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这便是我儿时老家乡下脍炙人口的腊八歌。 听着孩子们的儿歌。呃,是腊八到了。
“腊七腊八,冻死旱鸭。腊七腊八,冻裂脚丫。”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隆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小寒来临,我们北方天气十分寒冷,常常冰雪覆盖,到处雪白皑皑,一片冰天雪地的情景。看着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左河水的《小寒》 “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读着这些诗句,不觉感到时令节气带来的阵阵寒意。数九寒冬很冷是很自然地事,但我们要记得保暖了。
古时,人们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在我们北方,小寒节气家家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腊月初七人们就开始准备腊八粥了。记忆里,母亲首先是把原料糯米、芸豆、红小豆、葡萄干、花生仁、白果、莲子、松子等用清水洗过几遍,泡在一个粗瓷盆中。白天太忙,晚上,我就和母亲在灯下择着颜色各异的豆子。还有采自山野的红油栗子,用小刀划开外壳,便露出黄灿灿的栗仁。油栗生吃脆爽,炒熟了面甜,而煮在粥里又是另一种风味。有时候,母亲会变戏法似的,从柜子里的一个布袋里取出一些乳白色干硬的白果泡在水里。而我趴在炕桌角上,一边写作业,一边惦念着第二天早上那香甜可口、令人馋涎欲滴的腊八粥。
母亲熬腊八粥的手艺堪称一绝。每到“腊八”的早晨,母亲就早早起来生火熬粥。她先是把淘洗干净的红小豆、莲子、花生仁,板栗果,白果等干果放入锅内加水,煮到七分熟时加入糯米,此后再加入红枣、桂圆,并用饭勺不停地搅动,熟时再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粥不能熬的太稀太稠,太稀太稠都不好吃,要看护好火候,火太大,容易烧焦,也容易溢出锅外,火太小煮的粥不香。当粥在炉火上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味时,我也被香味唤醒了,在厨房围着炉子转,看母亲什么时候加红枣,什么时候放栗仁砂糖。等粥熬好了之后,母亲给猴急猴急的我们几个孩子每人盛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叮嘱我们兄妹们几个围坐在火炉旁的桌子边吃粥,用筷子搅着粘稠的粥,等粥不烫了再慢慢咀嚼慢慢吃,这样才能品出粥的香甜美味!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早就听过。据说朱元璋还是腊八粥的鼻祖大师呢!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给地主家做放牛官。有一天,他放牛回来经过一独木桥时,牛跌下了桥,牛腿跌断。地主气急败坏,气愤万分,将他关进柴房。几天都不给朱元璋吃的,饿得朱元璋肚子“咕咕咕”直叫,直到他头晕目眩,眼发花,才放他出来。饿极了的朱元璋,忽然他发现牛棚的屋角有个老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藏的“口粮”,有豆子,有米、还有红枣,板栗。他就赶紧把这些东西混在一块儿煮成了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那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正是隆冬季节,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意思是三九寒冬要多喝粥,喝饱了就不冷,全身暖和了。
腊八粥,我们北方人御寒的最爱,它不仅口感清爽,甘甜,细滑、可口又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腊八粥可改善虚弱体质,它还有止咳润肺的药理作用,是老年人的“长寿粥”。除此它还具有神奇的养颜美容的功效,深受女性朋友的青睐与喜爱。
腊八粥,我们北方人们的最爱。
作者简介:
( 罗凤霜,笔名,青梅园主,墨梅幽香,大学文凭,中共党员,凤县新建路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组研究员,《西部文学》会员,散文版版主,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作协会员。钟爱文学,痴迷文字,笔耕不辍。有三十多篇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县,一、二、三等奖。有近二十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分别发表在《中国创新教育》《宝鸡教育》《凤县文史资料》《关山文艺》《凤县文艺界》《宝鸡日报》副刊等杂志报刊。二十余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先后在《十点故事》《文阅圈》《西部文学》《凤县新闻》等微杂志和网站发表。最近自己还编辑打印了一部散文集《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和两本《诗集》。)
地址:凤县新建路小学
联系电话:15091268991 微信:150912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