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娃”品鉴 张笃龙 期待群贤放诗心,桃红柳绿待佳人。春风歌罢庙堂远,谁解草民苦咏吟! 这个春季,“烂娃”着实在高陵火了一把。3月27日高陵首届“烂娃杯”民间诗词大赛第一阶段桃花诗会隆重举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耕文化的坚守者走进人们视野。从桃花诗会伊始到网上投票再到最后的颁奖仪式,高陵首届“烂娃杯”民间诗词大赛把高陵民间诗词创作氛围引向一个高潮,也把农耕文化精神传承引向一个高潮。大赛已圆满落幕,但诗词大赛余韵远未消退。 第一次见烂娃,是在他的桃花园里。老鼠眼,碎个子,走路还有点像瘸子,要人样没人样,要模样没模样,正应了那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度量。烂娃一投足、一张嘴,就显出了非凡的气场。语言戏谑诙谐,行为散漫不羁,出口就是一首韵律诗,句句话又说在辙里,用农村话说,句句吞在屎尖尖上,再加上那圆不溜秋的脑袋,咪不拉基的碎眼窝,使人引俊不禁。民间才子,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漫步桃园,桃园空透宽敞清新宜人,枝桠饱满精神昂扬向上,花蕾精气十足含苞待放。无疑是一个果树种养高手,更加深了我的印象。从后来的接触和与他交往的朋友口里,烂娃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其实,烂娃不是高陵人,蒲城永远是他割舍不下的故土。他首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汉子,是一个不碰南墙心不死的农村硬汉。他栽植果树30多年,果树已经成为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爱人,一个羞答答的小情人,让他爱得死去活来。在长期的耳鬓厮磨中,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果树栽培系统理论。他一改过去传统的修剪技术,而是顺应植物奔放张扬的自然生长特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而带来的过分抑制植株自然生长造成的植株养分精气的过度损耗,使植株生理机能得到健康舒展和自然发挥,促进植物自然生长,还给果树一个快乐生长的自然生活环境,让风光水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找回果品原有的品质和状态,引发消费者无尽的回味和童年的遐思。更绝的是,烂娃果园管理理念,实现了返璞归真,他总结出了五不技术: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不在果树生长期无端干扰,不治果树生理性病害,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使各种果品达到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的效果,真是“气死专家、饿死教授、歇死农民、高兴死消费者”。用他的话说就是:烂娃桃回归自然生态,乡妃梨寻觅儿时清香。由于独特的管理方式,桃树达到了枯木逢春的效果,三、四十年的老桃树在他的作务下返老还童,迎来第二春,惹得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前来交流探讨。 他在家乡经营着成千亩土地,在蒲城、高陵先后成立了烂娃桃合作社、乡妃梨合作社、天使瓜果合作社等四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高陵注册了陕西崇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他在高陵的农耕文化事业正风生水起,在高陵境内已先后建成崇皇高墙烂娃桃基地、鹿苑张家梅园、白马寺乡妃梨栽培基地。 在辛勤劳作的同时,他一点也没有忘记对推崇弘扬传统文化和诗词创作的痴迷,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粗人,虽说从他的面相一点也看不出点文化气息来,但他钻的都是些文化人,出口成章的功夫谁也不敢小瞧他。劳作之余只要有那么一点点闲暇,几句顺口溜就喷薄而出,或是对人生酸甜苦辣的理解,或是对劳动本色的快乐阐释,或是对老人孩子的挂念和愧疚,或是对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的讴歌。快乐劳动似乎是他的座右铭,痛并快乐着,劳动着快乐着,快乐着劳动着,不知道是因劳动而快乐,还是因快乐而忘记了劳动的辛劳,在他的生活里,好像永远是不辞辛劳的劳作、劳作、再劳作,同时,又是永远的快乐、快乐、再快乐,两相融合,成就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痴迷耕读文化,在故乡成立了三道湾耕读文化研究院,连续主办过八届桃园论剑,全力传承农耕文化。如今,又在高陵掀起一阵烂娃风。高陵首届“烂娃杯”民间诗词大赛的成功举办,更激起烂娃的热情,他表示要把这个大赛持续办下去,办成高陵一个品牌,让更多的民间诗人融入到传承耕读文化的队列中来,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建立崇道书院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崇道书院一定会成为烂娃又一个传承耕读文化的有力阵地,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让我们好好聆听一下烂娃的心声吧: 都说烂娃是东胜,有谁知道他的梦?更有说他不是怂,一生瞎整在胡成;
其实烂娃非东胜,苦难坎坷笑人生,善良纯朴爱学习,一心一意在务农;
生活简单不讲究,一碗泡馍饱肚中,穿的衣服没模样,身上没钱不装穷;
扎根土地闹革命,桃花源里笑春风,不怕困苦和磨难,改天换地赛愚公。 对了,还没介绍烂娃的真名,他就是创出著名“烂娃桃”“乡妃梨”品牌、成立高陵区烂娃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陕西崇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许东胜先生。 2016年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