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伴 秋枫
文/秋枫赋
“姥姥,您看这天儿,真有压城欲摧的架势呢!”“嗯,是黑上来了!不过,我喜欢老天这张灰蒙蒙的苦瓜脸,只有这种状态下他才会低抚大地,一会儿还会哭着喊着抱怨呢!” “您真有意思,老天憋屈成啥样了,您还比喻拟人的……”“我没这水平,给你背首诗吧‘举起天大的状纸拦住太阳喊冤 未曾开口 已泪满乾坤’可能个别字有误啊,怎么样?”
我很高兴,喜欢的东西抄写一遍,还能基本背下来——自己还没笨到极致!
没想到我刚背完,外孙就慢慢背出来,那一字一顿的样子,似在咀嚼,似在回味:“桑爷爷的诗,对吧?”、 “你读桑爷爷那本短诗集了吗?”“没有啊。您以前给我讲过他的诗歌 :‘牙齿的对话’、‘小手儿’、‘离母亲最近的是学校’什么的。我记着呢!这首诗有他的风格。写得这么鲜活生动的能有几人啊!”
好孩子,姥姥没白费心思!几年前给他讲过的东西竟然还有印象。
说起与外孙谈诗,我当时的出发点不过是想让他见识点儿“好的东西”。犹如自己听到一支好歌,有绕梁三日的感觉,会在孩子面前哼唱,得到共鸣,就变成祖孙二人合唱;无论是原版的模仿,还是走调儿的抒情,我们都会做得很投入。 我还曾把自己写的比较有感触的短文儿《童年的回忆》念给他听。当时孩子也就一二年级吧。念完后他对我说:每个人都有小时候呀,我也可以写一篇我的童年给您看!我自是大喜过望——他不但听进去了,还有动手写作的愿望! “你可以写一篇《幼年的回忆》,记不住幼年的事儿,姥姥给你讲哈!”
自那以后对他的课外辅导内容,除了听写生字,速算试题,我还会不“经意间”提示他写点什么,譬如路遇风刮断的树枝、河里涨水时他捞来的小鱼、小青蛙(玩儿一会儿他会主动要求送回河里)一起读故事的感想,都成了外孙写作的题材——哪怕写的字数比造句多不了多少,这也称为孩子的“著作”啊!为他三年级作文打下基础。 他写完每一篇,自是喜欢听我评论的,鼓励为主、适当开拓思路。至于讲评完了是不是重写则全看我家小作者的态度。 他定稿了,我会帮着敲到“熊的灵动”贴吧,再邀来几位热心的姥姥们到贴吧留言鼓励…...就这样,外孙的“著作”渐渐多了起来:《笨笨的青蛙》、《春风送我一片绿色》、《我也谈世态炎凉》、《去草原》、《感圆明园》……这样的练习坚持了三四年。
为了鼓励外孙写作,我甚至要求一位主编:如果我的散文你们能用,请别删除附带的那篇小文,孩子写的,刊出来也许更有意义!
感谢编辑!他同意把我们祖孙二人的文章同时刊印出来!当我高兴地拿着那本杂志给外孙看时,他却表现得出奇的冷静:比姥姥的字小好多呢!
半年后的暑假,孩子买回一本儿童杂志,满脸是汗、喘息着举到我面前:“姥姥,我的故事发表了!是我写的那篇,是我写的!这里登着我的米米号,人家还让领奖去呢!我去年寒假投的稿!” 他会写《魔杖的故事》!两千四百多字,还配有插图?当然,自是编辑老师修改过的文笔。
我记住了这本杂志 :《摩尔庄园》第二十期! 我们没有去领奖,却深深感激“摩尔”杂志的编辑!小小事件,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印记——来日方长。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我的外孙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精神园地——他写的东西不再主动拿给我看,就像这篇魔幻故事,是连他父母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投的稿!小学五年级。我不用再为孩子的作文担心了。
又值暑假,我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我们在一起还会谈天说地,只不过位置交换——是孩子带给我清新信息。昨天临回家时,他捎走了桑恒昌爷爷的短诗集《观海》。这本从心灵深处“疼出来”的诗句,又将留给孩子怎样的新奇与启迪?又该与他活跃聪敏的思维撞击出怎样的火花? 2017年7月18日草,20日整理。
寒假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
暑假去金山岭长城
|