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散文】下河救人(十二)

[复制链接]
查看1551 | 回复5 | 2016-9-27 16: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jpg

下河救人(十二)

        下乡插队的夏天,刚收完麦子,老天下起了大暴雨,而且连着两三天的下,山川的小河道全部都涨满了水,有些河边的菜地也被水淹了。等雨停了,我们走到河边一看,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河道变宽了好几倍,河面上看不见水,漂浮着厚厚的杂草树枝(农民叫浪渣柴),还有桌椅板凳,西瓜南瓜的,可能暴雨还毁了一些上游的田地,甚至是人家,由于河道在后湾处要拐弯,所以,杂物全部堆积我们处的地段了,漂浮的杂物农民叫浪渣柴,是生火做饭烧炕的好材料。

  这不,天刚放晴,农民们就开始捞浪渣柴了,大家拿耙篱捞柴往岸上堆,一家一堆,一会儿就堆成一个个小山包了,农民会等晾晒的差不多了,在想办法弄回家,这种天外来“柴”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农户都到我们这河道捞柴来了,捞柴人群里有一个队长郑贵奇的亲戚叫桂忠的,身强力壮,还会打江水(游泳),他捞的柴多,柴堆也比别人的大的多,他也辛苦,河边的捞了,还要下到河道中央去捞。因为这活儿要赶快捞,不然,下手慢就抢光了,谁只要捞上岸了,柴堆就是谁家的了,谁如果来晚了,浪渣柴就基本上没有了,这形成了每年自主清理河道的方式,即受益了农民,又清理了河道,真是两全其美的事。

  但在一天中午,河道传来了呼救声,有人被淹了,我们几位知青顺河道喊声跑了过去,因为一般知青都会游泳,此时救人对知青来讲是天经地义之举,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我则刚好崴了脚,但也是一瘸一拐的跑了过去,原来是桂忠落水了,已有十分钟光景不见人浮出来了。唉,这桂忠也是,就他捞的浪渣柴多,但他还是不辞辛苦的捞着,可能劳累过度,体力不支,这不义之“柴”也不能太贪心了,总之,他落在水里不见了。

  章阿毛,王志刚两位知青,衣服一脱就下水了,虽说夏日,水里也是冰凉的,加之雨后的河道里混浊不清,水面上仍还有许多杂物,我知道,你即便在水下睁眼睛也无济于事,什么也看不到的,而且脏水还会伤害眼睛,两位知青同学只能钻个猛子下去摸一阵子再上来换口气,这时,我也脱了衣服要下水帮忙救人,这时候时间是生命的关键,但由于崴了脚,终被农民和知青们把我拉住了。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两位知青三番五次地钻到水下摸人,终究未果,农民也在猜测是否水把人冲到下游了,我们又到下游地方去下水摸人,这时,也有农民将耙子用绳子绑住抛向水中,来回拉,还是不奏效,到是把几只耙子不知被水下的石头卡住拉不动了。

  就在这一筹未展,时间不等人的时候,张老汉(安徽人,我们队上的把式能人)风尘仆仆的赶来了,他认识桂忠,平日关系处的也不错,他仔细的询问着当时的桂忠下河的情景,因为张老汉平日里就爱打江水,虽说只会个狗刨式,但体力好,耐力好。他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太熟悉了,他真是个有经验且细心的人。

  他把我们都叫了过来,下水的每人腰上系个绳子,由岸上的人扯着,他和两个知青并排顺着桂忠下水的路线,潜了下去,不一会,两个知青就上来换气了,而张老汉还在水里潜着,岸上人不由的扯了扯拴在他身上的绳子,他浮了上来,红着眼睛道:“河中央有大小不一的石堆,还有许多缝隙”,估计桂忠被石头卡住了,并且又给两位知青示意了方位,他的方位感极好,能详细地说出河道涨水前的情况,因为涨水河道宽了好几倍,原来的模样全没有了,不熟悉的人下水会摸错方位的,张老汉急促地部署第二次下水的行动方案,这时,附近的农民拿来热水和干粮,他们吃了几口,又急不可耐地下水了,是呀,人命关天,这时间耽误不起。

