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上《掌上永新》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永新在外打工的家长,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引起了我的兴趣。关爱留守儿童是社会各方关心的热门话题,家长在外打工的孩子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于是点击标题,进去一看,几行短句映入眼帘: 背井离乡,非我所愿, 人生总是无法选择…… 唯有选择理解,选择倾诉! 愿在外打工的永新父母, 能常回家看看孩子!——这是编者的几句简短按语,良好的愿望,殷殷的希望。热望外出打工的家长们能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能常回家看看孩子。紧接在按语后面的全是编者用心辑录的一些外出打工者的帖子。 孩子们小,想法不多,无非是想念父母。倒是年轻的父母们的想法更多些,一方面他们舍不得离开成长中的需要精心呵护的孩子,也不忍把年老体弱的老人丢在农村的家中,另一方面,为了生计、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又不得不外出打工,不得不离开孩子和高堂,到离家很远的城市去寻找机会。 网友龙爱民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现实生活没办法。”渔说“家里收入低”。左左右右说“我们也不愿意把父母和孩子们留在家里。没有办法,为了生活,只能出门打工。”一个叫枫林听雨的网友说:“太心酸,但凡生活可以,谁都不愿把老人和小孩留在家,自己外出打工。”奇迹说:“父母一切都是为小孩,但愿儿女们大了能理解。”魔鬼造型师说“心酸心酸,一切来说都是生活的压力,请该子们多原谅,我也在外务工,久久难归,十分想念家里的老老小小。” 言为心声,这些跟帖反映出来的,是他们心中的无奈和苦恼。 农民工一族,特别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夫妇,为了生活,离乡别井、四处奔波打工,他们既不放心小的,又要担心老的。永新一个名为芳梅的年轻母亲,发了很长的一个帖子,她说:“昨天刚从老家回到公司,在吉安火车站侯车的时候,三岁的儿子在电话那头哭得撕心裂肺的,我在车站也泣不成声。他说你以前都不回来,今天我回家来你就不见了。我只得安慰儿子说,妈妈明年一定守在他的身边……”。永新在外打工的网友柠檬在网上发帖说:“昨天晚上六点多左右,我七十多岁的奶奶文林凤,因老年痴呆症走丢了。外貌特征:身高 153公分左右,体重90斤不到,(穿红鞋子)。家住里田田昧老居村,家里的叔叔找到现在还没找到,人多力量大,永新的同学、朋友们帮我转发下,请大家帮帮忙。有消息或线索,请联系我,手机号………小陈”。记得几个月前,我曾看过网上一则报道,某地一对年轻夫妇去深圳打工,把一岁的孩子留给在家的单身奶奶带,一天,奶奶在阳台上收衣服不慎摔了一跤,不省人事,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小孙子被活活饿死在家。几天后,人们发现祖孙两人都趴在地上。 进城打工,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和生活都有诸多困难。不是每个出来打工的人都能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在东部沿海的许多城市里,人们经常看见一堆坐在街头路边一边说笑着、打着扑克的男人,一边期盼着雇主的来临,一群在保姆站或家政服务公司排队登记的女人,默默地等候着有人雇请的机会,要是三、五天找不到活干,心里就开始发慌。他们能找到的工作,大多是累活、脏活,劳动强度大,很是辛苦,收入不高。他们租住在郊区农民低矮、潮湿的出租房里或破旧的老房子里,卫生条件比较差,三、五个人合租一间小屋,大家挤在一起,生活挺艰苦的。 面对这些困难,有网友说:“要不要结束在外打工的日子,回老家去带孩子,我心里一直很纠结。”当然,在纠结中他们也有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岁月静好说:“如果提高城里打工的收入,学校也能对农民工的子女开放,就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样留守儿童或许会少很多。”网友快乐由你来定制问道:“家乡的县、乡两级政府关心过这个群体吗?” 是啊,农民工的工资能不能不再打白条?收入能不能有所提高?农民工孩子上学问题,打工地的政府能不能帮助解决?老家的政府能不能把经济发展得好一些,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离土不离乡,可以照顾老人孩子?真希望我们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能积极作为,为农民工兄弟多想点办法,多做点实事,多给他们一些关心,使他们各得其所。 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农民工队伍。正是这些吃苦耐劳、纯朴踏实的农民工兄弟姐妹,进入了城市的各行各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没有他们的奉献和付出,今天城里的道路没有这么宽阔,楼盘没有这么漂亮,市场上商品也没有这么丰富,市民的生活也没有这么方便…… 我看到永新一个打工的女网友抱怨说:我们远离家乡,来这里打工,为城里人服务,但“小城的居民还常以无比的优越感,说乡下怎么脏,多少云端的仙子看不懂、也看不起那一双双低层的泥脚!”读着这个帖子,我能感知到她的不满和不悦。别说是当事人,我读这个帖子时,心里也不是滋味,很不好受。农民工,是在为我们的城市做贡献,为城里人的生活服务,他们可是有功之臣啊!城里人怎么能忘了他们,又怎么能歧视他们呢?!这些农民工兄弟姐妹背井离乡、抛家别子,来城里打工,要克服多少困难啊,换位想想,农民工兄弟真的很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