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谭奇勇(敬之) 于 2016-11-4 10:02 编辑
【敬之. 随笔】
《敬之文集》获准出版
敬 之
十一月三日上午,从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传来讯息。经作者谭奇勇同志数年岁月的礳砺,笔间的挥洒,几经辛劳而创作汇编的作品集--《敬之文集》。经五稿严格审查,现已获准,将正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 敬之文集》,共收录了巳在全国各地数十家主流媒体,发表的诗歌、散文作品46篇(首),有30余万字,配有100余幅图片。据目前的粗略统计,文集所载各类作品的总阅览点击量,已达50万余人次。
文集,倚重按文学样式和文章体裁类别分类,共分为六(辑)卷。其中:抒情散文卷,收入作品7篇;报告文学卷,收入作品4篇;纪实文学卷,收入作品4篇;游记卷,收入作品6篇;随笔卷,收入作品5篇;诗歌卷,收入现代诗和现代诗歌,以及古风词韵诗共20首。 该文集收录的作品,均是在近三年时间内,由作者纵情执笔创作而成的。并先后分别在《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网》、《中国文字缘文学网》、《中国原创文学网》、《西部作家网》、《东北作家网》、《西部文学网》、《美文网》、《九九文章网》、山东《老干部之家网》、《散文吧网》、《经典散文吧网》、《生活日记网》。以及中共重庆市委主办的《老同志生活》杂志、《中国.石柱网》、《石柱报》、《出彩石柱人》、《石柱生活网》,以及澳门《华文百花》文艺等,全国性与地方网媒和刊物书籍上刊登和发表的。
文集中,所描绘的壮丽山河的风情景物,与叙述的使人仰慕至深地先进人物的事迹,自然是有着极大地感染力的。而作者在创作时,显然也注重了文学的社会性、艺术性、兴趣性、可读性,以及作品的文学性、史学性、学术性,并力图去达到存史资政、壮物言志、激励扬志这一目的。这是作者经过数年付之于无尽的情怀,寄寓了真挚的情感,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以蘸满深情的笔法,用历尽人世沧桑与广博而丰润的知识,倾注于笔端,而创作发表后编辑出版的。 或许,它会给人们增添一些别样雅致的人文景观,和感人至深地时代风流人物的励志故事,在您的灵魂深处迸发出强烈地感叹与共鸣。抑或,它又能激荡起,您那早己久违而高雅的文学兴趣吧?
该文集,是作者放弃了退休后的休养闲暇时光,一边坚持义务性地做社会公益和社团工作,一边自费深入到桑梓石柱,以及渝东南、川北、川滇等地采风。既使是在酷暑严寒,或是在万家欢聚的新春佳节期间,也是早起晚眠,始终坚持笔耕不辍而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均是以桑梓故里或巴山蜀水旖旎的山水景物,涌现出的时代风流人物的素材为背景。
而且,作者在创作中,也娴熟地运用了文学写作中,常用的技巧与艺术手法。认真选用字词,修辞语言上的字句,采用了诸如: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素描等艺术手法。持重而巧妙地谋篇布局,精心构思,突出主题,贯穿文意,着墨文彩,着重感染力。
由此,文集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自然是一个个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时生活鲜活的文学艺术形象,和一篇篇栩羽如生,灵动灵巧地描景叙事抒情的文学作品。向社会和广大读者朋友们,传递和宣扬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先模人物,彰扬巴渝川蜀这一地区,优美而又神秘传奇,风雅别致而又格外旖旎的山水景物与风土人情。让社会和人们去观赏他、感佩他、景仰他,借以激励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极积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为秉承作者内心的真实意愿,《敬之文集》正式出版后,并不公开发行发售,去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将全部图书奉献于社会与之共享,为国家和桑梓的文化艺术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所以,作者即以无偿馈赠的方式,将图书捐送给: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图书馆,石柱县图书馆、石柱中学图书馆、石柱民族中学图书馆,以供其阅览和典藏。
同时,还将赠送给:中共石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文化委、县经信委、县委老干部局、县文联、县党史办、县作家协会等县级各单位与团体,全县各乡、镇文化室。奉献给关心、支持、熟悉作者的众多亲朋好友,和石柱老干部们,以及文集内容所涉及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并供本家族收藏传世!
二0一六年十一月三日 于成都市郊三道堰 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