  这次下水,张老汉的时间更长,看来他今天是豁出命来救桂忠了,不一会,张老汉浮出水面狂喊:“我摸到了,就在下面,”张老汉述说着桂忠在水下被石头卡住的情况,大口的喘着气,两眼己开始红肿,看来他在水下是一直睁着眼睛努力寻找的。这次下水他又带了一条绳子,和两位知青又下去了,知道了方向,他们不一会儿扯着绳子上来了。张老汉喘着气说,他已用绳子把桂忠的腰困住了,岸上的人要反方向顺着劲拉,岸上人七手八脚地拉了起来,不一会,桂忠就被拉出了水面,张老汉跑过去,又是按胸,又是人工呼吸,忙活了半天,瘫坐在地上,说了句“人不行了”。

  这时,队长郑贵奇也赶来了,看着他的亲戚桂忠为捞一些浪渣柴丢了性命,也不由地悲从心起,哭了起来,拉着张老汉和两位知青的手连连道谢,这时,桂忠的家人这才哭天哭地的赶过来。因为桂忠家住在塬上,桂忠的尸体也要回家,前咀子水库里有一条巡库的船,队长派人叫了过来。

  大家帮忙把桂忠的遗物整理了一下,张老汉则给桂忠擦了擦脸,嘴中不停的埋怨着,把桂忠的衣裤鞋子等穿好。这时,船来了,大家帮忙把桂忠抬上船,桂忠目视苍天不肯瞑目,张老汉走上前,嘴里说着,手在桂忠脸上一抹,桂忠闭眼了。船划走了,喧嚣的河道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捞浪渣柴的农民全部停止了打捞,收拾行装,踏上返乡的路,两位知青,阿毛和志刚披着湿漉漉的衣服向他们的东河走去,我则一瘸一拐的回了后湾。

  夏天的夜,在山区寂静安宁,只能听到一些虫鸣声,这时,河边燃起了烧纸,桂忠的家人又来到他遇难的地方烧纸,凄凉的哭声和哀号划破宁静的夜空,好像在诉说着人世间的不公,艰苦的生活让桂忠为了一些浪渣柴丢掉了生命,让他的家人更加雪上加霜,难上加难,剩下孤儿寡母如何生活,这婉凄的哭声又像是为桂忠送行,送他到遥远的天空,哪儿不用劳累,不用艰辛,更不用下河捞那可怜的一点浪渣柴。

  事情过去了许久,桂忠遇难的那段河道,随着水位的下降,回到了原来的模样,我经常仔细的端详着,那一块大石,周围的石堆群,桂忠可能卡住的地方,我是头一次如此仔细的观察着河道中的石头群,这可是要了一个人命的地方,从而也由衷的佩服张老汉的记忆力和他果敢准确的判断,虽说因为他来的晚了点,没能救回桂忠的生命,但他在危难时刻,那种英雄气概和智慧的运用,仍让人肃然起敬,我们两位知青也仗义救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本色,张老汉在我们知青中的威信从此更高了起来,一件事可以教育一群人,也可以影响一群人,张老汉把他英勇善良的高尚情操,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们知青和大家的面前,他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感召力。

  回想现在看到的一些事情,则令人心寒不已,比如长江落水捞尸事件,不是漫天要价,就是挟尸要钱,给遇难者家属本已痛苦不堪的心灵再捅上一刀,人们的道德观念不知倒退到什么地步了。

  回忆过去时,哪时候人人都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甚至会奋不顾身的舍己救人,与现在老人摔倒了都没人敢扶一把形成道德上的天壤之别。我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群中,还有一些怀恻隐之心的人,内心慈悲善良的人,与大家安定而平和。慈悲也是一种力量,可以感染许多在尘世中迷惘的人。
9.26.jpg



李建平, 河北,湖北人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老三届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并创建陕西建筑能源专业委员会,担任学会主任,并曾任《陕西建筑设计》、《建筑能源》内部刊物总编,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并编写有《浮云朵朵》、《思念妈妈》等,工作之余写作散文、诗歌、随笔、评论等,文章见于《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法制周报》等刊物,对历史的追忆,对灵魂的注解,让老知青又用文章诠释演绎一曲悲壮的歌。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蓉 | 2016-9-27 1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9-27 21: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流畅,
描写细腻,
大爱无言,
学习美德

拜读佳作,
问你点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9-27 2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推荐提赏!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建平 | 2016-9-28 16:3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刘蓉、罗风霜的关注,看到现在的世风日下,人都不敢扶一把摔倒的老人,我们当初真是非常纯朴,昐望人们的道德观念早日回来,问好二位!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6-9-28 18: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