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草文评】品读《疯狂岁月里的悲苦人生》网络长篇小说连载之感...

[复制链接]
查看4139 | 回复6 | 2016-10-12 16: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棵小草 于 2016-10-12 16:45 编辑

                                    u=306719727,232719598&fm=21&gp=0.jpg

        这段时间,我在华裔网上,陆续阅读了我们协会崔妍女士的得力之作,长篇小说连载《疯狂岁月里的悲苦人生》的第一至十九集。
   作为崔妍的会友,我,一个与小说中人物为同时代的同龄人来说,无疑对文中所叙,所记,所写都是很熟悉的,因此看了此小说,自然把我的思绪引入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此小说(一至十九集)以“文革”时代为背景,描绘了从一九七六的初春到一九七八初春两年时间里,在祖国大地的西北,一个中小城市里,某个学校,某个家庭,一伙小人物,一伙中学生,一伙年轻人,在那样的年代里,他们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在不同年月里,演绎了他们的悲欢离合的凄楚、正义与邪恶的抗争、亲情间的珍贵、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友爱的感人故事。
   作者以饱满的激情,以同时代的经历者,以客观的角度正视那个年代与社会环境,以一颗善良的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描绘那些小人物的命运及前途,实质上也是反映了对那个时代人们对自己的命运与前途的担忧;也是老百姓自己的国家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和怎么才可以兴旺发达的担忧。作者以这些小故事为基线,以一位美丽姑娘的命运贯穿全文,表现出在那个年代里,社会表现的动荡不定,正义得不到伸张与弘扬,一切自然规律都被打乱,人们生活没了正常的秩序,什么事物且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人性泯灭,就连最底层的小人物,一位中学生,女主人公苏丽娅,她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心底纯洁且情操高尚的姑娘,因为娘胎里带着的美丽,而被乱世贼人,当时有权的所谓“领导”王书记,而所垂涎、侮辱,姑娘反抗不从,便被遭诬陷,毁坏名誉,滋事找茬,直至开除姑娘的学籍,被迫离校回家。但她根本得不到安宁,因为善良而被流氓头子“土阿飞”带领众流氓,经常追逐欺负丽娅,还威胁她的弟弟君亚,后弟弟为了保护姐姐,劝其离家躲避,无奈下,丽娅迫使离家出走,过着有家不能回,长年寄宿在朋友那里委曲求全的生活;因为纯洁真诚却被她人误解,唯有放下自己的高尚情感与高贵的心灵,忍气吞声,强压心头之火与耻辱,抗争在最底层,挣扎在心灵处。
我阅读后,想起很多那时的往事。。。。。感到文中所述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而清晰,那么的沉重,那么的无奈。。。。。
    观其前一至五集,概括了在“文革”时期,一个三口之家在当时的处境,只是因为母亲生了个美丽漂亮女儿,因此不愿遭受侮辱而导致弟弟为保护姐姐,姐姐出于爱护弟弟而双双离开家庭,这在第一章里就作了表述,特别是这段开头文字“这时,从一条小巷子里跑出来一个小青年,脸上的鲜血尚未干,撕破的上衣条条片片地被风吹得不断扬起又落下。他刚跌跌撞撞地跑到一盏街灯下,突然从那条小巷子里又跑出来七、八个青年人,他们来到街上,稍一停步,前后左右张望一下,接着便一下子朝刚跑出的那个小青年追去......”这样的文字一开始就把读者的心给抓住了,着急着想看为什么?后面的段段文字着重渲染了姐弟俩的手足情深,文字非常凄惨,非常有感染力,让读者的心一直就这样被揪着,揪着。。。。。。这一对姐弟也是此小说中的主人翁,一号便是姐姐——苏丽娅。这样的现实情况发生在一个没有了父亲的家庭里,在经过弟弟的哭劝,最后丽娅决定听从弟弟的劝言离开家里去躲避,临出门前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丽娅伏在妈妈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含着悲痛的泪水,迈着沉重的脚步,朝门口移去。
  “姐姐——”身后猛地传来君亚一声撕裂人心的哭喊声。
   丽娅不由得停下脚步,转回身来,用那含满了泪水的眼睛望着弟弟。”让我不禁落下泪来。。。。。。
   在其后几集里,小说中的人物随着丽娅的遭遇与境况逐步走入读者的视线,高灿,张玲,善良的一对青年男女,苏的好朋友,好姐妹,好哥哥。在第五集中有关对母亲的描写也非常动人,“丽娅一别无音信,君亚这又一走,使一心把自己的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一双儿女身上的母亲,变得沉默、难耐的空虚起来。她默默地按时上下班,她静静地毫无表情地听着人们的闲言碎语,回到家里,她便呆呆地坐着,孤独地守着冷清清、孤零零的屋子。”这段让笔者看了心酸不已!想象中,一个空荡荡的家里, 丈夫早逝,还失去一双听话懂事的儿女,向谁诉说?谁能理解?何来公理呢?只有默默的承受!
