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前往太白山时的祈祷。因两次登太白而不得(一次因大雪封山,一次因地震封山),让我对太白山愈加敬畏和向往。这座山,一定要登。并且要登顶。 当手捧登山门票的刹那,内心告诉我,成了,终于成了。好似梦幻突变现实的瞬间,释然,愉悦,难掩的兴奋。景区巴士载着我的躯体和灵魂,在盘旋的山路上飞升,游弋。群山簇拥着扑面而来,满眼的绿,满目的清新;溪水欢笑着左右环绕,满心的柔,满怀的透彻。山环着水,水绕着山,山环水绕,车移人动,景易物换,仿佛乘一叶扁舟漫游于绿波荡漾、山翠峰秀的绝美画卷之中,身酥了,心也化了。 莲花峰瀑布到了,请您下车观景。只见银练轻挂,如幕而下,丝系着珠,珠牵着丝,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微风过处,携着水雾,伴着山谷的幽香,轻洒灼热、干渴的肌肤,沁人心脾,清爽至极。瀑布下潭水深深,墨绿如玉,群山浮动、白云悠悠、树影婆娑,好一幅动态美景图! 眼前的山也舞文弄墨,气度不凡。巨石如竹简般铺于悬崖之上,道道墨痕清晰可见,石壁作书,翠植为边,环顾四周,恍若置身于文房画室,墨香弥漫,书声不断。这便是著名的泼墨山。山脚处小桥横卧,溪水潺潺,酒坛聚集,淡香阵阵,难怪诗仙会抛砚掷笔,醉卧不起。留给后人如此美好的景致和典故,至今传诵不绝。 太白山的水自是不同,尤以世外桃源为甚。沿人行步道赏景游玩,人走哪儿,水流哪儿,脚落处,水滑过,景随人变,水随人迁,宛若朝夕相处的玩伴,形影不离,相伴相随。水的脾性也耐人寻味,或飞流湍急,或轻柔舒缓;或涓涓细流,或壮阔雄浑;或明净透彻,或乳浊幽暗;或跃石而下,或静流慢淌。让人近可把玩,远可欣赏;若即若离,欲言又止。这水好似谙熟人的性情一般,不是人在嬉水,恰似水在戏人。难舍难弃,余味无穷。 古有陶渊明世外桃源,令人神往;今有太白山世外桃源,触手可及。此世外桃源非彼世外桃源,不知二者可媲美否?不得而知。 盘曲迂回之间便到了“天下索道”,不知能否一览天下?随着吊箱的缓缓上升,视线逐渐开阔,群峰初露峥嵘。近处,山峰如春笋破土而出,愈来愈壮,愈来愈高;远处,群山若面包发酵膨胀,越来越厚,越来越圆;近处的棱角分明,清晰可辨;远处的雾霭氤氲,影影绰绰。眼前的美景仿若经过天然的聚焦构成了一幅未曾雕饰的神来之作。是的,可以一览天下,至少可以一览太白山的天下。 下了索道,便是“天圆地方”,此地又是一重天。便觉眼界开阔、空气稍寒、大脑微醺。再看指示牌,此地海拔已3511米,属高山区域。天空若琉璃一样蓝的透明、蓝的耀眼,风儿像纺织姑娘一样,将白云一会儿纺成丝,一会儿又纺成团,在这蓝色的背景上翻滚缠绵,云卷云舒,变幻莫测。站在此地,天是那样的低,跺脚可踩云,触手可得天。天固然为圆,地未见其方,不知此地为何取名“天圆地方”? 由“天圆地方”继续前行便进入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经小文公庙、大文公庙、到大爷海,此段距离甚是漫长,用时3小时左右。此时已无木质台阶可行,皆是由天然石块铺就,不足三尺的便道,因地就势,或蜿蜒前行,或上下曲折。循着漫漫石道,眼看已到尽头,转过弯又是一面大坡,便道如死蛇般静静地躺在大坡中间,等待游人踩过。同行的驴友说,不要问还有多远,埋头前行便是。是啊,望山跑死马,前行,前行。 沿道密密麻麻的石块如水滴般汇聚成海,故称石海。或大若小山,或小若握拳,无不棱角分明,质地粗糙,保留着石块的原始风貌,与山下、河流、或其他地方的石头相比个性鲜明,独居特色。这也许正是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松树到这般高度和地域,已不再高耸魁梧,群生簇拥了,而是能矮则矮,特立独行。好像人遇到严寒一般,愈来愈紧缩,愈来愈矮小。但依然苍翠欲滴,坚劲挺拔,精神不减。 杜鹃也矮了好多。