭。若未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就难以实现家庭的稳定,进而稳定社会无从谈起。对此,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极力倡导“百善孝为先”。此书传说是孔子自作,但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且看《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和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後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如孝後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後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孝与德密不可分。《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德,人与人相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常指:品行,品质,品德,公德,德行,德性,道德。“德”的原意是人的行为方式应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它常与道相联系。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践,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的所作所为。当代学者陈鼓将德归纳为三点:一是“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二是“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三是“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即通常说的人的“ 德行”。
德体现在做人之道上。人,要行为端正,行其善道,尽其做人的本份。国学认为,人要按道而行,对照自己,找到本为。男女各以八德为做人的规范。男子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女子八德是:孝、顺、和、睦、慈、良、贞、静。以此为做人的基础。
我国几千年文化文明,一直崇尚忠孝仁爱礼仪廉。
西部文学始终把“弘扬西部文化,传承孝德精神”作为主旨。这具有历史性、前瞻性,在一定意义上,引领着文学、文人的发展方向。
人生短短几个秋,修身养性,品行德行是为首。无论贫寒富贵,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如何,名声怎么样。所谓“驴死架子不倒”。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自己,还关乎到下一代,所有人的整体行为后果则影响民族国家的未来。
人活一世,生应为人杰,死应为鬼雄。声名狼藉,遗臭万年,谁也不愿意。人一生,不一定要有多大成就,但名节清名,十分必要。
一是要有孝心。要发自内心孝敬父母,这不等于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更重要的是要“敬”,使父母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精神上的慰藉。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事父母”。要保证父母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和供养。在父母年老体衰时,尽赡养、扶助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责任义务。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直至养老送终。父母是自己生命本根。很难想象一个人连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敬不爱,他怎么真心对他人、爱社会、爱国家?怎么会有好的人品?
同时,要处理好长辈与平辈、下辈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关系。
作为文化人,则应更高要求自己。曾子《论语.颜渊》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我们通过文字交友,借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或文化修养。
二是要发愤图强,立身。不断地努力进取,成就自己。“立德、立言、立功”,显现自己的才能,为家庭、为国家贡献力量。《孝经》所述的:“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上,司马迁为了实现父母的宿愿,隐忍苟活,最终完成了其父尚未完成的《史记》,名垂千古。
三是要修身养性。践行孝道,始终坚持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讲道德,重品行,力求德才兼备。要重情义,仁爱礼仪,善待他人,感恩戴德,知恩图报,不做缺德的人。要谦虚谨慎,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缺点,提高个人素养,做一个有品位、有修养的人。
作者简介
作者:梦之旅,实名王玉民,银行员工,高级经济师,高级审计师,银行总行级培训师。西安交大经济学硕士,西安交大管理学院MBA特约论文指导评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文学爱好者,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在各种刊物发表文学作品50余篇,现任西部文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