   从第六章到第十章,讲述了“四人帮”垮台后,全国人民喜悦的心情以及书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友情、爱情的之间纠结、缠绵及苦恼和无奈及矛盾、猥琐可恶等细节的描述,各个人物生动,形象丰满;性格腼腆,喜爱文学的高灿;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张玲;忠于爱情的秋亮与小海以及贪婪的方影与自私、狭隘的尹虹,交织了一张张形形色色的人与人之间的情网,此几集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比较多,也符合作者的个性以及心思缜密,性格腼腆,处事谨慎的作风。特别是在“第八章”中,当丽娅回忆起当年在她们家院子里的两间空房子里被“关押”了一个“犯人”的往事,这段文字在我的心里引起强有力的震动,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坐在这里,此时在丽娅的眼前出现了一扇安装着钢筋的方格窗户,而在这扇窗户上,却紧紧地贴着一张温柔的面孔,他那双深遂的大眼睛静静地注视着远方,他的灵魂似乎已经离体穿越到了一个什么特别美妙迷人的境界里面去了,而他的思想正在那个很遥远、很遥远的绝妙的境界里面神游着,他时不时地还露出幸福的颇有些孩子气的笑容来。”。。。。。。。
  “谁料,没过几天,却押来了一个犯人。于是,人们明白了,这两间屋子要成为临时监狱了。
   这犯人神态自若,脸色苍白,好象右腿有毛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蓬头垢面,头发又长又脏,左脸靠近耳朵的地方,有一条二寸多长的伤疤,好象是被什么东西抽打的,仿佛现在还流着血。走几步,总要停下来喘息一阵,然后再走。人们便好奇地围拢过来。”。。。。。,
  “由于这件事情的发生,使大家都不由得想起了小宝他妈的案情来。
   小宝他妈曾经是因为用写着毛主席语录的纸给小宝包了书皮,就被定了个“对毛主席不忠”“现形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关了五个月的监狱,后来好不容易才委托这个朋友那个亲戚、好话说尽才总算能平安地回到家里。”就作者描述小宝妈妈的这段文字来说,就让我想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全国此类所谓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冤案,错案无数啊!在那个没有真理可讲,没有“公检法”的年代,所有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农民停工的“闹革命”,小学生是“红小兵”,初中,高中学生是“红卫兵”,这个派,那个派的“武斗”,老百姓是胆战心惊!
   曾记得我在小学时,我们学校的一位校长姓王,到现在我都可以清晰得记下他的外貌,中等个子,大大的眼睛,头上头发稀疏,冬天他每次参加学生早操跑步时,都是双手反背其后,相互交叉在袖管里,显得非常悠闲和自如,但“文革”才开始不久,学校年龄大点的,平时在班级上都是些爱捣乱的、不爱学习的男同学,就成立了“红小兵”组织,于是模仿社会上的行为,也要揪出“走资派”,“臭老九”,这就是那时“革命小将”们的权利,他们想揪谁就揪谁,老师在这些孩子面前失去了师长尊严,那时批判的就是“师道尊严”,所以老师们都得恭敬这伙小将们,这些小将们,根本没有什么上级组织领导,全凭他们自己作主张,什么是王法?什么是天理?统统是要批判的,可怜那位王校长,胆小怕事,还没几次批斗会,就与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到离学校一二里路远的铁路“明洞子”那里卧轨自杀了!等我次日到学校听见时,无不感到震惊,害怕!可他的死并没有唤醒疯狂的娃娃们,“大字报”照样又贴到了他的宿舍门上,结论:轻于鸿毛,畏罪自杀!行为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文革”结束后,听说组织上给于了平反,但这样的一张“文书”怎么能换回一条人命呢?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些人的家属和活着的人,若干年后,却又是非常地在乎那张纸!那几行文字,在家属心里无比沉重,又无限期待,因为那是组织上还死者一个清白的依据,是对死者家属及后代的一个交代,关键是政治方面的一个交代,要知道,这样的人被迫害致死后,他们的家属却依然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与打击和磨难, 种种件件,全国各地多了去了。在那样的年代与环境和岁月,现在年轻人是无法理解和相信的年代,可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国土上。在那个年代,死掉这样的一个人,真的是轻于鸿毛啊!现在想想,真是不值得,可那时谁又能熬的过来呢?我的一位同学父亲,不也是才被“揪斗”出来,就熬不住了,一天半夜,就在自家房后门的崖畔上,投到嘉陵江自杀了,那可是老革命啊!