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迟诚 于 2016-8-31 16:22 编辑
今天看了一篇微信平台的文章,看过之后心情沉甸甸的,忽然间想拷问自己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是啊,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各种题材的文章应运而生,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有些作者不惜重墨,或者励志,或者煽情,或者蛊惑,或者心灵鸡汤。面对文学的百花齐放,读者目不暇给,不知怎么选择文化大餐,是跟风一样的选择点击率高的文章,还是看被抛弃在角落里默默独言的文章,这似乎成了读者无所适从的选择。 我想人们为什么写文章,不外乎是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象煤炭工人开采煤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开采心灵最深处的灵动。也就是说写作的意义也在于改变这个世界——通过文字传播的方式,将你的认识、思想和情感传达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你所知道的,思考你所思考的,感悟你所感悟的,进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身为写作者,你必须认识到,你的社会角色是记录者和传播者,你用文字记录和传播知识、思想和情感,文字所承载的有价值的内容,对读者有所增益。 写文章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心似乎又有些不甘,文章出来遮遮掩掩,拐弯抹角。最后作品出来又陷入“既怕别人看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左右为难,真乃写文章人的苦事。 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 所以一些大家的作品我们读过之后,总是感觉欠缺点什么,其实有点欠缺的就是他们对事实负责的态度,欠缺的是他们为文字传播的执着与果敢。 像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太罕见了,多少文人的笔触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思想的局限,为自己未卜的前途欲语还休,悲悲切切,让人倍觉像牙痛病人的呻吟。 记得丰子恺先生曾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然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如此:就算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群而另觅生路的。后来看见鸭也如此。赶鸭的人把数百只鸭放在河里,不需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块。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二只,其余的都会跟上了岸。即使在四通八达的港口,也没有一只鸭肯离群而走自己的路的。” 丰子恺先生在这里说的是动物们的盲目,然而,无数事实证明,盲目并不是低等动物们的专利,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目前在网络信息发达泛滥的今天,好多人也是如风一样趋之若鹜,在各大网络平台初试牛刀,各大平台的公众号集大成者应运而生。如果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来赏读这些文章,就会发现层次参差不齐,有的文章饱含深情,有的文章浅尝辄止,有的文章愤世嫉俗......好多作者自诩为某某知名作家,可是当你读他的文章时,不觉心生徒悲,不知是自己鉴赏能力不够,还是文章真的是不忍目睹。这样的文字发酵之后,我想只是制造了一些文字垃圾而已,别无用途。 文章悦人悦己,让读者产生共鸣,才是大妙。 言不由心生的文章是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是没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骈弃的。 文章写成后是让世人品读的,只要能够用灵魂发声,用真情孕育,我想任何文章都是可取的,都是人们的精神盛宴。
作者简介:迟诚,原名迟明红,职业会计,文学爱好者,酷爱读书,喜欢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平凡人的故事,以文会友,真诚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