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张笃龙——龙跃宫旁李观苏

[复制链接]
查看1242 | 回复1 | 2016-5-25 1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跃宫旁李观苏
张笃龙
我的村子位于县城西去十里的唐龙跃宫遗址旁,古名李观苏,相传为龙跃宫遗物的八角琉璃井还在。我离开村子已经十多年了,但老屋还在,村子情结永远割舍不下,龙跃宫的蛛丝马迹时时勾起我对家乡的无限挂念。
我在老屋住了38年,从出生到工作几乎没有长期离开过,即使高中、师范住校因离村子不远每周也是几次回家居住。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没有不认识的,谁家的桑椹熟了,谁家的柿子红了,谁家有榆钱,谁家有槐花,谁家后院有林子知了多,谁家门前有菜园黄瓜已挂花都了如指掌。
小学就在村子里,起初还借用生产队库房,后来盖起了两间简陋的教室。夏季午睡自带的麻袋、口袋、烂席片在教室随便一铺。小孩子贪玩装睡,等老师悄悄退出教室在隔壁办公室睡下,我们几个捣蛋鬼早按耐不住悄悄溜出教室直奔同学家,早已熟透的桑葚在等着我们。手上口角全成紫的了,不等午睡铃响又已悄悄溜进了教室。
村子东头有个面积不小的水塘,是窑户烧窑起土留下的遗迹,那可是我们村子的欢乐场。尤其到了夏季,村里的男女老幼都喜欢集聚在那里,孩子们下水游玩嬉戏,大姐大妈们提着一大粪笼衣物蹴在水边捶捶洗洗,打情骂俏自然少不了。有时候,静静地泡在水里聆听着搓衣捶布的声音,也是一种绝妙的享受。还记得那次,老支书顺路提走了我们的裤子,害得我们在水里待了半天。
最喜欢农忙季节,学校放了忙家,很多时候学校集体组织帮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主要是捡拾麦穗,颗粒归仓。同学们列队高唱着革命歌曲向地头出发,融入到大集体劳动的欢乐之中。有时也拾棉花,歇息之余,生产队给同学们端上来热呼呼的红苕,同学们吃着红薯分享着劳动的快乐。
在求学直到工作成家的几十年里,村子始终是我的根据地大本营,由生产队变成村民小组,由大集体合作社变成联产承包个体家庭经营户,由单身到成家有了孩子另立门户,由村子搬到县城居住,不管怎么变化我对村子的热爱、我对村子的那份情结一直没有变。在外困了回到村子歇歇脚,有烦心事了回到村子东头转转西头看看,没处可去了直奔村子找小时候的玩伴,聆听李三娘吊水的传说,挖掘龙跃宫的故事,目睹村子的变迁,感受着邻里乡亲们的热情和亲切问候。
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了村子会是怎么一种情景,但我现在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危机。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开发园区的不断扩张侵蚀,许多传统意义上的村落已经不复存在,我隐隐约约感觉得到,我的村子也是芨芨可危,我们聊以慰藉的精神家园面临崩溃的边缘。
最近,区文化馆征集口述史志愿者,重点是对即将消失的村落及村落文化民风民俗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我希望通过这次口述史的志愿行动能好好慰籍一下我久违的思乡情结。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6-5-25 16: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赏佳作!来学习,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