若干年后,与同学的弟弟聊起,他说,自己那时他还很小,家里失去了父亲,母亲带领他们几个孩子生活,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我们家不也一样吗?父亲当年也是因受不了“莫须有”罪名的折磨、批斗,“蹲牛棚”,竟然忘了自己家里有妻子与十一二岁的女儿和一半岁的小儿子,一时想不开,也曾经选择了“畏罪自杀”这条窄路,幸亏老天长了眼,父亲才幸免于难,母亲是通过一位叔叔悄悄送来的口信才知道的,等我放学回来看见母亲哭红了的眼睛也才知道,如果父亲就那样离开人世,我都不知道我们娘仨个可怎么过啊!但那时母亲也在遭受迫害,我的小弟才两三岁,一天我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秋收活动去了,母亲被挂上用铁丝吊起的、沉重“大木牌”,手里还牵着小弟,被街道组织进行“游街”示众,那样的侮辱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感知的;还有一次,在批斗会上,被单位报私愤的年轻人,揪斗时,将母亲的头发一撮一撮往下揪。。。。。那样凌辱,是一般常人难以忍受的。。。。。。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称为“黑五类”的人,只有忍,只有受着;不但大人饱受折磨,就连我,一个小学生,也经常被一些男女同学欺负,并以嘲笑、讥讽、挖苦与羞辱的语言诋毁,所以作为那样年龄的孩子,唯一的只有把泪水往肚里咽,回家给父母诉说、去哭。。。。。。因此那样的岁月现在不敢去回忆,回忆一次,心里酸楚一次;悲痛的心,就象锥子戳在了心里,疼啊!因此作者这一章节,使我想起很多很多。。。。。。
   大到国家,想想那时有多少重要的领导人都被戴上“高帽子”批斗,蹲“牛棚”,甚至最后迫害致死;还有为打江山出生入死的将军们,腿都被“红卫兵革命小将”们打断,还要抬到台子上接受批斗,微信上不知披露了多少这方面的内容,让人看了后,心情非常地沉重!就如华裔网发表的崔妍女士这篇小说前面的一个插图,那个插图在微信中才看见,原来那位把旗袍穿在裤装上,被红卫兵批斗的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一幅照片。试想一下,那年代,全国从上到下,各级组织都破坏了,领导全是“走资派”;文人、学者,全是“臭老九”与“反动学术权威”等等,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想给谁安上,就给谁“戴上”一顶有罪名的“帽子”,想把谁打倒,就揪出来一斗,你就得倒,“再踩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那时最流行的口号。您想想,那时大人物都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与诬陷,何况一般老百姓呢?所以小说中所描述的还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涉及到深处,那时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真可谓是“蒙冤无处申,没有也得认,打倒踩在地,永世不翻身!”
    小说写到这里,主人公继续回忆着:“丽娅想喊,又怕吃饭的人听到,于是,从旁边搬过来几块砖头,一层一层地堆砌起来,很小心地站在上面,用娇嫩的胖乎乎的一双小手,轻轻地抚摸那带血的一双大手。那人猛地低下头来,思想好象还没有回到眼前,他定睛看了一会儿,才想说话,丽娅赶紧摆手,又指指吃饭的小屋,同时,用手示意,要那人弯下腰来,那人初很诧异,后来就好象明白了什么,于是,他低下头来,把耳朵凑在窗户上。
   丽娅把小嘴凑了上去,用很小的、很紧张的声音说道:“叔叔,疼吗?他们为什么打您?《彭老总的故事》是您写的吗?”说完,她又紧张地朝吃饭的小屋子看去。。。。。。丽娅又连忙问道:“您真名叫什么呀?”
  “我叫洪伟。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脸上出现了笑容,并且用他那带血的双手、疼爱地抚摸着丽娅被雨水紧紧地贴在头上的黑发,显得可亲可敬:  “是我写的。写这本书是我的罪状之一。”说完他冲丽娅笑着。。。。。”这段文字让小草看到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是那么的善良,童真让她不知道这世间什么事是“真理”与“犯人”?心里不知产生了多少个“为什么”?那么一幅场景,不禁让我想起小说“红岩”,那里面写着一个小女孩子,因随母亲被抓进监狱,由于营养不良,孩子发育不正常,头特别大,所以大家亲切的叫她“小萝卜头”,那时“小萝卜头”在“渣滓洞”里就只有那么一点自由,可以在“集中营”里自由活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后,我也看见过这样的镜头:小萝卜头隔着铁窗与许云峰说话的镜头。一个是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与进步人士的监狱;一个是给老百姓“自制的监狱”,历史背景不同,场景却依常的相似,怎能不说那个岁月和人生是个“疯狂岁月里的悲苦人生”啊!
