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代重散文】童年的端午节

[复制链接]
查看1360 | 回复3 | 2017-5-26 10:5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eg

        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过端阳节似乎是在我八岁的时候。因为五六岁时记忆模糊,又是在“文革”初期,一些传统的节日基本被“破旧立新”给破掉,再加之物质馈乏,也只有农历春节还保留着。
         头天上午,母亲就找来笋壳叶用水煮软,再泡上糯米,到了下午就开始包棕子。起初我和我哥都很好奇,也学着包,可是我怎么也学不会。这种四角锥形的粽子不好捆扎,等捆绑好就变成三角了。我哥手巧,失败了几次也能包得有模有样了。我只好放弃,也只有看热闹的份,越闲越是无聊,也就早早地去睡觉了。
        第二天清早起来去上学,母亲就将煮好的粽子拨开,用刀在每一个粽子中间划开,再加上两勺红糖,这也是破天荒地一年中,唯一的一次,上学前早上吃东西。
       走往上学的路上,街上的气氛也不一样,好些小镇周围的农民挑着用艾蒿、夏菇草、菖蒲绑成把子的草药沿街叫卖,一把卖二角钱。有一个砣背的老头在兜售蛇药,外加雄磺。到了放早饭学,街道上卖艾蒿的人不多了,价钱也降到了五分钱一把。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是去了农村外婆家,外婆也包了粽子,只是糖放得少些,口感也赶不上母亲包的好吃。现在才明白,外公和外婆年纪大了,又和舅舅家分家单过,无法进山打柴,用麦杆草当柴火,煮的时间短,吃起来不太软和。
        舅舅家里由于人口多,又是大集体时期,生活也不富裕,还没有粽子吃,要不是大门两边插着艾蒿,挂着菖蒲,还无法看出过节的样子。
        那年月,过年都有穿新衣服的习惯,平日里端午节和中秋节是很少有人穿新衣服的。那天我们班上一个家住农村的同学穿了一身新衣服,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后来日子越来越好了,母亲包粽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种多样了,先是在糯米里加了豆沙,后来调拌的红糖换成白糖加芝麻面,吃起来口感更好。只是让人愦憾的是,那个年代没有冰箱,保存期太短,吃不完的粽子只能泡在清水里保鲜,顶多也就二天时间,中途还得不断地换井水,以免变质。
        直到上初中,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跟屈原有关。大门两边插艾蒿、挂菖蒲是为了辟邪。用艾蒿、菖蒲、夏菇草熬水洗澡是为了不生疮。吃蛇药,喝雄磺酒可防蛇咬。
        改革开放后,端午节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吃的也不光是粽子,还添加了大蒜煮鸡蛋,大鱼大肉更不在话下。每到端午节,商场、超市摆出了各种各样的粽子,南北风味,包装精美豪华。也见识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可是,我依然怀念童年的端午节,喜欢那粽子纯朴的香味。
     


作者简介
姓名:刘代重,笔名:浪花心雨
陕西省安康市人,安康市汉滨区作家协会会员。绝句小说新文体学会(筹委会)执行会长。绝句小说理论研究特约评论员。绝句小说作品散见于《星星》《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西北文学》《现代作家文学》《诗群落》《儒韵祥通》《你我他》《双月湖》《敕勒新歌》《蓝田文艺》《襄阳文艺》《金城文学》《祥城祥韵》《华东文学》《襄阳晚报》《德州晚报》《槐树周刊》加拿大《中华导报》,苏里南《中华日报》,印尼《讯报》,《台湾好报》等。
邮编:725000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瀛湖路都市花园十三号楼五单元。
手机:15029851230
微信号QQ号:2940401783
QQ邮箱:2940401783@qq.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层林尽染 于 2017-5-26 22:00 编辑

童年的记忆历久弥新!高亮分享!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17-5-30 0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后,端午节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吃的也不光是粽子,还添加了大蒜煮鸡蛋,大鱼大肉更不在话下。每到端午节,商场、超市摆出了各种各样的粽子,南北风味,包装精美豪华。也见识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可是,我依然怀念童年的端午节,喜欢那粽子纯朴的香味。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17-5-30 20: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