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啦啦 近日去西安参加陕西老三届上山下乡纪念四十周年活动,闲暇之余呢就随意去逛逛大街,没想到还真发现了点什么……。 西安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儿时就在西大街上的四府街居住,那一年,中国的伟大领袖手一挥,我,还有数十万同学们离别了故土,去了广阔天地种田,这就是老三届的上山下乡运动。从风华正茂一路走到年近花甲,从童趣天真一路走到感慨万千,失去的是人生,得到的还是人生。日后漂泊四方、远离故土,但故乡之情难却、下乡之情难泯,于是每次有机会回来都要独自在大街上浪一浪,去找回那儿时的感觉。 这天,我独自徘徊在西大街,夜幕里,不远处的钟楼在灯火的簇拥下显得五彩斑斓、微风荡漾,游人和过客从身旁匆匆流过。 这时有四个民工打扮的人走过来了,每人身上背着一个工具袋,看样子应该是属于有点技术的人,因为这种袋子我在工厂时也背过。其中一个身材矮小的说道:“我肚子饿列(啦),一会起(去)买几个烧饼咥(吃)”。并排走在他旁边的伙伴说道:“唉,这年头钱真不好增列(挣了),还想攒点钱回家过年尼(呢)”。他们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看去他们的衣着很旧,有两人的裤子还破了几个洞,蓬头垢面,一副身心疲惫的样子。不由得就想起了我在农村插队时的影子,那时的衣着还不如他们呢。这时,走在最前面的民工大声地说:“俄(我)才不管尼(呢),每天中午俄(我)都要吃一碗水盆大肉,七快五(7元5角)!为攒钱舍不得吃把崽(咱)累必列(死了),连老婆娃都斯(是)人家的!”。 听到这些对话我一边思索一边行路来到了鼓楼旁,窄窄的楼门洞车辆行人络绎不绝。走在我前面的是两个年轻姑娘,花棉袄,牛仔裤,双星鞋,衣着是典型的西安时尚一族,但气质让我感到应该是郊区县进城的打工妹。这时其中一个说道:“西安真不错,比崽玩(咱那里)强多列(了),每个月吃列或列(吃了喝了后)还能剩一点”。另一个说道:“得想办法多增(挣)点钱,崽老烈(老了后)说萨(啥)都得增够(挣够)伍万元才能养老!”。我在她们这个年龄那敢去奢望五万元巨款啊,可是朴实的小妹子们,现在靠五万元那里够养老啊! 我独自徘徊在钟楼广场上,夕阳西下,黄昏降临了。抬头望去,串串烧的风筝闪着亮光在天空中飘扬。有放风筝的,有卖风筝的,还有放卖兼顾的,真是很热闹。这时一个壮汉走过来,手里还攥着一叠风筝,身着四个兜的红卫服(过去叫中山服),脚踏一双老布鞋,颇有平凹老师笔下老西安的特色。这厮边哼着迷糊小调边走过我的身旁,突然仰天长啸:“X你妈”!“X--你--妈”!那沧桑、悠长的号子响彻广场!我,还有附近的游客们一片愕然。我想,这也许是底层劳动者们发泄的方式吧,今天生意好喊一喊,今天没卖上钱也喊一喊,吃上了水盆大肉喊一喊,饿肚子时也喊一喊,就如我们唱歌一般。 西安有土语叫“喊(闲)啦啦”,顾名思义就是闲情、闲趣、闲志。我这逛街思乡的爱好可称得上是“闲”,那些大众们喊出来的才能称得上“啦啦”!加在一起就成了“喊(闲)拉拉。 看官不妨去西安古城喊(闲)一回啦啦!
2008-11-6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