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光散文】回望海参崴

[复制链接]
查看815 | 回复2 | 2016-6-19 12: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谷 于 2016-6-19 12:11 编辑




       从绥芬河口岸出境进入俄罗斯,有公、铁两条路可走,我们是坐火车走铁路到达俄罗斯边境小镇格罗德枓沃,在这里换乘俄罗斯的大巴,中途经过乌苏里斯克市及几个不大的小镇和村庄,就直奔这次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海参崴。


                                                               一


      海参崴是一个依山面海的山城,有点像大连,也是个风景美丽的地方。只是这里的山并不陡峭,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递高。不算宽阔的列宁大街如同一条等高线沿山腰从市中心穿过,横贯全城。其实海参崴这座城市,并不缺乏平坦的土地,房屋所以建在山上,据说是因为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联,当时占领这里的日本军队,害怕游击队利用山势和树木来隐蔽偷袭,遂把山上草木全部砍光。爱美的海参崴人觉得光秃秃的山不好看,于是就依凭山势建起了可以远眺大海的房子。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在前苏联外交部官员陪同下访问过海参崴,还写下了一篇游记。那时,“海参崴的人口大概有三十万”,谈到列宁街,茅盾先生写道“请你不要想象这条街上是如何车马喧闹,行人拥挤”,“ 没有都市的喧嚣杂沓”“ 市民的服装很少极讲究的,但也少见衣衫褴褛的人”,“市内交通工具有电车和公共汽车,可是很少看见私人品车。”
      半个世纪后的2007年2月,我们来到海参崴游览时,这里已经有六十万人口了,翻了一番。街上车水马龙,山城喧嚣,行人拥挤。现在满街跑的并不只是公共汽车和电车,而是多了许多的私家车。请你不要据此就想象这里的居民是如何的富有和幸福,这些私家车大多是从日本和韩国大量走私来的价钱极便宜的二手车。市民的服装整洁得体,俄罗斯年轻姑娘们的服装虽谈不上精致讲究,但大多穿戴入时,也可称时尚。加上她们曼妙的身姿和白皙的皮肤,成为海参崴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时移势变,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看到的海参崴与茅盾先生看到的海参崴大不一样了。
      不过,与中国许多城市的飞速发展比起来,海参显然崴落后了。与绥芬河高大宽敞、装饰华丽的海关大楼比,格罗德枓沃的海关楼,显然只是几间低矮的小屋。通往海参崴的柏油马路坑洼不平,高高低低,显然也不及我们边境地区宽敞的水泥马路好走。我们住在海参崴的“    ”酒店,酒店的房间空间狭小,设备陈旧,也不提供拖鞋和洗浴用品,最糟糕的是卫生间在建设和装修时没有进行防水处理,沐浴时稍不注意,弄到地板上的水就会漏到楼下,接待外国人的星级酒店质量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城里那些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居民住房而突击建设起来的火柴盒式的楼房了。我们在市内参观游览时,街上看到的多是些没有外墙装修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灰暗楼房,很少见到装修得很漂亮的高楼大厦。我们倒是也看到几幢正在建设中的大楼,但导游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海参崴的“胡子工程”,短的七、八年,长的已经十多年了,不知什么原因,房子盖不上去,架子也落不下来,实际上停工已久,但给人以“在建状态”的感觉。在绥芬河和格罗德枓沃的海关,我们看到俄罗斯的老人和孩子,当然也有漂亮的俄罗斯小姐,拖着大大的沉重的编织袋等候验关,这些编织袋里装满了从中国采购的衣服鞋帽、被褥床单和小电器之类的日用百货,我们在海参崴的商店里,看到了许多中国商品,这些价廉物美的中国货很受俄罗斯人的欢迎。就这么粗略看看,我感觉海参崴落后了,城市基础建设恐怕要落后我们一、二十年了。至于落后的原因,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看,往远的说在冷战时期,由于美苏争霸,大搞军备竞赛,拖累了苏联,后来戈尔巴乔夫的休克疗法又害苦了苏联的经济。近处说,我们接触到的俄罗斯海关办事人员慢腾腾的作风,刻板的方法和低下的工作效率,在海参崴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恐怕不是绝无仅有的,海关可是一个国家展示自己的窗口呀。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广袤肥沃原野,很少被开垦出来,种上庄稼,而是被一片片抛荒。要是在中国,这样的良田沃土上,一定会林木葱郁,牛羊成群,瓜果飘香……,可是在这里,黑土地上杂草疯长,野花竟开。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我们没能看到的黑土地肯定更多,不知那些地方是否也草长莺飞,兔子出没,野兽做窝。


