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鹿放歌 于 2016-6-3 14:17 编辑
今年的雨水特多,晴的机会少,隔三差五,时不时或是淅淅沥沥的,或是哗哗啦啦的,甚或是大雨如注。整个天空和大地雾蒙蒙的一片,就像是一场大型的演出,帷幕被拉得严严实实,“演员”就是始终不露真容;又像是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盖得捂得实实得,给人以神秘朦胧之感,所见的一切都犹如雾里看花、隐隐约约。 打着一把花布伞,行走在校园,听那雨滴落在伞面开出的朵朵雨花,脚下溅起一个个小水泡,恰似一个个小精灵轻吻你脚下白边网鞋,在你身体的周围轻舞飞扬。透过珠帘似的雨滴,就仿佛置身于烟雨朦胧之中的感觉,那感觉似仙而又非仙,如痴、如醉。 烟雨漂洗的校园,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温润的色调、幽淡的芳香,跳动的花伞,像开在雨中的花。我想起烟雨蒙蒙的丹水,会不会也有一个撑一把油纸伞,一个俊俏模样的女孩儿?时光会不会为她停留?她会不会被如今的目光欣赏?丹水却是画影清波。今年丹水的水草颇多,河岸的杨柳低垂,水面被雨点激起的一朵、十朵、百朵、千朵、万朵……无数朵雨花,如果我再回转几十年,一定会选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伴着我的新娘子,那一袭纯白的衣裙,手撑两把油纸雨伞,在初夏蒙蒙的雨中……想着想着,在是不是太浪漫了一点,忍俊不住,自己也差点笑出声来。 再望那校园四周围的雨中景色,别有一番风味。东边的群山都掩映在雨雾中,白茫茫一片,只露出“白云观”高耸的山巅,望着那与天齐肩的巅峰,一个古老的传说,萦绕在我的脑际:“白云观”原来名字并不是如此,就因为一个人在此经过,后来就由“白狗观”的名字而更名为现在的“白云观”了。他就是东汉时期刘邦的名将韩愈,有紧急军务在身,从中原策马疾驰至巴蜀,来到长江边他与他的四个随从侍卫翻身下马,过彝陵古渡,进入到江南岸边,纵身上马,跃马挥鞭,驿道上顿时尘土飞扬,不一会儿穿桥边、进土城、翻四方湾踏马进入到赤兔垭土岗坳口,,勒住缰绳,那棕色白鬃骏马长啸一声,韩愈停下来手指正前方,便问随从:“对面那座山峰是什么地方?”众随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面面相觑,摇摇头不知所以,后来找当地老百姓一打听,听说叫“白狗观”。气儿不打一处来,说:“什么‘白狗’‘白狗’的,好狗不挡路!就叫它‘白云观’吧”。说罢,他们一行五人上马,策马扬鞭,打西边而去,一溜烟儿就消失在那大巴山的群山峻岭之中。从此,“白云观”这个名字名声鹊起,再后来,一个云游四海的张道人来此,见这里地势险要,风景如画。又听说此地得名于汉朝名将韩信所赐,便就在这里建起了道观。据说当年全国各地的香客都纷纷前来朝拜,香火旺盛之极。 你再看校园的南边,从“狮子包”接“菖蒲垭”连“老岩”靠“龙池”山,群峰连绵,山峦起伏。在浓雾的锁裹下,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在“白云”深处蜿蜒盘旋,景观甚是壮观。至今在“老岩”岩壁上印刻着一位仙人的头像,当地老百姓给他冠名为“仙人撒网”。据说是天庭“太白金星”奉玉皇大帝之命,下的天界巡视凡间民情,当他拨开南天门,只见这里成百上千的鲤鱼打挺,翻跃不停,只看得“太白金星”老儿,心花怒放,喜不自禁。当即撒下大网至“鲤潭坪”随即电光闪闪,一声炸雷那“太白金星”老儿躲闪不及,被定格在那岩壁上了,这也只能是一个传说,究竟当时的情况如何,后来也没有人去对他进行考证,成了亿万年的一个“谜”。 校园西边,雨幕涟涟,隐约可见的只是万千重群山,峰峦叠嶂,显示出了雨中的那般绿,绿的使人不禁产生种种遐想,像未出闺房的少女,那般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用白“纱巾”遮挡住颜面,不露出真容样貌来,那样的妩媚。 学校坐落在北边山脚,教学楼后面是一座被绿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山峰,苍松翠柏青翠欲滴,那一丛丛山竹,经夏雨的洗涤,荡去了往日身上的尘埃,显示出了另一番的绿。绿意葱茏,格外的耀眼夺目。那屋后成片的柑橘林,在夏雨中舒展枝条,吮吸着雨露,集吸力量,只待来日吐露芬芳,展露芳华。 初夏烟雨的天气,在诗人眼里是绝美的风景,唐宋以来有多少诗人以雨为题目来抒发他们的情怀。这样的天气被诗人欣赏应该是幸福的,这叫知遇之恩。因为在俗人眼里就是鬼天气,他们会说要下就痛快下,要不下就痛快停,初夏烟雨的长处被欣赏,她的短处被原谅。我长久的驻足在在这雨中,尽情的品尝着夏雨的滋味,夏雨的灵动。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