   “鞭打声伴随着雨水声,有节奏地响着,声声都扣紧了丽娅的心。她数着“呯呯”的声音,这声音每响一下,她的心就猛地一哆嗦。当丽娅数到二十五的时候,“呯呯”声停下来了,接着响起了泼水声,随后又传来叫骂声:“说,谁指示你用小说反党的?”声音嘶哑难听。
  没有回答。
  接着,是叫骂声,还是没有回答。
  整个天地死一般地寂静,丽娅的一颗心哆嗦着,害怕极了:“他该不会是死了吧?”
  突然,她禁不住地颤抖起来,从头到脚全是冷的,仿佛在寒冬里,有人从头到脚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屋子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她无力地伏在铁窗上,紧紧地咬住嘴唇,竭力控制住自己那已被撕裂的心和眼里将要流出的泪。
   忽然,她象触电一般,心,猛地收紧了:呀,血!她惊呼道。
   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有一滩已经凝固的血迹。”这段丽娅的回忆文字,我感觉是本章的精华之笔,写出了那个岁月里的疯狂人,写出了一种可怕的拷打声,对于一个小姑娘的惊吓之感以及最后孩子又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孩子依然不懂,浑然不知,这是为什么?这样好的叔叔,会写小说的叔叔为什么会是“犯人”,为什么那些人要把写书的叔叔关在这里边,还要打死他。。。。。这些都在丽娅的幼小心灵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什么啊!是啊,我们也想问,这是为什么啊?这也是突出小说中心思想的一个重要章节。
    从第九章到第十六章着重写了这几位年轻人的友情、爱情的纠结葛与美好的憧憬以及现实中所表现出的误解和误会及善良,在第十六集里描述了这些纠葛的最大冲突,描写的比较生动,形象,使读者阅后甚至产生了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主人苏丽娅与好友张玲的友情重于亲情,在苏最困难的岁月里,一直收留她住在自己的宿舍里,吃喝全部由她来承担,作者写出了虽然岁月无情,但人间依然还有真情在,因此这方面的叙述,有很多感动人心的文字会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还有与苏有着共同爱好文学的高灿,是一位年轻精干帅气的已婚男人,并与张玲为同事和隔墙而住,他对苏象小妹妹一样的同情、体贴和爱护,在苏心里也是位“大哥哥”,但他也有那种纯洁般的倾慕,却没有一点暧昧与越轨之心,但又是个性格腼腆,软弱的男人;被心胸狭窄、泼妇般的妻子尹虹经常误会,误解,而闹出一个又一个闹剧,最精彩一段,当属本章里的描述,此章里把尹虹经过一直爱慕与垂涎苏丽娅的小伙子“方影”怂恿后(苏却不喜欢方影,爱的是秋亮)大闹家属院写的活灵活现,一个泼妇的形象跃入读者眼前,这样的形象在影视剧里都能看见的场景描写:“当张玲的一只脚刚跨进大院的门槛儿,就听到尹虹的叫骂声:
   “…… ……”
  “你个不要脸的浪荡女人,勾引男人,不害臊吗?你个狐狸精,我们这个楼上,就是因为有了你这个不要脸的狐狸精,才被弄得臭气熏天的,你个不要脸的婊子、小妖精……”
    高灿具有母亲般的温柔,他只要一生气,很难说出一句连惯的话来。”作者有着社会阅历与丰富的生活经历,把人世间最美好的与最丑恶的东西全能在笔下展现,这章的描写把读者的心紧紧的牵住,事态的发展,也是按照常规思维叙述的,但在第十八章里,却写出感动读者的场面,苏在听到高灿写出了忍无可忍的打了妻子,苏也气得要去跳楼,被张玲一把拉住,劝慰,当苏在精神崩溃与身体透支的双重打击下,吐血几乎昏厥过去,呆滞的目光与神情吓坏了张玲,后苏听到隔壁高灿房间传来了,高提出离婚的声音以及尹因而出走的摔门声后,却意外的追了出去,追的这段过程描写很动人,把一位善良到极点的姑娘,纯洁而无暇的心底,透明而无愧的做人品质表达的充分而完美,一直写到追上尹后,坦率的交流,真诚的沟通打动了尹,最后到理解苏与丈夫的纯洁友情,后和好同回的可喜场景!
