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风 于 2017-9-2 22:01 编辑
早上九点起床,洗漱完毕后,站在楼道间远迢延河对面的宝塔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神圣,这时朋友的电话过来说今天有事不能陪我,于是下楼吃了早饭,延安的特色面养杂面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赖,一碗12元赶得上西安的羊肉泡馍了。 我一个人无聊的在解放广场转来转去,这时听到一个女的声音,“去革命圣地杨家岭快点上车了,一元一张”。反正没事,于是上车,车上人不是很多,不一会就到了杨家岭街道,下了车顺着杨家岭街道走道尽头就是革命旧址杨家岭。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不用买票,径直进去一个很有气势的青砖建筑,中共中央七大会址、1942年在此建成。“七大”选举毛泽东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位,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光辉著作。会场里很宽敞,凉爽,在四面墙壁上一共有24面红旗,主席台正中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会场里有出租的工农红军服装,不少游客即兴表演一副伟人自居的样子。后面的大楼建成于1941年中央办公厅,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出了会场延山路向上,遇见一个唱陕北民歌的陕北汉子,引吭高歌,引来不少游客鼓掌,看了旁边画报宣传,发现不少名人来此参观并合影。接着往上走来到刘少奇同志故居门前,三孔窑洞,一间里面贴满了刘少奇同志生平事迹,一间是少奇同志卧室,里面很简陋朴素,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少奇同志故居前面有一石桌,听导游说当年毛主席在这里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再往上走就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比邻而局的窑洞,窑洞对面山坡下有一块地据说是主席当年亲手开垦的菜地,并用其招待海外华侨陈嘉庚。周总理的窑洞很幽静,一间里面是总理的生平,一间是卧室,另一间是警卫室。出了杨家岭来到了第二站枣园革命旧址。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约8公里处,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 枣园又名延园,门口的延园据说是康生写的。园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是在这里作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决定的。在依山的斜坡上,分布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脚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和中央社会部旧址。 园里的亮点是小广场上的五书记铜像,分别是毛主席居中两侧是周总理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在拍照时结识了两个也是来自西安的朋友,互相拍照留念便告辞了,我出了枣园来到了第三站王家坪革命旧址,具体说是八路军革命旧址,王家坪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 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在这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主席旧居前的石桌,听导游说当年主席在这里和留苏回来的长子毛岸英相聚,并让其跟随劳动摸范一起劳动,后来有送其子去朝鲜战场,说道毛岸英牺牲时声情并茂,痛苦流涕。从王家坪出来后,沿着延河走过彩虹桥来到了宝塔山下。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士山”所代替。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从摩崖石刻进门,迎面的山墙上刻满了文人墨客,古今名人的诗句。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顺着山路向上过了城门洞,这时碰到在枣园遇见的两个西安朋友,于是我们便结伴游山,再往上走就来到了延安的标志-宝塔下,有一石碑介绍该塔叫岭山寺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顺着狭窄简陋的楼梯登上塔顶,从四个窗户可俯瞰延安全境。 下了宝塔顺着石阶我们来到了宝塔山的最高点建筑--摘星楼。原为宋时军事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不巧正赶上修葺无法登楼远望,从另一条山路下山来到了烽火台,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保存较完好,站在台上对面凤凰山尽收眼底。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次下到宝塔时已时华灯初上,宝塔在灯光的辉映下格外金碧辉煌。
长风,陕西礼泉人,原名彭航学。长风是笔名,亦用笔名长风当歌。职业经理人,长期从事超市企业管理,职业培训,先后服务华润万家,沃尔玛,人人乐,家乐福等,工作之余喜好文学创作,作品多发表于《西部文学网》,《红袖添香》,《中国诗歌网》,《中华好诗词》,《礼泉文艺》,《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