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定自若 于 2015-1-15 14:44 编辑
今年的九月一日,快满十八岁的儿子成为了一名真正高三生,作为父母此刻真切地体会到“家有考生”的焦躁和悬望。 在外地求学儿子,自从上高中在外县求学,所以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回来也是星期五晚上,星期天早上坐班车走。真正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仅仅一天。自从升入高三,儿子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每一次儿子回来我唯一我能做的就是改善伙食,给他做他最爱吃的饭菜,把家里收拾窗明几净,给他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希望儿子更多感受到家的温暖。 时光如梭,转眼儿子长的比我高过一个头,面对儿子我感觉有许多的愧疚。从他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一直和我生活在偏僻的乡镇,他没有上过幼儿园,更没有上过什么“奥数班”“英语剑桥班”。四岁半因为没有人带他,托熟人把他送进学校的学前班,每一次看到他背着书包是只看见书包看不见人的时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别人的孩子是又接又送,而我却因为工作缘故,自小上学放学都是他自己打理,有时我下乡不能给他做饭,他自己学会做简单的饭菜,有时下乡回来晚了,他会蹲在水泥台阶上摊开作业本做作业。艰苦的环境不同程度历练儿子自食其力独立性,由此,儿子在外上学我基本上没有操过多少心。 今年的中秋节,他知道他爸有事中秋节不在家,学校不让带手机,他利用公用电话给我打电话,让我上街买一点月饼,做一点好吃的,不要因为他和他爸没有回来就不给自己一点节日的犒劳。电话里他说“妈,我爱你,节日快乐”,挂了电话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我很欣慰,感觉快满十八的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随着高三教学的紧锣密鼓,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的题海战术和学校电子屏高考的倒计时,紧张学习气氛意蕴着学校每一个角落,孩子思想紧绷着一根弦。每次看到儿子回来也是挑灯夜战,我的心里都有些不忍。我对儿子说尽心了就行,成绩好坏那是另外的事情。说这话我是唯心的,只是安慰孩子,缓解他的压力,其实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的分数、名次,每一次儿子考试成绩,就是我心情的“晴雨表”。进步了我满面春风,退步了我给儿子加油打气。就像他们校长所说,高三的学生已是成人,不需要唠唠叨叨,只需要做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其余你什么也帮不上。作为家长我只有为儿子祈福,在漫长期待中等待,再等待。 在开完高三家长会后,儿子的学习成绩还是靠前的,光荣榜上有他的名字,班主任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称赞他是一个“阳光男孩”,更是篮球场上一员“猛将”。但是儿子学习偏科严重,特别是英语底子薄,导致英语课程滞后,影响他的总分成绩。为这我在暑、寒假找补习班,可是他的英语成绩依然“按兵不动”。我不知道怎么去拯救儿子偏科问题,我焦虑不安,反倒儿子安慰起我来,他说:“高考不能代表人生的一切”。懵懂“人生”两字的儿子如是说。 高考一天天临近,我也是身心焦虑,如履薄冰。同学就给我讲了一个寡妇的故事。一个如花少妇英年丧夫,为了儿子上学她吃糠咽菜,为了不分散儿子考大学精力,他放弃自己追求个人幸福,儿子考上大学,她希望儿子早一点成家立业,她成了奶奶后,又盼望孙子长大。 人,就是在漫长的一次次等待中慢慢老去。 在黑暗里等待黎明,在分别中等待重逢,在困境中等待希望,在成功时等待赞许的掌声。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希望。也许我等不来我所要期待的结局,至少我在漫长的等待中,心中充满了最初的那份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