   第十七章也很吸引读者,以简洁的手法,叙述了一节列车上发生的事情,中心意思是:一位山里出来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吃奶的婴儿,为了给丈夫看病,千辛万苦,东借西凑了五十元钱,加上卖了家当的一百元钱,就带上这来之不易的一百五十元钱,带着孩子,上路前往医院,没想到在火车上却遭了贼偷,小说在这里设置了悬念,没有写明她身边坐的为何人,只是这样描述:“在这个妇女的身边,坐着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眉清目秀,两只女孩子般的大眼睛,水灵灵、亮晶晶的,然而,却流露出一种茫然的神情,神思恍惚,形容憔悴,嘴角不时猛烈地抽动一阵,从他脸上表情的飞快变化来看,他内心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那双犹豫不决的大眼睛,不停地转悠着,时不时地飘这女人一眼。。。。。。他不再犹豫了,果断地将钱悄无声息地塞进孩子的被褥里:“大嫂,是不是你把钱塞进孩子身上了?”
这女人机械地接过孩子:“呵,找到哩,俺的爷,咋谢你哩?”女人找到了钱,干枯的眼睛里露出了一丝兴奋、感激的神情。
   君亚听到这话,眼睛又模糊了。。。。。”一直到本章快结束,才揭晓了这个“贼”是何人,他,就是丽娅的弟弟,君亚!也是一个善良可亲的孩子,一直为了保护姐姐,受尽阿飞的欺负,后被迫离开学校,离开了家庭,漂泊在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社会上的“那伙人”收留做了小偷,当他看见那位妇女抱着孩子准备跳车自杀时,良心上受到很大的谴责,才把钱偷偷的塞回了孩子的被褥里。“那几个风度潇洒的年轻人,早没影了。
   君亚离开火车站,正独自徘徊,思忖到什么地方去,不料,在列车上出现的那几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围住了他。原来他们与君亚是一伙的。这伙人不由分说,将君亚拖到行人稀少的僻静处,痛打起来。见有人来,瞬间,这伙人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章写出了社会万象下的一个缩影,写出了“贼”的特殊群体里的种类,让读者看了可信,作为读者-我来说,感觉写明的这几集比前边的叙述显得更加成熟,更加有吸引力,写出了一个特殊时代下的产物,写出了特殊岁月里形形色色的人,写出了在那样环境下,这群普通人,小人物的命运与生存观,世界观以及思想领域里的意识,反映出在那个难忘的岁月里,普通人的命运,是如此的悲苦,是那么的难活,是那么的无奈。。。。。。
   乌云压顶终有被风吹开之时,太阳的光辉终会普照大地,在第十九集中,写到一九七八年的春天,由秋亮拿回一封信,小说是这样写的“丽娅颤抖着双手,信总取不出来,秋亮帮她取出信,递到她面前。丽娅屏住呼吸,一字一句地看下去:
“苏丽娅同学:
    请你在本月十日上午九时来校,参加我校为你平反会议。地点:校会议室。
                                     教务处
                                  七八年三月五日”
  短短几言,丽娅反反复复看了N遍,兴奋地闪着泪花:“亮,你是怎么看到这信的?“她使劲拉住秋亮的手,看着他问道。
  “刚才我到家里去发现的。”
   这时,高灿,张玲,尹虹全跑来了。
   丽娅的心,异常地跳个不止,几个朋友全陪着她流下了热泪。
   ”。。。。。。。“面对着两个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老者,却在乌云翻滚的日子里被扣上了莫名其妙的帽子,被调离学校,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甚至那些人还想挑拨离间她与两位师长的关系……”原来苏丽娅的学校的雷书记与柳老师也被平反,重返工作岗位,苏的因“罪名”被开除的决定也被撤销,并请苏次日返校参加学校大会,会上宣读了相关处理决定,本章写了苏丽娅内心的复杂与激烈与苦涩及悲喜交加的情感以及很多回忆,也非常地感人!
   崔妍女士的小说,后续部分正在陆续登载,要想知道苏丽娅以及他们的同伴们后面的命运如何,还请读者跟着作者的文字继续了解!

(待续)
   陕西  肖吉萍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力溪 | 2016-10-12 23: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
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10-13 06: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流畅,朴实感人!学习!拜读佳作,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6-10-13 06: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凤霜 于 2016-10-13 06:32 编辑

期待精彩!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棵小草 | 2016-10-13 13: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来到贵版,感谢老师关注,请多指导!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棵小草 | 2016-10-13 13: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关注!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棵小草 | 2016-10-13 1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0-13 06:31
语言流畅,朴实感人!学习!拜读佳作,问好!

感谢老师关注和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