                                                                二


        海参崴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原属中国领土。
       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海参崴被沙俄割占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地名在俄语中的意思是“控制东方”,沙俄的扩张野心昭然若揭。前苏联,海参崴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和第23空军的司令部所在地,一幢灰色的大约20层楼高的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大楼伫立在港湾里,据说,潜艇可以直接开到大楼的底下。在高大建筑不太多的海参崴,它鹤立鸡群,非常醒目,特别吸引游人的眼球,让人很容易就可以想见它昔日的辉煌。当年,这支舰队的确声名显赫,威震八方。它的强大实力连美国海军也都不敢小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日衰,经济倒退,太平洋舰队自然也好景不再了。原来横行在太平洋上的明斯克航空母舰早已成了深圳供人参观的一个航母博物馆。如今,只有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等几艘老旧的军舰,仍默默地停泊在港湾里等待游人来眺望。近年来由于军费紧张,俄罗斯海军已经养不起,也买不起大型舰船了,太平洋舰队如今实力大减,甚至连出海训练的时间都不能很好保证,渐渐成了“卧槽海军”。
      但这并不影响海参崴旅游业的发展,转换一个思路,昔日的军事重镇倒成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好牌。俄罗斯于1992年,把海参崴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过去封闭而神秘的军港逐渐变身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海参崴的景点有:列宁广场、火车站、西伯利亚大铁路纪念碑、船站、炮台、兵器陈列馆、中心广场、军港、二战时期的潜水艇、无名英雄纪念碑、远东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水族馆、东正教堂、海滨浴场、海参崴国立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屈指算算,与军事和战争有关的景点占了一小半。我在部队呆了二十多年,当然对军事景点要比别人更感兴趣。此外,印象较深的是铁路运输和海运连在一起的海参崴陆港火车站,这在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水陆联运,既节约成本,又有多方便呀。海参崴的火车站1912年建成,是一幢古朴典雅的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精美建筑。虽然,再过几年,它就要迎来自己的百岁诞辰,但与附近许多年轻的小弟弟建筑比,它没有一丝疲惫老态,依然青春靓丽,充满活力,在勤奋工作。还有西伯利亚大铁路纪念碑,站台上陈列着一台老式的蒸汽机车,一根两米来高四周刻着“9288”字样的标志杆,告诉游人这里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有9288公里的距离。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铁路,它是1891年开始修建。再就是在列宁广场,我看到了一尊耸立在高高的基座上的列宁塑像,那一瞬间,我心中感到亲切,也同时油然而生敬意。但我也马上注意到列宁塑像上沉积着许多尘埃和鸟粪,显得灰暗和不净。我知道这是日晒夜露,风雨剥蚀,鸟雀飞临的结果,但显然这尊列宁像已经好久没有人来给它做卫生了。记得文革中各地都建广场,树毛主席雕塑像时,毛主席曾幽默地表示反对,他说:不要到处树我的像,让我在外面餐风露宿,日晒雨淋。我想,列宁要是知道毛泽东说过这个话,一定会表示赞同的。我们在海参崴的导游那里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当有人指着列宁广场上的列宁雕像,问一个俄罗斯小孩,那个人是谁时,这个小孩竟然回答说:那是一个招手打车的爷爷。这也许就是列宁塑像灰暗陈旧,尽显沧桑的根本原因。
       海参崴开放以来,到这里来旅游、经商的,最多的是中国人,据说一年有几十万人,占了所有外国游客的90%。如今这里的许多商店门口都有中文说明,当地的营业员也有不少会说一些简单汉语的,人民币在这里可以方便地进行兑换。中国人来得多,一个原因是有地理之便,从绥芬河、珲春市到海参崴都不过200公里的路程,经商、旅游几个小时就到。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对海参崴难以割断的历史情结吧,那里曾经是我们的故土,是元朝的永明城。被沙俄割走的这块土地,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宝地,现在那里怎么样?和我一样,许多人在带着好奇心游览海参崴的时候,都有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异样的感受。



                                                                  三


       海参崴,当然是一块风水宝地。
       除了它美丽的风景,从军事上讲,海参崴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是战略要地。它是四季不冻的天然良港,是重要的军港、商港和渔港,这里的海里头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每年可以捕捞大量的海产品,这里的黑土地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出产大量的优质木材。本来还可以生产更多的大豆、高粱,是因为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紧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却让野草疯长。
       俄罗斯人和居住在这里的中国人、朝鲜人都在努力地建设这块宝地。
       我们的俄罗斯导游是个四十开外的中年男子,据他自己讲,他在四川成都呆过几年,讲得一口不算标准但挺流利的普通话,它对中国的高速发展充满了佩服和敬意,对海参崴发展的滞后也有体认。他在向我们介绍海参崴情况的时候,从不避谈不足和发展中的问题。他甚至几次说到“中国和俄罗斯是好朋友,过去,我们帮助你们,现在你们又在帮助我们发展”,看得出来,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讲话是诚恳的。但是,当我们中有人问到150多年前海参崴的历史时,这位俄罗斯的导游只是轻描写淡地说了一句“150多年前,这里没什么人住,历史上也没什么记载”,“我们中国的历史书上有记载,海参崴原是中国的,清朝时这里归属于吉林将军的领地”。俄罗斯导游听后诡秘地朝我们眨了一下眼睛,笑着说“这里过去没有历史,因为书上没有”,与导游争论这个问题是不会有结果的,也是无益的,大家转换了话题。后来得知,别的中国旅游团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时,据说导游的回答也大体如此,真不知道俄罗斯的导游,对这个敏感问题的回答,是不是有个标准答案。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谁也篡改不了。记不记载,都改变不了历史事实。
       记住历史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历史。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已经谱写了新中国的光辉历史,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奋发图强,在世界历史上创造出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世纪,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
       在结束海参崴五天行程,大巴载着我们离开酒店,驶出这座美丽城市的时候,在登上国际列车,离开格罗捷科沃小镇的时候,我回望这块曾经叫做“永明”城的辽阔大地,回望海参崴,在心中默默的祝福它“明天会更好”,这是一定会的。因为,俄罗斯人决心重振前苏联国家的雄风,正在积极想办法,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建设美丽的海参崴。
       前不久,我从网上看到俄罗斯有人提出将海参崴部分土地租借给中国75年的建议,利用中国的资金来开发海参崴,这一提立即议引发俄中两国各方的热议,尽管结果会怎样,现在不得而知。但我觉得,这种想法和提议,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一次大胆的探索,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勇敢尝试。
海参崴,只要摸着石头,河总是可以过去的。过得河去,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6-6-19 14: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细腻,文化底蕴深厚,学习,问好您!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远山谷 | 2016-6-19 18: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翔鹰 发表于 2016-6-19 14:42
文笔细腻,文化底蕴深厚,学习,问好您!

谢谢来读,问好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