不知名的花倒是开了不少,有单层四瓣的黄色小花,有紫色长杆的铃铛形花,有绒球形的粉色花,还有木本的五角形黄色小花……这真是:大地春暖她不发,人间盛夏始开化。虽不知花名是什么,但也开得精致,美的动人,看的舒心。 都说墙头草随风倒,可太白山的草令我刮目相看。在微薄土层覆盖的坚硬石块上,一簇一簇宛若浓密的秀发一样生的坚强,耿直。用手抚摸细长的叶条,质厚而坚韧,飘逸而顽强,任由尖尖的叶稍划出美丽的弧线,柔中带刚而锋芒毕露。正是高寒的气候、昼夜的温差、特殊的环境令一株草变得如此独特而与众不同。 翻过一道梁,越过一条沟,一大一小两座山间的凹陷处,几间蓝顶白墙的房子告诉我那就是大爷海,那就是今夜将眠之地。长舒一口气,一鼓作气,直抵终点。只见蓝若晴空,圆若盘盂,平若镜面,清若透明的大爷海就在脚下,瞩目凝视。哦!大爷海。哦!太白山。 大爷海三面环山,四周石块林立,湖水清澈透明。群山,晴空,浮云,乱石皆映于湖面,微波荡漾,心旷神怡,欲长宿于此,而不复还。夜宿湖畔,波光粼粼,山峰若隐若现,明月朗朗,繁星点点,流星划过,虽有寒风掀衣,但兴致不减,情趣高昂。难得寻觅的高山美景,岂能在睡梦中耗过? 翌日凌晨四时,奔赴拔仙绝顶。虽值盛夏伏天,但晨风寒冷刺骨,身着冬装,不觉瑟瑟发抖,清涕横流。手执电筒,绕道斜坡,摸爬前行,亦步亦趋,终达顶点,静待日出。拔仙台人愈聚愈多,日出好似深闺姑娘遮遮掩掩,欲出还羞,在众人万般期待下犹抱琵琶半遮面,姗姗而来。云雾就像新娘的头纱,愈扯愈紧,越拉越厚,眼看就要呼之欲出,倏尔云遮雾罩,心儿也跟着忽快忽慢,砰砰直跳。就在众人欲见不得而折道返回时,日出一个雀跃,滑溜溜的、一览无余的、贵妃出浴般地展现在了面前,令人惊呼不已,美哉!美哉!顿时,霞光映红了东方,犹如少女的烈焰红唇,云雾也粉中透红,似纱似绸,如飘逸的长裙般若隐若现,诱人耳目。小草上的晨露晶莹剔透,金光闪烁。游人虽皮肤僵硬,但也笑的开心,笑得欣然。我为自己的坚守而庆幸,为这美丽的日出而欢呼。哦!拔仙台。哦!日出。 看完日出,天空大亮,方看清山顶开阔平坦,布满奇石,石块搭建的小屋质朴独特,石头砌就的围墙回环往复。俯视山下,深不见底,众峰突兀,重峦叠嶂,犬牙交错,拔仙台如众星捧月般傲立于群峰之上,蔚为壮观。极目远眺,渭河如带,丘陵连绵,阡陌纵横,时而氤氲浮动,时而清晰可辨。因时值八月,天朗气清,故未能一览云海,一观六月飞雪,未免遗憾。 大景已观,美景已赏,沿道返回,直达“天圆地方”,经拜仙台。此段可谓曲径通幽,林茂草丰,风景别致。木质步道蜿蜒曲折,松柏高耸入云,绿植郁郁葱葱,松鼠小鸟台阶啄食,游人信步闲庭,远山隐隐约约,好不幽静,好不畅快,好不惬意。由上板寺乘索道而下,俯瞰道路弯曲如肠,盘盘旋旋,方见山之高,坡之陡,路之险。油然感慨:山之可畏,人之可敬! 回首相望,太白山之美,美在高度: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冠列秦岭群峰之首;美在富饶:动植物资源丰富异常,独叶草中国独有;美在神秘: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保留完整、清晰可辨;美在地位:秦岭主峰太白山,中国南北分界岭;美在文化:宗教活动繁荣不减,诗词美文脍炙人口;美在景致:一山融四季,季季景不同。 刘备“三顾茅庐”,觅得贤才,而分天下;我辈三登太白,终达绝顶,一览盛景。是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无限风光在险峰”。 得太白美景,爽哉!快哉!
作者简介:王晶,男,陕西临潼人。酷爱写作,散文、诗歌、诗词作品散见于文艺期刊、杂志、报纸、文学网站、公众平台。多次参加各类征文比赛,作品数次获奖,并入编获奖作品集。 写作理念:用生活激发灵感,用思想丰富内涵,用心灵书写文章,用真情感染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